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策略

2023-04-24马莉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马莉萍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逐步受到重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以及优秀的技能等都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而这其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有效的情感教育能推动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实现共情,提升道德认知,由此,情感教育就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价值,并以阅读教学为例,论述了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5-0152-03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还包含着情感、思想、意志等内容,是熏陶学生品质、优化学生思想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更加重视情感的融入与深化,力求通过情感教育推动学生思想观念和认知品格的发展。由此,情感教育就成为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阅读是感悟语文内涵、理解语言精髓的途径,也是学生感悟语文情感、发展思想观念的依据,因此,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渗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情感内涵,丰富情感体验。

1.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

情感教育是认知教育的有效补充,构成了完整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环境,通过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让他们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认知。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方式。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而语文学科又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和平台,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情感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心理健康成长。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学生充满被认可、被尊重或被重视的情感需求,他们渴望了解他人、自主生活,由此更加需要正确的情感引导。所以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还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共情能力,推动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情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丰富道德认知体验。正确的情感观是建立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上的。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此时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敏感、脆弱,如果渗透情感教育,用有效的交流互动推动,那么学生就能在交流互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地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自信,也能丰富道德认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他人。

最后,情感教育能推动学生的深度思维,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思维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两个维度,思维能调整情感的输出方式和方向,情感也能影响思维的判断和发展。由此,依据情感教育,学生就能更好地锻炼思维,有选择地汲取优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审美认知、文化立场的建立,最终不断推动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习得文化内涵的保障。自古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而情感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融合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用情感的力量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1)强调朗读体会,推动学生品味文章情感

阅读是解读语言文字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丰富、生动的语言文字呈现。而阅读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依据,同样也是依托语言呈现,在字里行间借助语言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由此,在阅读文本时,有效的朗读和适时的体会才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悟出情感,接受情感的熏陶和净化。领悟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开展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在教學中强调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朗读练习,从不同语气、速度、轻重幅度体会语言中的情感,提升情感认知。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现代诗,既赞叹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又诠释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整首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唯有不断朗读品味,方能了解其高远的意境,体会其倔强的精神。类似这样的诗篇、文本都要在朗读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在学习时组织学生积极朗读,用不同的节奏、重音或者方式来朗读。例如“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利用这种有节奏、适当的停顿,加强歌颂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黄河浩然的气势、壮阔的波涛。同时教师还可以加以配乐,用契合诗歌节奏和情感的背景音乐辅助,带领学生在音乐背景中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结合音乐品味意蕴。由此学生就能很好地感受到诗歌中黄河恢宏的气势和状态,体会到黄河那奔流不息的执着,继而学生能从中品味出诗歌的蕴藏的情感,代入真实的情感进行朗读,在充满情感的诵读中品味文章深层的含义,实现情感的引导和熏陶。

(2)创设阅读情境,助力学生发挥情感想象

优秀的阅读作品往往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依托文本丰富想象思维,发展想象能力,这也是学生体验真实情感的契机。而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真实地体验情感的机会并不多,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情感能力较为浅显,无法深入理解情感、表达情感。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真实体验情感的机会。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体验场景,使他们在场景中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从情感角度体验文本中的情节、人物、思想,由此助力他们的情感想象能力,使情感逐步充实。

以七年级下册《木兰诗》教学为例,该篇课文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录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整首诗充满传奇色彩,也蕴藏丰富的民族情感。不仅歌颂了木兰的勤劳善良、坚毅勇敢,也诠释了浓厚的亲情、爱国热情以及追求和平的民族精神,这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情感的平台。教师可以依据这个故事,创设阅读表演情境,由学生选择诗中的几个场景之一,如木兰决心从军、木兰奔赴军营、木兰征战沙场、木兰胜利归来、木兰回家团聚等,自主编撰表演剧本,自由组建表演小组,然后进行分析、梳理、排演等,最终用学生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一一呈现出来。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木兰复杂的内心情感,也能从旁观者角度审视木兰的行为和故事的经过,至此,学生就能更好地收获情感经验,感受丰富多彩的情感元素,并在情境表演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落实情感体验效果,提升情感的想象能力。

