APP下载

民族文化自信与京族文化传承

2023-04-24杨晓芹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京族民族文化

杨晓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广西防城港市的世居民族京族是我国唯一的边境海洋民族,京族文化是我国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 京族文化凝结了北部湾地区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京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有利于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对京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京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信与传承: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

民族文化传承与树立文化自信有何关系,要辩证地看待。 首先,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没有民族认同感的文化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也促进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 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文化传承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2]。

(一)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

1.民族文化自信的自我感知

民族文化自信的自我感知是指人们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和积极践行,即民族文化认同感[3]。 在中国南疆北部湾的京族三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京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经过了曲折的历程,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1 世纪以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影响下,京族地区的人们自觉挖掘自身的文化传统,京族文化传承在时代变迁中灵活调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鲜活的一分子。

2.民族文化自信的国家感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随着时代发展和变迁,京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已越来越少见,传统的劳作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京族传统的节庆歌舞也正在逐步走出年轻人的生活。 京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失去往日的影响力。 但是,由于国家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京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引人瞩目。 京族是全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京族人民聚居的东兴市也是口岸城市,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东兴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也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播的重任。 近年来,防城港市十分重视对京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会说京语为荣、以穿京族服饰为荣,自觉将自己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文化创作等方方面面,京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逐渐强化。 如今,京族传统文化不断融入 “弘扬民族文化” 的国家意志[4],东兴也发挥着口岸城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积极作用。

3.民族文化自信的国际影响

京族在我国56 个民族中,其文化具有显著的海洋性。 在 “一带一路” 背景下,其文化资源优势得到广泛关注。 京族人口少,分布区域小,但其文化特色显著,文化对外传播的区位优势明显。 在民族复兴战略背景下,融入新发展格局,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传承和发展京族文化,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维护边疆和平、促进与邻国的交流合作等也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5]。

总之,不管是从文化自觉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号召、国际影响的角度看,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都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自信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

(二)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进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

文化自信如何实践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一个民族如何建立文化自信,要在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去探索。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民族文化自信实践的过程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 民族文化传承可以通过节庆仪式、文字记录、文化产品等形式实现。 近年来,京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京族 “哈节” 、独弦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 “哈节” 是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节日期间,京族人民会举办盛大的节日仪式。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哈节的仪式中增加了原生态文艺晚会、独弦琴民歌表演、山歌会等节目,充分展现了京族独特的文化风貌。 热闹非凡的节日庆典和独具特色的京族文化魅力吸引了八方游客,地方政府的这些举措把繁荣文化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加强京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实现载体和渠道。

二、止步或发展:京族文化传承中面临的困境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课题组深入研究京族文化在现代传承发展中所展现的民族认同现状。 课题组共向京族群众发出110 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0 份。 同时,我们还对东兴京族学校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京族青少年等群体进行了访谈。

统计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主要为青少年,90 后占比49.9%,00 后占比29.09%。 参与调查的京族人主要为在职人员,占比50%,其次是学生,占比27.27%。

从地理认知来看,仅有59.09%的人知晓京族三岛指的是哪里,可见,超过四成的京族人对京族的文化常识不了解。

从身份认同来看,有81.82%的人为自己是京族人感到自豪,但仅有63.64%的人愿意留在东兴发展。 大部分京族人拥有很高的民族身份认同感,但很多京族人不在京族聚集地生活。因就业市场狭窄等原因,有近五成的京族人不愿意回家乡发展。

从语言认同来看,仅有32.73%的人平时在家会用京族语言和家人交流。 京语本是京族地区的通用语,但因京族与汉族人民长期杂居,受汉族文化、语言的影响,京族人习惯于用汉语交流,很多京族人已不会使用京语。 另外,因京族文字在京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京族的文字 “喃字” 正逐渐消亡。

从文化认同来看,有88.18%的人对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有75.45%的人表示平时会主动关注京族文化;有64.55%的人参加过京族的传统节日 “哈节” ;有90.91%的人喜欢京族服饰,但在京族节日会穿着京族服饰的人却只有60%。 从这组数据来看,很大一部分京族人对本民族文化拥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是出于社会环境等客观原因,他们无法身体力行去传承京族文化。

