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发展倡议背景下的中非绿色合作

2023-04-23周星灿

关键词:中非气候变化非洲

王 珩, 周星灿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促进绿色发展”就是其中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1]“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1]绿色发展高度契合当今世界所需,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加强合作、构建发展共同体的重要领域。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把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纳入八大重点合作领域。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也是为后代预留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当前,非洲面临着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能源转型等多重挑战,贫困和经济脆弱性加剧,建立“环境可持续和气候适应型经济和社区”成为非盟《2063年议程》的主要目标之一。[2]绿色合作是中非发展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非洲绿色发展的政策变迁

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能源转型等问题,非盟、非洲各次区域组织及非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非盟层面,组织制定系列政策。长期以来,非洲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生态治理,相继制定“非洲适应倡议”(Africa Adaptation Initiative)、“非洲可再生能源倡议”(Africa Renewable Energy Initiative)、“非洲蓝色经济战略”(Africa Blue Economy Strategy)、“非洲联盟可持续森林管理框架”(African Uni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Framework)、“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Comprehensive Africa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gramme)、“非洲联盟气候变化和复原力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2022—2032)”(African Union Climate Changeand Resili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frican Plan,2022—2032)、“非洲森林景观恢复倡议”(African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Initiative)、“撒哈拉、萨赫勒和南部非洲的绿色长城”(The Great Green Wall for the Sahara and Sahel and Southern Africa)、“非洲气候促进发展计划”(The Climate for Development in Africa Programme)等一系列政策,力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非洲次区域组织层面,积极推进相关举措落实。西非经共体投资与发展银行在其《2021—2025年战略计划》(Strategic Plan 2021—2025)中,承诺支持成员国开展气候友好型项目研发,以避免发生与气候相关的不利事件。该战略计划还发起了“西非气候智能型农业倡议”(The West African Initiative for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专注于提高农民对气候智能型农业设施使用的能力。西非开发银行是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的共同发展金融机构,致力于发展绿色金融部门,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大气候领域的投资。[3]南部非洲开发银行通过其气候融资部门设立DBSA气候融资基金,旨在助力南部非洲国家加速向可持续低碳经济过渡。[3]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7)召开期间,“‘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宣布设立第二个区域分会GIP非洲分会(办公室)……设立地区分会是GIP在2020年制定的三年发展规划——‘2023愿景’中的重要内容,旨在与更多相关地区的国家和机构开展合作和落地绿色原则,促进‘一带一路’投资绿色化。非洲分会致力于进一步扩大GIP成员规模,探索非洲的绿色投资机遇,为非洲金融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服务,支持当地绿色金融标准和原则的制定”。[4]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旨在促进绿色工业化发展,鼓励对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为非洲推动绿色价值链的发展注入重要动力。

非洲国家层面,有序推动绿色发展。多数非洲国家就能源转型、绿色发展达成共识,将其GDP的5%左右用于气候变化治理,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以期及时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退化等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底,非洲环境问题部长级会议第八届特别会议召开,54个非洲国家达成共识,决定实施《绿色复苏行动计划(2021—2027)》,并在气候融资、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绿色城市等五个优先领域采取行动,致力于推动更低碳、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及包容性的经济发展。非盟委员会高级代表卡洛斯·洛佩斯表示,超过90%的非洲国家已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超过70%的非洲国家将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农业列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行动。[5]在COP27大会上,非洲多国领导人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如,埃及总统塞西强调,埃及希望向世界传达非洲大陆共同的心声:通过国际合作帮助非洲有效应对气候变化。[6]尼日利亚出台了《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和应对战略》(Nigeria Climate Change Policy Response and Strategy)等专门性国家政策和战略;肯尼亚提出2030年前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的目标,并加速开发地热能,争取到2030年减少32%的碳排放量;埃及也出台了“2050年国家气候变化战略”,还发行了中东北非地区第一个主权绿色债券;摩洛哥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52%的目标,每年减少超76万吨的碳排放量。[7]埃塞俄比亚启动了为期10年的“奥罗米亚森林景观计划”(Oromia Forested Landscape Program),旨在减少奥罗米亚州的森林砍伐,鼓励通过更好的畜群管理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2022年5月在卢旺达基加利举行的2022年“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论坛期间,以卢旺达共和国为首的10个国家的非洲部长宣布了《基加利公报》,旨在实现非洲公正公平的能源转型。[9]

