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河文化内涵及主要特征研究

2023-04-24贾志超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辽河流域史前红山

秦 伟 贾志超

辽河位于中国东北部,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四省、区,河长约1390 公里,流域总面积达21.9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辽河流域在史前时期就孕育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特点鲜明而又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

一、辽河文化历史内涵

辽河文化即诞生于辽河流域,在辽河流域发展、壮大,最终走向全国的地域文化。 辽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辽河文化是辽河流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辽河文化单指精神文化而言。 辽河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生活在辽河流域的各族人民,既包括史前时期的红山先民,也包括在辽河流域历史上曾出现后又消失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高句丽人、渤海人,同时也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

辽河文化是历史的文化,同时也是发展中的文化,其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不同元素的加入而断丰富。辽河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史前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子文化。

(一)辽河史前文化

辽河流域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1984 年辽宁营口大石桥金牛山遗址出土了完整的 “金牛山人” 头骨,其年代距今20 万~30 万年,金牛山人处于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阶段。 金牛山遗址出土有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是辽河流域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辽宁喀左鸽子洞遗址曾出土4 件人化石及一批石器制品,距今5 万~7 万年。 鸽子洞遗址文化与北京猿人文化关系密切。 辽宁海城仙人洞遗址距今2 万~4 万年,曾发现6 枚人类牙齿化石,上万件石制品、磨制骨器等。 该遗址最引人注意的是,出土有一件完整的骨鱼叉,系中国首次发现。 此外还出土有3 枚骨针,尾部扁平,其制作工艺与今日钢针有相似之处[1]。 仙人洞遗址还出土有兽牙、贝壳等装饰品,贝壳纹路内有红色染料,为辽河流域原始艺术品。 辽河流域是连接华北与东北,也是古人类从东北亚迁徙美洲的桥梁地带。 辽河流域古人类文化与华北地区古人类文化关系密切,同时与我国东北北部、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乃至美洲地区的古人类文化也存在关联。辽河流域无论是在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石器工业的文化传统和技术特征诸方面都充分展示了桥梁和纽带作用[2]。

新石器时期,辽河流域文化迎来大发展。 兴隆洼文化是辽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之一。 兴隆洼文化以西辽河为中心,东至医巫闾山、南达渤海北岸、西迄大兴安岭、北逾乌尔吉木伦河。 兴隆洼文化距今7000 ~8000 年,有白音长汗遗址、南台子遗址、查海遗址等。 在查海遗址出土有玉玦以及龙纹陶片和石堆龙。 在辽河支流浑河地区,还发现有新乐文化,距今约7000 年。 新乐遗址房址有大、中、小三种类型,以大房址为中心,中、小房址呈放射性分布,显示新乐人已经进入氏族社会。 此外,辽河流域还有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偏堡文化等新石器文化。 其中红山文化是辽河史前文化发展的高峰。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大凌河流域,东至内蒙古通辽、辽宁康平,南达辽西朝阳、阜新、锦州,西至河北燕山地区,北至内蒙古乌尔吉木伦河。 红山文化距今6000 ~5000年,出土有丰富的石器、陶器、玉器。 红山文化以玉器闻名,主要有动物形玉器和佩饰形玉器两类,其中玉猪龙和勾云形玉佩是典型代表。 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有用铜遗迹,此外在牛河梁还发现了祭坛、女神庙、积石冢。 红山文化的坛庙冢体系,在中华文化后续数千年的发展中得到延续。

玉器文化是辽河史前文化的高峰。 以 “玉龙” 为代表,圆雕技法的运用展现了辽河史前玉器文化制作技法的进步,体现了辽河史前物质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富含精神性,既是图腾也是信仰,体现了辽河史前玉器的社会功能,是辽河史前精神文化发展的典型。 此外,辽河流域史前时期创造的坛庙冢礼制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持续性影响,是辽河史前制度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辽河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占据重要位置。 辽河史前文化的发展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3]。

(二)辽河传统文化

辽河流域的先民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史前文化,在后续的数千年中,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东北历史上存在汉、东胡、肃慎、濊貊四大族群。 四大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导了辽河文化的发展,积累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辽河传统文化。 汉文化、三燕文化、契丹文化、女真文化、满族文化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物质文化方面,辽河流域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辽河流域拥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地,200 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可移动文物方面,拥有国家一级文物数千件(套)。 在精神文化层面,辽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百个。 契丹文字语言、女真文字语言、满族文字语言,《阿千之歌》《醉义歌》、满族说部,耶律倍《骑射图》、王廷筠《风雪松杉图诗》、高其佩《怒容钟馗图》,二人转、满族子弟书、东北大鼓,这些都是辽河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要代表。 在制度文化领域,辽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栖息生活之地,因此也创造了充满地域特色和地域智慧的制度文化。 契丹人的南北面官制、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清代(后金)满洲八旗制,这些制度服从不同族群的崛起,担负组织社会的角色,是辽河流域历史上重要的制度文化。

(三)辽河红色文化

近代以来,辽河流域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区域,自甲午战争起,辽河流域人民对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抵抗,这种抵抗既有武力的硬对抗,也有文化的软抗争。 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对抗日本侵略者,在辽河流域进行了辽东保卫战、金州大连之战、旅顺口保卫战、辽阳南路之战,辽东地区猎户李徐润等组织 “猎户队” ,李天维组织团练,保卫乡里。 日俄战争前后,辽河流域拒俄运动持续开展,丁开嶂组织 “抗俄铁血会” 、朱锡麟等创办 “东亚义勇队” 。 在反抗沙俄的同时,辽河流域人民还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反抗。 1906 年9 月26 日,郭政人等20 余农民在老虎滩①今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碧流河镇。,打死一名日军,重伤一人。 在甲午战争至 “九一八” 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者在进行武装侵略的同时,在辽河流域还进行了文化侵略,辽河人民对此也进行了反抗。 有的从辽河流域向全国报道战况①活动于辽河流域的知识分子曾将日俄战争消息供给上海的《东方杂志》《警钟日报》,将日俄侵略事实向全国宣传。,有的创办报纸记录日俄侵略者罪行②1906 年10 月,《海城白话演说报》创刊,以白话演说词,记述日俄侵略者在辽河流域的暴行。,有的应对日本学者对 “满蒙” 地区的所谓 “研究” 进行驳斥,论证辽河流域及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辽河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辽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

