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实践

2023-04-23卢艺彬黄锦峰

食品工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食品思政

卢艺彬,黄锦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漳州 363000)

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3],而这也充分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健康的重视与担当[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的一大主题,是百姓时刻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我国14亿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4-5]。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食品安全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大学生是未来食品行业的实施者、守护者,在此背景下,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6],向食品安全各相关岗位进行人才输送,同时提升食品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是落实食品安全战略的关键所在[7]。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群作为食品行业生产一线技术与服务岗位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培养高素质食品人的重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应进行思政引领、价值塑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食品人,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1 “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学习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8]。“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继出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更是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10]。

各学科专业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在进行智育传授的同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知识,并通过讲授、案例、讨论、实践等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做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时代新人[11]。

基于对高职学生学情特点及食品行业对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食品安全学”这一专业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的融于知识体系中,辅之以不同教学方式,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如盐在肴,化于无形,融于细微,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感知到课程内在的价值,做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从而达到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食品安全从业人才不仅掌握过硬的专业才能,还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思想道德素养[12]。从而为我国未来食品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食品安全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于“食品安全学”课程意义重大。

2 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1 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食品安全宣传者,助推全民健康教育

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民健康,食品是人民每日所需,其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课程中,从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出发,引入食品安全概念,通过“奶茶食品安全”案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食品安全就在身边,牵动着每个人的安康与幸福。进而延伸到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让学生明白增加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对于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意义,而作为食品人应承担起食品安全宣传的使命。结合课后实践,让学生化身食品安全宣传员,在周边好友、学生及幼儿园、小学、附近社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居民熟悉食品安全知识、认识安全食品、辨认食品中存在安全隐患、学会控制生活中影响健康的饮食因素,从而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提升自身健康素养,形成全民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及健康中国建设。后期,通过对周边人开展食品安全意识调研,使学生切身感受自己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食品安全守卫的传承者,助推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食品安全就开始受关注,《礼记》中“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意思就是为了安全,未经完全生长、成熟的五谷果实,禁止于市场上流通售卖;据《周礼·天官冢宰》和《礼记·内则》记载,当时对于肉类食品已有相关“不可食”标准来进行规范;南宋时,经济繁荣,开始把控商品的质量,并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法律严惩;民国时期,对食品从业者、卫生环境、添加剂等明文规定。可见食品安全在我国的研究历史悠久,也对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保障产生积极影响。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而如今,一些饮食消费者陷入盲目性,追求一些不科学的饮食消费潮流,如食用野生动物、食用生冷食物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一些食品过度追求快捷、方便和“色香味”,而对于食品的烹饪方式、食品安全的监督减弱。课程以“健康饮食文化”为文题,让学生自行选择角度解读中国饮食安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结合海天企业继承中国美食传统文化并不断创新的优秀案例,让学生感受作为食品人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自觉加入健康饮食文化的建设行列,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成为食品安全守卫的传承者。

2.3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安全食品的生产者,助推健康产业发展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实施全民健康战略,需要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安全食品。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算,全球每年有近1/10的人口,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而生病,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14],如霉变甘蔗中毒、黄曲霉中毒、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苏丹红鸭蛋等,而发生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食品生产者为获得更大利润,道德缺失、逃避监管、加毒添害、牺牲食品安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增强食品生产者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及职业道德等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各企业要守法诚信、依法经营[15]。大学生作为未来食品产业的主力军,是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国民健康的中坚力量。在案例讲解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等理念,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优秀企业文化系列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等多个途径,让学生体验食品生产过程,领悟生产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作为未来的食品人,应不断强化自身职业素养,在以后的岗位生产实践中自觉将国民健康与食品安全放在食品生产过程的第一位,把好食品安全生产第一道关,为社会提供放心安全的优质食品,保障人民餐桌安全,共同发展健康产业。同时,结合“创新、创业、创造”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及在保障食品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学习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责任,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垫定坚实的基础。

2.4 强化和谐发展观,培养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守护者,助推建设健康环境

经济的快速发展,伴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酸雨、水体有毒物质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水、农药过量施用等,造成农产品源头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威胁着人类健康,如历史上由于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几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镉引起骨痛病、日本“水俣病”、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等令人触目惊心。而现在“无公害作物用剧毒农药浇灌”“农田排水沟受工业污水污染”等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健康的危害仍时有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食品安全危机反映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更加迫切要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警醒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对提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结合课外团日活动,开展以“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助力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入构建生态健康中国行列,共同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食品安全及身体健康。

2.5 强化学生法纪意识,培养食品安全的监管者,助推健康法治建设

食品安全监督是一个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关系,除了生产者的自律,还需要政府、行业等对食品质量进行把关并监察其不法行为[5]。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授课内容中,为学生讲述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发展历程,对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执法部门的严格执法、对违法者的严厉惩罚等;模拟法庭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审判现场,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威严以及违法犯罪的惨痛教训,增强学生对法纪的敬畏,引导学生们强化法纪意识,达到以案普法的效果,在以后的岗位中能够站稳人民立场,坚决贯彻习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筑牢食品安全监管防线,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者、裁判员,同时,积极推进执法体系完善,为食品问题扎好安全网,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2.6 强化学生科研精神,培养食品安全的科技攻关者,助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无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标准也要从严制定,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在课堂中,以学生喜欢的饮品奶茶为例,让学生制定奶茶执行标准,感受标准体系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标准制定过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标准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一系列的研究结果,督促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研发精神,利用所学保障人民的安全食品。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与检测也是保证食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通过检测方法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现有的检测仪器、检测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检测和溯回技术,结合孙大文、孟江洪、陈君石等著名食品安全专家的科研历程,着重聚焦学生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以科技创新成果赋能我国食品安全。

3 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效与反思

为了解“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开展问卷调研。针对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0.9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重要。针对学生是否有体会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98.15%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且认为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他们学习有帮助(如图1)。有91.6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其道德品质形成有引导作用(如图2所示)。

图1 融入思政元素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帮助

图2 专业课课程思政对道德品质的提升作用

对于所发挥的具体作用的调查如图3 所示。87.96%的学生认为能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81.4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自身“三观”的养成,80.56%学生认为有助于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7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拓展视野、丰富专业上的知识,73.15%的学生认为能够调动自身学习兴趣,64.81%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热情较高。

图3 课程思政发挥的作用调查

通过对学生喜欢的课程思政开展方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多样式的授课方法(如图4所示)。所以,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课程思政教育确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但需要对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进一步梳理,结合一些较新的时事、新闻等,以恰当的方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授课中,以更好地引导学生。

图4 学生倾向的课程思政开展形式调查

4 结语

培养德才兼备的食品安全行业从业者是作为高职食品专业教师的根本任务,“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实施正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举措,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但每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要继续不断发掘相关可融入思政元素及融入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效果,不断强化育人目标,培养技能与思想双硬的新时代食品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