二、非洲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

当前,非洲大陆正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问题。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动,也让全球气候治理这一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紧迫问题面临极大挑战与不确定性,更让非洲贫困和经济脆弱性不断加剧,导致多国面临“过度负债”的风险。[10]

(一)气候状况持续恶化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尽管非洲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较少,但也遭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严重威胁。首先,全球气温上升导致非洲大部分国家的GDP受到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会使非洲国家的GDP减少2.25%至12.12%,具体数值取决于气候变化的幅度。[5]另一项研究发现,非洲大陆近一半国家的GDP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11]世界银行称,受极端气候影响的非洲国家的贫困率从64%上升到79%,实际GDP增长率从预估的4.7%下降到2.4%。[3]其次,产业发展遭到重创。极端天气事件会降低农业产量,导致粮食危机;[12]破坏基础设施,使经济贸易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损害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1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由于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影响,非洲的港口设施、建筑物、道路、铁路、机场和桥梁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最后,由于财政状况困难、债务高筑,大部分非洲国家无力承担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例如,2019年3月,飓风“伊代”造成莫桑比克150多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据一项灾难风险模型研究估计,莫桑比克仅因洪水造成的年平均损失就约为4.4亿美元。[3]类似情况在非洲国家屡见不鲜。如果非洲国家不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2063年议程》愿景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二)生态破坏程度加深

森林砍伐和土地退化正在破坏非洲大陆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水资源短缺。首先,土地和森林退化严重。“非洲大陆因土壤退化问题每年GDP损失约560亿欧元。”[14]当前非洲面临土壤侵蚀、盐碱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约有20%的陆地面积(6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退化中。例如,自2001年以来,刚果盆地每年损失约50万至12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非洲热带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大约30%。[15]在众多环境问题中,当地人们对于土壤问题依旧缺乏关注,应对能力也较为欠缺。[14]其次,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非洲有超过6 400种动物和3 100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自1970年以来,非洲脊椎动物种群减少了约39%。[15]最后,在城市中,空气污染和无效的垃圾管理也加重了环境问题。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垃圾收集率不到50%,是所有地区中最低的;城市的大部分垃圾最终进入露天垃圾填埋场,严重污染附近的含水层、水体和定居点。[16]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每年就产生约6 200万吨垃圾(包括塑料垃圾),这一数字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番。从2000年到2025年,估计该地区的城市垃圾产生量将增加161%。[17]最后,冰川融化也成为非洲国家面临的挑战之一。近年来,南部非洲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连年干旱,肯尼亚山、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和乌干达鲁文佐里山等著名高山冰盖不断缩小。[18]环境退化不仅让非洲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直接遭受极大危害,也让非洲面临粮食减产、地区冲突增加、传染病多发、恐怖主义扩散等多重负面影响,导致贫困人口持续增加。

(三)能源问题积重难返

近年来,非洲能源危机凸显,主要集中于电力短缺上。尽管非洲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但迄今为止,非洲清洁能源的发电量所占份额仍然极低,仅占全球水电发电量的3.4%,占全球风能发电量的1.2%。[3]非洲拥有全球60%的太阳能资源,却只拥有世界上1%的光伏发电装置。在化石燃料资源方面,非洲占世界已探明原油储量的7.2%,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6.9%。然而,非洲大陆仍面临电力困境,2020年约有5.9亿人用不上电,占非洲大陆人口的44%;全球约有7.33亿人无法用上电,非洲就占近80%。[3]国际能源署2022年6月发布的《2022年非洲能源展望》指出,2021年以来,非洲无电可用的人口数量增加了2 500万人,这归咎于新冠疫情及其导致的各类危机。[19]同时,能源投资不足也是造成非洲能源危机的一大因素。彭博新能源财经的一份报告显示,“非洲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远远落后于其他大陆,在2021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4 340亿美元中,非洲仅占0.6%”,“从2020年到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了9%,创下历史新高,但非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比下降了35%”,“非洲的清洁能源投资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自2010年以来,南非、埃及、摩洛哥和肯尼亚的可再生能源资产投资总额达到460亿美元,占总投资的近四分之三。在此期间,所有其他国家只获得了160亿美元的资金”。[20]2023年2月9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宣布,电力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都已构成威胁,南非全国进入灾难状态。[21]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研究结果,南非由于电力短缺每年导致GDP降低2%至4%。[22]