“九一八” 事变后,辽河流域人民对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抵抗,涌现出了邓铁梅、关向应、阎海文等抗战英雄。 “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忠实地记录了辽河红色文化的历史。

(四)辽河工业文化

辽河流域工业基础雄厚,近代以来有了长足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辽河流域工业发展有了突飞猛进,创造了第一枚国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第一艘万吨远洋巨轮等1000 多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 “第一” 。 辽河流域现有鞍山钢铁厂、旅顺船坞、本溪湖煤铁公司、沈阳铸造厂(现中国工业博物馆)、国营庆阳化工厂、抚顺西露天矿、营口造纸厂、老龙口酒厂、大连造船厂修船南坞、阜新煤炭工业遗产群、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沈阳造币厂等12 处国家级工业遗产,省级工业遗产数十处。 在产业发展技术不断突破的情况下,辽河流域孕育出了 “孟泰精神” 和 “鞍钢宪法” 等鲜明的、在全国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工业文化。 孟泰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干部” ,始终走在劳动最前沿、扎身技术创新第一线, “孟泰精神” 是辽河工业文化劳模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代表。 “鞍钢宪法” 是辽河工业文化制度创新的典型代表,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并且走出鞍山、走出辽河流域,在全国范围推广。

工业奠定了辽河流域的发展基础,伴随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工业文化,持续影响着现代辽河流域人们的生活、思维和社会交往,不断形塑着辽河文化的现代品格。 工业文化是辽河文化的重要代表,是现代辽河文化的鲜亮特色。

二、辽河文化主要特征

(一)早发性

如前文所述,辽河流域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并且创造了辽河文化第一座高峰——红山文化。 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号称龙的传人。 查海遗址的堆塑龙、红山文化的玉龙,龙图腾崇拜最早出现在辽河流域。 辽河文化龙形象的演变有着完整序列,并显示出对华北、中原地区龙形象有着明显影响。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代表之一,中国人赋予玉多重文化含义。 兴隆洼文化玉玦为辽河流域最早玉器,出现在8000 年前西辽河地区,随后逐渐创造了多种工具类和装饰类玉器,并与龙崇拜结合,创造了玉龙这一文化复合体。 红山文化 “惟玉为葬” ,王国维曾解释 “礼” 字是 “象二玉在器之形” , “礼” 有 “以玉事神” 的含义,玉文化承载了中国人的重要精神寄托。 辽河玉文化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红山文化发掘有祭坛、女神庙、积石冢,是红山先民的综合祭祀体系,这一祭祀体系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此外,红山文化还发现有中轴线体系[4],这一体系锻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辽河史前文化是中华文明早期起源的重要代表,早发性是辽河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

(二)多样性

辽河流域河流纵横,丘陵山地、沙漠草原、平原湿地广泛分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不同的自然条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辽河文化。 从生产类型上看,辽河文化有游牧文化、渔猎文化、农耕文化等类型;从文化结构来看,辽河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种类;从文化样貌来看,辽河文化又有独特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城镇文化、乡村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细分。

历史地看,辽河文化是发展中的文化、变化中的文化、融合中的文化。 虽然不同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辽河流域,但辽河文化的历史并未中断,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四大族群在辽河流域经过长时期的融合,逐渐构筑形成了当代辽河文化所呈现出的多样化面貌。 跨越数千年,纵观辽河流域朝代的叠兴,并未使文化灭绝和中断,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不再是主导,但其文化元素始终保留在辽河文化之中。 就如辽河一样,在小的不同流域,辽河的某条支流曾占据着干流的地位,但最终汇聚在一起,成为辽河。 辽河文化始终在连续中保持多样,在多样中蕴藏连续。

(三)向心性

辽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辽河文化是中华地域文化之一,辽河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共同构筑起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结构。 从历史上看,辽河流域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前沿地带,红山文化时期,辽河流域与中原地区就有交流发生,红山文化中以玉器雕琢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以坛庙冢体系为代表的制度文化、以女神崇拜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以前,鲜卑、契丹、女真、满等从辽河流域走向中原地带,有的建立区域性王国,有的更是统一全国。 这一时期的辽河文化无疑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趋向吸收借鉴中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 近代辽河流域深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辽河人与全国人民奋起抵抗,辽河人反侵略、反殖民斗争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人为维护祖国统一所做的抗争构筑了辽河红色文化,成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河流域还是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辽河工业文化是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典型代表。

同样从历史上看,辽河文化自古就富含向心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吸收借鉴了中原先进文化,同时也将自身优秀文化元素推广至全国,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辽河文化在向心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努力保持个性发展,在向心中富含个性,在个性中保持向心。

辽河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族群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辽河史前文化、辽河传统文化、辽河红色文化和辽河工业文化。 历史地观察,辽河文化表现出了早发性、多样性、向心性等特征,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一员。

猜你喜欢

辽河流域史前红山
红山荞麦看木森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史前人,都画啥?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辽宁省辽河流域石油炼制排放限值的制定
辽河流域水生态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辽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软件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