(3)组织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情感

朗读是打开情感认知的窗口,但深度解读情感才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步骤。学生虽然能通过朗读获取情感认知和情感理解,但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情感支撑,不能真正提升共情能力,所以需要深度解读深化和推动。阅读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和情感走向,甚至还隐藏着独特的情感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切入文本,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涵,由此就能更好地解读情感,提升情感的获取和理解能力。

以八年级上册《蝉》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选自法布尔的著名作品《昆虫记》,文章从蝉的地穴、蝉的卵两个方面讲述了蝉的特点。虽然全文以说明文的形式呈现,具有科学性,但同时蕴含丰富的情感,具有文学价值。这样的说明文很难激发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学生阅读时往往只能关注到其说明对象,而忽视了其隐含的深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从文章的表达目的以及语言内涵上来解读文章的情感。例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这一段文字,充分展现了蝉顺着本能生存的特点,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自然界,这样的本能显然无法保护蝉的家族,至此,学生就能从中逐步解读出作者对蝉生存的悲悯之情。而从文中最后一段“思念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又使全文情感升华,强烈的时间对比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蝉的生命意义的歌颂,这是全文蕴含的深刻情感,只有学生深度探索和解读,他们才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本质,提升对情感的把握能力。

(4)加强交流分享,强化学生互动情感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情感的需求较强,他们渴望被认可、被尊重,渴望在群体中受到重视和关注,这也是他们情感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而课堂互动是推动学生情感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中能更好认知自我、认可自我、理解他人,由此就能产生良好的共情能力,摆正情感走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互动模式,强化课堂的交流与分享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完善自我,在活动中提升情感能力,提升情感水平。

以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为例,该篇课文讲述了“我”在家乡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儿时伙伴们之间的深厚的、毫无隔阂的情感。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不仅是作者所向往的,也是初中学生所向往的。文中以社戏为引,生动地表现了农村少年天真无邪、活泼能干、聪明勇敢、自尊自信的性格特点,也赞扬了他们淳朴真挚、热情无私的品德。据此,教师就可以以“儿时趣事”为主题,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找到感触最深、印象最深的人或事,然后开展交流分享活动,让他们在趣味的分享中重新回味儿时的乐趣,深化其中的情感,在互动中推动情感的发展。例如,有的学生分享儿时去河边捉鱼捉虾的场景,也有学生分享跟随父母回老家栽种的场景,还有的学生分享与儿时伙伴一起做游戏的场景……在这种极其具有感情色彩的分享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对课文中“我”回忆儿时岁月的情感的理解能力,也能提升他们自身的情感水平,推动他们情感的互动性发展。

(5)开展生活实践,促使学生体验真情实感

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不应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用真实的行动去理解文字的奥秘。由此可见,落实生活实践是阅读教学的必要环节。而生活与情感密切关联,人们在生活中产生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甚至依据情感改造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与实践的关系,在阅读教学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让学生能真实地在生活中体会情感、感悟情感,促成他们的真情实感的产生,继而不断提升情感实践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为例,该篇课文是一部科学小品,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虽然这是一部科普阅读作品,但作者用优美生动地语言为读者诠释了诗一般的自然景色,情态逼真,处处透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自然与生活是学生获得真情实感的地方,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该篇课文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走入大自然,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界中信息传递的独特方式,如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等,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自然感受和在自然中的发现书写下来,依据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在真实的体验与实践中,学生就能对自然更好地开展观察和体会,能使自己身处自然中,领悟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和谐韵律。久而久之,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就会越来越丰富,继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情感能力,形成良好的感悟情感、体验情感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结语

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發展所必需的教育模式,它是认知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学生正确的人格以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是情感教育的有效突破口,语文学科本就注重人文性的培养,强调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综合构建,于是,语文教学偏重学生的感悟和体会,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挖掘,这无疑能更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情感认知。因此,教师要紧抓语文阅读教学的契机,立足优秀的阅读作品,通过朗读品味、情境体验、深入探究、交流分享、生活实践等方式,推动学生情感能力的逐步深化和建立,由此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构筑自己的情感体系,健全身心与人格。

参考文献

[1]何兴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9(09).

[2]武玉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2020(05).

[3]余红波.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2(03).

[4]蒲志辉.穿情引线 缘情品言——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主线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5).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