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UPLC的西红花产地鉴别
2023-04-23管彬彬熊金恩李克庆朱琳蒋凡
管彬彬,熊金恩,李克庆,朱琳,蒋凡
南通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南通 226006)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是一种名贵的药食同源产品,用途广泛,在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希腊等地区,西红花常被作为不可或缺的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在中国,西红花是特别珍贵的中药材和膳食材料,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凉血解毒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包括西红花苷、苦番红花素和藏红花醛等[1-3]。其中西红花苷是西红花色泽主要来源,具有活血、养颜、降血脂等作用;苦番红花素是西红花的主要呈味物质,具有消炎、抗肿瘤等作用;藏红花醛是西红花香气的主要来源,具有缓解心肌损伤、抗氧化应激等作用[4-6]。以上几种成分赋予西红花明媚的色彩、独特的香气和味道,集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于一身。
因为药材在某一地域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加之较为集中的栽培、生产、加工技术,使其品质优良、疗效确切,因此中药素来有“道地药材”一说,产地的“道地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药材品质的保证[7-8]。西红花的原产地位于西亚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欧洲,再经印度到西藏传入我国,故又被称为“藏红花”或“番红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引种栽培,在上海、江苏、浙江以及河南等地实现了规模化的种植[9-11]。目前西红花在各个国家及地区都有规模化的培育和种植,但是也正是由于受到产地及种植方式等差异的影响,各产地的西红花药材品质和质量也存在差异[12-13]。此次研究以不同产地的西红花为研究对象,通过UPLC分离和检测其有效成分,结合模式识别,对产地进行区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西红花样本分别购自于上海、江苏、浙江、伊朗、西藏5个地区,共29批,每批样品取3份,共87份样品,具体样品信息见表1。
Waters H-class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沃特斯);KQ520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 CPA225D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illi-Q Academic超纯水机(密理博上海公司)。
对照品西红花苷Ⅰ(批号111588-201704,含量以88.4%计)、西红花苷Ⅱ(批号111589-201705,含量以92.2%计)、苦番红花素(批号112056-202102,含量以97.3%计):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藏红花醛[纯度≥99.5%,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乙腈(默克股份有限公司)为色谱纯,乙酸(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为优级纯,乙酸铵(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安捷伦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柱温:35 ℃;流动相A为0.05 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05%乙酸),流动相B为乙腈,流动相梯度程序见表2。
表2 流动相梯度程序
进样量为1 μL;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检测波长为440 nm,苦番红花素的检测波长为254 nm,藏红花醛的检测波长为308 nm[14-15]。
1.2.2 样品预处理
精密称取40 mg西红花药材粉末,置于100 mL棕色量瓶中,加入90 mL 70%乙醇水溶液,冰浴超声20 min后放至室温,再以初始流动相比例A-B(90∶10,V/V)定容,摇匀,用0.22 μm的有机滤膜过滤后即得。
1.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适量对照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以初始流动相(A-B=90∶10,V/V)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0.4 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再用70%乙醇分别稀释成质量浓度为0.181,0.363,0.904,1.809,3.617,9.043,18.087和90.433 μg/mL的西红花苷Ⅰ系列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0.197,0.394,0.984,1.968,3.935,9.838,19.675,98.377 μg/mL的西红花苷Ⅱ系列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1.718,3.436,6.871,17.178,34.355,68.710和171.776 μg/mL的苦番红花素系列标准溶液,以及质量浓度为0.380,0.950,1.900,3.800,9.500和19.000 μg/mL的藏红花醛系列标准溶液,分别以液相色谱图的峰面积为纵坐标,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线性关系
利用UPLC对不同产地的西红花中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进行分析,以上色谱条件能将以上成分完全分离,理论塔板数按所测各成分色谱峰计均不低于10 000,分离度均不小于1.5,对照品和样品色谱图分别见图1和图2。其中:西红花苷Ⅰ的回归方程为Y=2.105×107X+4.623× 103,r=0.999 9,线性范围为0.181~90.433 μg/mL;西红花苷Ⅱ的回归方程为Y=2.604×107X+3.941×103,r=0.999 9,线性范围为0.197~98.377 μg/mL;苦番红花素的回归方程为Y=3.325×106X-2.921×103,r=1.000 0,线性范围为1.718~171.776 μg/mL;藏红花醛的回归方程为Y=1.224×107X-3.080×102,r=1.000 0,线性范围为0.380~19.000 μg/mL。