三、中非绿色合作的现状与成效

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有效提升了非洲国家绿色发展的韧性和能力,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3]

(一)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全面推进

中国与非洲国家密切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不但加强了在气象监测、防灾减灾、水资源利用、荒漠化治理、土地退化和干旱防治等领域的合作,还支持非洲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建设非洲“绿色长城”,助力非洲国家提高气候适应能力。“非洲是全世界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最脆弱的地区。”[24]中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非洲国家绿色发展,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全球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携手进步,在气候合作领域同心同力、走深走实,堪称南南合作典范。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主张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5]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同时还发布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提出建立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非洲大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第一次把“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单独列为一章,阐述新时期中非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共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利用好现有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深化野生动植物保护、荒漠化治理、海洋保护等不同生态环境领域的务实合作。[26]当前,中国已与多个非洲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项目。如,在塞舌尔等国家建设低碳示范区和适应气候变化示范区,在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38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依托2020年底正式运行的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中国推动开展了“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和“中非绿色创新计划”,帮助非洲国家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航天合作领域,中非共享气象卫星数据,支持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国应对飓风灾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在气候变化方面开展联合研究等。[26]

(二)引导能源合作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支持非洲国家提高水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比例。非洲各国发展水平与能源需求各不相同,基于此,中国根据非洲国家自身优势帮助其开发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等清洁能源,支持它们提升自主发展能力,还为非洲偏远地区提供稳定的电力设施。如,2022年9月,“中国举办‘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提出推进‘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首批项目就包括在19个非洲国家开展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合作”。[27]根据国际能源署2019年的数据,中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24个国家建设发电项目,预计到2024年前建成49个,其中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项目,占该地区同期装机总量的20%。[28]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国与中非共和国达成共识,为其援建光伏电站项目。2022年6月15日,萨卡伊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这是中国为中非共和国援建的首座光伏电站,也是该国目前最大的民生工程。2022年,中国为埃塞俄比亚援建了该国唯一的发电站项目“阿伊萨风力发电站”,推动其绿色发展。2022年10月,中国为乌干达建设了该国最大的发电设施——卡鲁玛水电站。[29]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为中非双方携手推进能源转型搭建了新平台。

(三)加速经贸合作绿色转型进程

中国通过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循环和低碳发展能力等方式,支持非洲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席声明》指出,中国将同与会各国一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分享和能力建设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和绿色融资能力;深化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分享,推动能源资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30]同时,《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为中非绿色合作列出了32项清单,包括:实施“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推动共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为发展中国家绿色土地保护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提供大数据支撑;中国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亿美元基础上增资1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续管理网络,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等。[30]激励企业履行社会环保责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有效减少碳排放,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提供绿色转型所需资金、实现绿色可持续复苏方面效用显著。[31]当前,中非合作不断在绿色金融领域拓展延伸,有效引导市场资源流向节能环保领域。例如,建立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以环境效益为标准分类对接绿色金融项目,通过“一带一路”绿色金融项目提升非洲国家的绿色融资和监管能力。[32]2022年2月9日,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成功完成3亿美元绿色债券发行定价,此次发行为非洲中资金融机构首笔绿色债券,是中国银行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33]

