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孩子:对家庭教育实践的思考

2023-04-22白秀杰刘桓旭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写字事情价值

白秀杰,刘桓旭

(1.白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2.白城师范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白城 137000;3.白城市洮北区明仁小学,吉林 白城 13700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正如电影《求求你表扬我》所表达的那样: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人对于表扬的深刻渴望。一个大人都如此,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孩子。[1]用赏识培养出优秀女儿的父亲周弘也曾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2]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给孩子的欣赏、肯定、关注并不尽如人意。

一、正确认识欣赏

欣赏是能够看到对方的良好行为,并且从内心感受到这种良好行为的可贵,善于以欣赏肯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一种互动方式。欣赏中有家长对孩子的积极关注、行为引领、情感支持,这是一种赋能型的互动方式,是可以给予孩子精神力量,让孩子产生高价值感、高自尊的有效方式。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家长容易把欣赏和表扬混为一谈,造成欣赏教育大打折扣。我们要清楚欣赏和表扬的区别,才能正确运用欣赏的教育方法。

欣赏和表扬有根本的区别:首先,指向和关注点不同。表扬是指向事情的结果,欣赏关注点是孩子在事情中的行为表现。其次,两种互动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同,经常被表扬的孩子会形成一个逻辑认知,只有得到认可才会有价值,所以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过度寻求认可或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欣赏关注做事的过程,从而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做事本身,孩子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受,不在意别人的认可和肯定,可以培养孩子的高自我价值感。

在家庭教育中,要以欣赏鼓励为主,表扬千万不可多用,很多孩子只能听表扬的话,不能听批评的话,就是经常运用表扬的结果。欣赏鼓励是“主食”,能给人以能量,缺少时一定会营养不良,造成心理自卑、低自我价值感等;表扬是“甜品”,会让人觉得很享受,但天天吃就会伤害身体。最重要的是表扬只能在孩子做了符合我们期望的事情时才能运用,而欣赏可用的范围更广,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失败时,我们依然可以运用欣赏,而且也更需要运用欣赏给孩子以心理支持。

二、欣赏的意义

(一)欣赏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基础

欣赏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途径,正确的欣赏会让孩子感受到“我是重要的”,并且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以及在做事情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努力、用心、认真等品质的价值所在,从而让孩子感受到“我是好的,我是有能力的,我是值得骄傲的”。自体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认为,当父母满足了两个基本需要的时候,便能形成一种健康且安全的自我意识,第一个是对“镜像”的需要,也就是表达出欣赏的姿态,父母以此培养子女的价值观;第二个是认同,是父母强化成长期子女人格养成的模式。[3]因此,父母的欣赏和鼓励是儿童内在力量的基石,缺少欣赏和鼓励的儿童会自尊心受损,并促使其一生在寻求认同,时刻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欣赏是帮助孩子看到自己行的地方,让孩子产生自信心;欣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认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肯定,孩子会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如果家长经常能够发现孩子做事情过程中的积极行为并及时鼓励欣赏孩子,孩子就会在被肯定的积极情感中前行,他做的事情可能依然不完美,但他永远有热情去努力做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和挑战。

(二)欣赏是塑造孩子积极行为品质的有效手段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这些行为由于受到强化而成为在特定情境中随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有机体主动进行这些操作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4]同样的道理,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根本任务不是及时发现孩子做错的事情和行为让他改正,相反,要努力捕捉孩子做得正确的事情,[5]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欣赏,这是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有效手段。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写字不认真,要求孩子好好写字,当孩子的书写还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家长就开始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认真!好好写,再不好好写我就给你撕掉!”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鸡飞狗跳、娃哭娘叫。在这个亲子互动中我们看到,家长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紧抓不放,导致亲子关系恶化,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换一种做法:家长认真地看孩子写的每一个字,找到写得最漂亮的字欣喜地表达:“宝贝,你这个字写得真好,结构完美,笔画书写到位,字的大小也合适。”孩子会眼睛放光地看着这个字,欣赏它,自我感觉良好,孩子再写字时必然会以这个最漂亮的字为标准,因为在孩子的神经系统中,这个漂亮的字被赞美强化了,这个字已经在脑中形成了鲜明的画面。孩子接下来的书写中,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已经表现出来的好行为:“你写字真认真,你知道吗?你认真写字的样子真带劲!”久而久之,认真书写的行为就转变为一种行为习惯,因为认真写字这个行为得到了强化,在父母的及时强化中,认真书写就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品质。这就是我们运用欣赏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过程。