图1 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图
图2 样品液相色谱图
2.2 精密度
取编号为S1的西红花样品,按1.2.2小节进行样品预处理后上机,分别于1天内连续进样6次和连续3 d内重复进样3次,西红花苷Ⅰ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98%和1.01%,西红花苷Ⅱ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34%和1.27%,苦番红花素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92%和1.68%,藏红花醛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08%和1.77%,精密度良好。
2.3 回收率
取3份已知含量的编号为S1的西红花样品,每份20 mg,精密称定,置100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相当于样品成分量100%的各对照品溶液,按1.2.2小节进行样品预处理后上机测定,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1%,100.10%,99.46%和98.00%,SRSD分别为0.14%,0.04%,0.78%和0.40%。
2.4 样品测定结果
将UPLC测得的87份样本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四种成分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并折算其干燥失重后,得到各样本中的各自含量,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产地的西红花样本中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异。浙江和上海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较为接近,均高于其他地区,其中浙江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平均含量最高,西藏和伊朗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较为接近,均比较低,这可能是由于浙江、江苏和上海的西红花多为大棚种植,而伊朗和西藏多为露天种植的原因;浙江产的苦番红花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余产地,江苏和上海产的含量接近;藏红花醛含量江苏产的西红花含量最高,伊朗和上海的较为接近,浙江和西藏的藏红花醛含量均比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加工工艺有关。
2.5 方差分析
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的西红花4种有效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上海、江苏、浙江、西藏、伊朗的西红花样本中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这4种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1。
表4 不同产地西红花有效成分差异方差分析表
2.6 主成分分析
图3是不同产地西红花样本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前3个主成分的得分图,是校正集中的西红花样本在该三维平面上的投影。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97.58%,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2.40%,第三主成分(PC3)的贡献率为0.01%,不同产地的西红花在图上有一定的分类趋势,上海的西红花样本能和其他产地样本完全分开,浙江和江苏的西红花样本也有一定的聚类趋势,但是两省样本有一定的重叠,西藏的西红花样本投影点分布比较分散,和伊朗的西红花样本有一定重叠,这是由于通过UPLC测得的西藏和伊朗的西红花样本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均比较接近,投影点分布交叉较多。
2.7 模式识别
以不同产地的西红花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向量作为线性判别(LDA)模型的输入,进行LDA分析。从图4(a)可以看出,当主成分因子数(Pcs)为2时,西红花产地鉴别的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均为最高,分别为81.03%和86.21%,预测集样本中有4个样本判别错误,其中有2个浙江的西红花样本误判为江苏,1个西藏的西红花样本误判为伊朗,1个伊朗的西红花样本误判为西藏。将不同产地的西红花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向量作为K临近(KNN)模型的输入,进行KNN模型分析,当K值为1,主成分数为3时,模型的预测集识别率最高,为100%,此时训练集的识别率为96.55%。
图4 不同产地西红花样本的LDA(a)和KNN(b)模型识别率
3 结论与讨论
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UPLC法同时定量检测不同产地西红花样本中西红花苷Ⅰ(保留时间3.909 min)、西红花苷Ⅱ(保留时间4.232 min)、苦番红花素(保留时间3.235 min)、藏红花醛(保留时间11.751 min)这4种有效成分的方法,还可通过该方法同时鉴别西红花样本中是否添加柠檬黄(保留时间0.820 min)、新品红(保留时间5.118,5.702和6.551 min)、金胺O(保留时间5.210和6.222 min)、胭脂红(保留时间2.547 min)等色素,色谱图中峰形对称无干扰,分离度均大于1.5。从方差分析结果看,试验不同产地样本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苦番红花素、藏红花醛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将UPLC测得的4种有效成分主成分分析后的得分向量作为模式识别的输入,进行LDA、KNN模式识别,结果表明KNN模型的效果更加,当主成分数为3,K值为1时,模型的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为96.55%和100%。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UPLC的西红花产地鉴别是可行的。此次试验结果,发现不同产地的西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要使模型更加准确可靠,还需收集更多数量的西红花样本,此外,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同产地西红花样本含量不同的原因,以便后期整体提高西红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