四、中非绿色合作的前景展望

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于创新、绿色且面向未来,它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和以行动为导向的合作框架,为全球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还是能源转型,只有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携手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守护好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中非双方要汲取经验和智慧,共同应对绿色发展难题,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树立绿色理念,共谋世界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不同,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不同,国民收入差距也较明显。因此,中非双方在碳排放治理中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聚同化异,更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合作共识,相向而行。一是提高合作关系包容性,避免外部地缘格局的干扰。中非绿色合作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绿色领导力竞合等挑战,尤其是美国“联欧制华”战略,不断在绿色治理等领域联合西方盟友打压中国。[34]中非双方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量力而行,形成良性的互动框架,避免将绿色发展问题政治化,有效缓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非绿色合作的压力,以开放、包容、协作的态度共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中非绿色合作行稳致远。要有效管控分歧与外部地缘格局对中非绿色合作的干扰,客观评价和承认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实践成果与积极贡献。二是推动机制平台建设,制定合作发展路线图。当前,全球治理的失序需要建构新的治理格局。中国可与非盟、非洲次区域组织、非洲国家开展绿色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关键绿色平台建设,提升战略资源的治理水平。中国还可以与非洲国家共同建设碳循环经济平台,鼓励企业向气候能源产业投融资,形成区域内的公共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中非应当继续深化在能源转型与气候治理领域的关系,关怀对方关切,制定绿色发展路线图,加强合作机制化建设。同时,中国在开展对非援助时,可适当增加绿色条件,促进受援国推广绿色应用与绿色经济转型,为中非绿色合作创造更多机遇与空间。三是加强对外传播,促进国际社会对中非绿色发展形成正向认知。中非可积极开展绿色合作的舆论引导工作,如通过学术交流、“二轨”论坛、媒体宣传及民间外交等形式,多渠道讲好中非践行绿色发展的故事,深化中非人民及世界人民对绿色发展的认知,主动向世界阐述“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为中非绿色合作争取更多的国际认同。

(二)研发绿色科技,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中非绿色科技合作是新经济形式下促进双方科学技术交流共享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中非深化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举措。作为发展中快速成长的新兴力量,非洲与中国加强绿色科技合作是非洲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一要提升中非政策协调性,实现绿色合作价值最大化。中非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的协调性,使绿色科技合作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协调一致,会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进入前沿技术开发部门,并使传统生产部门通过多种扩散渠道受益,包括外国直接投资、知识产权收入增加等。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扩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对标非洲各国发展需求和中国技术优势,开展精准合作,实现价值最大化。完善经费支持政策,构建经费支持体系,包括贷款与税收优惠、直接经费补助等多种方式,实现杠杆效应,降低外资准入标准。二要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拓展传统合作模式。可以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合作需求库和供给库,将绿色科技合作项目数字化,实现供需匹配。中国要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挖掘数字技术在绿色合作中的应用前景与增长潜力,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投顾等数字化手段,推动中非合作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数字化升级,为绿色产业、绿色投融资的决策制定、风险管理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以数字化思维拓展中非传统合作模式,扩大中非绿色合作覆盖面,培育双方绿色合作新机遇。三要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制定良好安全的合作规则。当前,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公约对各国政府约束力较低,各国之间的知识产权标准存在冲突。中非可尝试推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标准,制定对各方有制约作用的知识产权规则。中非还可以通过非市场机制,如建立绿色专利援助、专利共享平台等,实现绿色科技合作的知识产权治理。

(三)推行绿色经济,助力优化国际市场格局

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绿色市场需求推动中国与非洲各国开展更高质量的合作。发展绿色经济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还需要金融、基建、能源等各行业的共同参与。为此,中非绿色合作需携手共进,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激发绿色金融活力,加快全球资源配置。中非要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合作,通过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为绿色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为双方长期绿色合作提供金融支撑。中国可借助央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nternational Platform on Sustainable Finance)、可持续银行网络(Sustainable Banking Network)等平台创立碳管理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提升绿色资本对接效率,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中国要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为基础,结合非洲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与非洲合作国共同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产品界定标准,扩大双方标准的互认边界,增进双方对绿色政策的相互理解,提升中非绿色金融对接的便利性。中非还可尝试将气候援助等专项资金与社会资本搭配使用,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商业资金投入到绿色金融领域。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基建,积极参与行业改革。中非可充分利用“示范区”效应,建设和扩大绿色产业园等典型合作项目,推动中非绿色基建行业的改革,共同解决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难题,有效促进非洲国家出台绿色建筑行业标准。中国可采用“一市对一国”的建设模式,聚焦非洲各国不同的产业发展特征,开展不同的合作项目,鼓励中国绿色产业到非投资,有效形成产业集聚。三是促进效益评价绿色化转向,逐步完善制度规范。中非可以共同制定科学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综合考察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益、群众生态获得感等重要指标。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生态责任追究制度,以制度规范引导双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结 语

2023年8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特别提出,要聚焦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务实合作。2023年8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35]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非洲开展绿色发展双边多边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合作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技术转移分享,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同时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面向未来,中非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合作共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研发绿色科技,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行绿色经济,激发绿色金融、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等各行业的活力。中非将继续携手同行,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中非气候变化非洲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