从文化传承平台利用率来看,仅有47.27%的人参观过京族博物馆,该馆位于东兴市,是展示京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性民族博物馆。调查结果显示,京族人群中参观过京族博物馆的人并不多。 另外,课题组在调查实践过程中,以防城港市本地一所高校的14 个班的小组作业为考察点探究地域文化。 本次调查共收回84 份小组作业,仅有2 份作业包含京族文化的内容。 说明本地高校学生对京族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关注度也不够。

综上,京族文化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如下:

(一)家庭、学校的教育传承几乎都没有发挥作用,社会的影响较小

从调查总体情况来看,京族人民普遍具备较高的民族认同感,但京族家庭受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几乎不再使用京族的语言、文字、服饰,京族文化传承出现断代割裂现象。 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东兴市京族学校专门设立京族文化课程外,本地区其他学校鲜有京族文化课程,学校教育的覆盖面太过狭窄。 从社会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建立,让很多人了解京族的哈节和独弦琴,但很多京族人因为家乡就业难等问题,难以突破回乡发展的困境,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外出务工,京族文化的发展就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个人参与京族文化传承的机会不多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京族人喜欢京族的服饰,对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关注本民族的文化动态,但是参加京族传统节日的人不多,在节日能穿着民族服饰的京族人也不多。 京族文化的传承 “门槛高” ,普通人想要学习和研究京族文化、融入京族文化,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三)文化传承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东兴建设了很多京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但宣传推动力不足,只有少部分人知晓。 且文化活动举办次数较少,没有普及民众。 另外,本地高校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高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最为活跃的地方,但本地高校的学生几乎不关注京族文化,实为可惜。

三、自觉到自强:京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

(一)触发文化自觉,催生京族文化的发展力和生命力

深入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京族现存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对京族语言、文字、建筑、服饰、乐器、习俗、生产生活技艺等进行系统的挖掘、研究,通过文字、语音、图像等方式固化京族文化成果,并组织专家学者发掘京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京族文化的整体影响力[6]。 建设完善京族文化基础设施,在京族三岛规划建设一系列具有浓厚京族特色的惠民设施。 例如,政府支持,亮化村镇、街区,统一指导建设京族风情民宿客栈;建设剧院、乡村展演舞台,鼓励京族人民参与到文化创作和表演中来;建设一条文化旅游产业链,将景点打卡与手工艺品制作、美食品尝、民族服饰换装体验、大型民族风情表演与游行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寻找一条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互利共赢的道路,触发文化自觉,让京族人民愿意回到家乡,热爱家乡,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京族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大京族文艺作品创造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高校、文化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本地资源,以青年人的视角,融合京族文化元素进行再创作,使京族歌舞的内容和题材更加广泛和丰富;打造宣发平台,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创作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品;打造民歌大舞台,定期举办京族歌舞表演,吸引外地游客参与到京族文化的传承中来。 鼓励打造一批民族文化传播自媒体大号、文化名人,扩大京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一系列措施,赋予京族文化新的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实现文化自强,造就京族文化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利用好教育的导向作用。 发挥东兴市京族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成立名师工作室,在全市各中小学范围内建立京语学习小课堂、独弦琴训练班,在体育课程中增设京族竹竿舞、天灯舞、高跷捕鱼等内容。 组织京族青少年夏令营和冬令营,体验京族人民饮食、生产、生活、歌舞娱乐等项目。 建立激励机制,对京族文化教育成绩突出的学校或个人给予关怀和奖励,结合素质教育目标,对学习京族文化课程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是打造京族传统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好京族博物馆、一年一度的京族哈节等平台,策划举办中越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助推京族文化对外交流,走向世界。 三是建立京族文化保护基金,政府将京族文化保护基金列入财政预算,吸纳社会力量,为京族文化的传承做好资金保障,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的投资力度,把京族三岛地区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名片。

总之,推动京族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将京族文化融入民族复兴战略,把京族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中来,与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同频共振,带动京族人民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赛道上唱响京族之歌。

猜你喜欢

京族民族文化
京族濒危文献及其出版价值分析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京族丧葬音乐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论京族舞蹈的原生态美学特征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