(三)欣赏能够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

在个体成长中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孩子是靠感觉长大的,如果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感觉到快乐、轻松、有爱,即学习和做事过程中有好的感觉相伴随,孩子自然愿意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情境,即使是困难情境,孩子也愿意去尝试,久而久之会习得积极乐观的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学习做事中,家长总是感觉不满意,总是批评指责孩子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恐惧,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心理连接——学习做事感觉不好,一想到学习做事就是妈妈批评我、爸爸嘲笑我,孩子就会丧失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继而面对所有事情时都会持消极态度——面对困难逃之夭夭,不敢尝试,无法接受失败的结果,自然丧失成长机会。在指导孩子认真书写一例中,家长用写得好的字作强化,让孩子面对写字时产生积极、愉快、成功的感受,这种积极情感是孩子面对写字任务的最积极强大的内动力。相反,字写不好时家长批评打骂,孩子感到痛苦,以后在面对写字任务时,孩子就会产生痛苦无力的感觉,这种消极情感只能让孩子害怕写字、逃避写字,这也是很多孩子面对作业拖延的原因。

当父母越是能够及时关注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并给予及时欣赏,孩子们的不当行为就越少,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情境时的心态越积极主动,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必然会增强。

(四)欣赏是发挥孩子潜能的最好推力

欣赏会激发人的斗志,开发人的潜能。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之一——教育即生长,即教育就是使人具有继续生长的能力。继续生长的能力从个体生命发展角度说,是生命潜能不断被开发的过程,包括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潜能。作为教育,其实质就是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欣赏恰是开发人潜能的最有效的心理工具,尤其是当个体生命处于弱势的状态下,欣赏可以给人以巨大的生命动力,让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动,我是可以的,我一定能行!从而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投入到当下的学习生活之中。因为欣赏帮助孩子建立了自信心,一个有自信的人就拥有了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来自成人尤其是权威人物的欣赏对他们自我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一个自我感觉好、觉得自己行的孩子会积极尝试做更多的事情,做事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增长经验、有更多思考机会、获得成长的过程,这样,个体生命的潜能自然得到开发。

三、欣赏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彰显父母能力的欣赏忽视孩子自主感

彰显父母能力的欣赏是家长在欣赏孩子时,总是把孩子的某些好行为的原因归因于自己,而被欣赏的孩子会感到尽管自己做得好也跟自己没有关系,而全部是父母的功劳。这样的欣赏会让孩子失去价值感,从而缺少做好事情的主动性。比如,当孩子跑且没有摔倒,妈妈说:“你看照妈妈说的没错,慢慢跑就不会跌倒。”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妈妈说:“我说的对吧,你只要认真学习就会有好成绩。”这种说法会让孩子认识到,我不管怎么努力,做得多好,都和我没关系,都是妈妈的功劳,在妈妈面前自己永远是没有价值的,这种欣赏削弱了孩子自我价值感,无法激发孩子做事情的主动性。

(二)欣赏中隐含家长的高要求、高期待

欣赏中隐含父母的高要求、高期待,主要表现为:父母表达的语言是对孩子好行为的欣赏,但最终目的是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比如,看到孩子今天作业都做对了,有的家长就会欣喜地说:“宝贝,今天作业都做对了,真棒!要是以后每次作业都能做对就好了。”“宝贝,你这次的数学考了100分,如果英语也能考100分就更好了。”这样的欣赏表面上是在欣赏孩子的成功,但实质上是在给孩子提高要求,孩子就感受不到因做得好而带来的好感觉,相反,感受到的是因为做得好却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

(三)欣赏中打包说教,效果大打折扣

欣赏中打包说教是家长在对孩子的好行为予以欣赏时,就怕孩子不能从这个成功中得到成长,因而不遗余力地为孩子讲解这次成功的原因,最后会使孩子因为反感父母的说教而丧失了思考的机会。比如,孩子取得了较好成绩,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牢牢记住经验教训,结果就不自觉地陷入了说教的模式中:“我早就说过,只有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你现在应该明白以前为什么考不好的原因了吧!”因而,孩子无法感受到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相反,说教的压迫感倒是实实在在,非常强烈,欣赏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家长焦虑,不能坦然欣赏孩子

家庭教育生活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行为极为敏感,只要孩子行为不当,家长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并及时纠正,但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现就不同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就应该那样做,不需要小题大做;有的家长知道应该欣赏孩子的正确行为,但不能够及时地心甘情愿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还有的家长在心理上对欣赏孩子的好表现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担心孩子翘尾巴等。总体来说,家长在对孩子的行为反馈上,是“快快地批评”,“慢慢地欣赏”。家长的这种互动特点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要想得到父母的关注,最快的方式就是犯错误。

(五)把欣赏作为操纵的武器,让孩子活在表现的层面

把欣赏作为操纵的武器,体现在父母通过欣赏那些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进而强化孩子的某种行为。实质上这种欣赏变成了行为操控,孩子无法体验到因欣赏而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会让孩子非常反感。“听妈妈的话,真是好孩子!妈妈让你多喝水你做到了,你今天喝了两杯水,真是好孩子!”像这样的欣赏,给孩子这样一个认知:我听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他们就会欣赏我。久而久之,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欣赏,失去自我,忽略对自我内心的体验,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来生活、做事,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孩子并不知晓,孩子只是活在表现的层面。

四、欣赏的正确表达方式

(一)提问性欣赏,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

欣赏式的提问可以引导孩子对某件事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调动孩子身心的自我潜能。如,孩子放学回家说:“我今天交了一个新朋友,我们一起玩游戏了。”妈妈可以说:“宝贝,你交到新朋友感觉一定很棒,妈妈特别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现在还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交到新朋友呢?”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孩子更深入地享受自我满足感的同时,还能调动自身潜能去思考问题。

(二)描述性欣赏,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

通过描述性的语言,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妈妈看到大宝哄二宝玩,妈妈可以说:“大宝贝,你刚才轻轻地摇晃小弟弟的手逗他玩,和他说话的声音那么轻柔,看小弟弟笑得多开心,他一定是太喜欢姐姐这样和他玩了。”这里描述的行为都是姐姐哄弟弟时应当的行为,通过对姐姐行为具体客观的描述,让姐姐明确这样的行为是爱弟弟的表现,是妈妈、弟弟都快乐的行为,也自然会成为姐姐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三)感激式欣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价值

对孩子的某些积极行为带给自己的美好感觉,家长应及时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激之情,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价值所在。比如,“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你就过来给妈妈拿拖鞋,妈妈咋那么幸福啊,妈妈太幸运有你这样爱妈妈的好宝贝!”让孩子知道,通过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幸福感,“这就是我行为的价值啊!”这样强烈的价值感会成为孩子继续行动的内在动力。

(四)赋权式欣赏,让孩子感受到信任的力量

通过赋权式欣赏,可以激发孩子的自我掌控感,从而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学习中获得能力的增长。比如,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妈妈可以说:“宝贝,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你已经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从三年级开始,妈妈不再参与你的学习过程,你自己来决定每天什么时候写作业,妈妈非常相信你有自我管理时间的能力,加油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开始赋权让孩子自己做某事,由于经验有限,孩子一定有做不好的地方,这时家长的心态很重要,不能指责,而是要看到孩子自己承担、敢于尝试的勇气,然后帮助孩子复盘,去找原因、想办法,争取下次会做得更好。只要家长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的问题,孩子都可以在问题中获得成长。

家长掌握了欣赏的表达精髓后,可以整合为一种比较通用的方式,表达公式是:行为的客观描述+好品质+父母的感受。这里的“行为”是指我们看到孩子表现出的好行为,对行为进行客观描述要具体;“好品质”是我们透过孩子的行为,可以提升出来的积极品质,这里的品质提升可以根据对孩子培养的需要有所侧重;“父母的感受”即表达出看到孩子的好行为、意识到孩子的好品质后,感受到的某种体验,一定是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这是给予孩子非常强烈的价值感的互动。

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欣赏鼓励是最能够给予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法,所有家长都应该掌握欣赏鼓励的互动方式并且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娴熟地运用。

猜你喜欢

写字事情价值
我学写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