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艺术
2023-04-22郑如薇叶伟平
郑如薇,叶伟平
(福州工商学院文法学院,福州 350001)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和优秀的小说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开创了“冰山原则”。海明威在芝加哥市的郊区奥克帕克降生,于1961 年7 月2 日在家中用猎枪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他曾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表现优异,是一个具有铮铮铁骨的硬汉。其作品不但以简练著称,而且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象,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一生斩获不少奖项,1926 年创作了《太阳照常升起》后,受到一致好评,1929 年创作了《永别了,武器》而成名,1940 年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以其独特风格在文坛屹立不倒,创作了《老人与海》在1953年获得普利策奖后转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极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虽然笔法简约,不事雕琢,却尽得风流”[1]。故事主人公哈里是一个灵感逐步消退的作家,在非洲探险过程中,不小心划破了腿,没有及时医治,损害了毛细血管造成了坏疽,濒死之际,哈里顿悟,完成了对生命的净化。
一、象征手法的界定
象征手法历史久远,沿袭至今,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类似于先秦时“赋、比、兴”的“兴”。对于“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这样解释:“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2]即指作者借用他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将抽象的浓厚的思想寄托在细微的浅易的事物中,也可以用象征手法来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和具体的事物,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这些关联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象征手法一般用来赞誉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来讽刺不合理的现象,可以通过某一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抽象的意义,能够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能够使小说结构合理,寓意深远,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高尔基曾经说过:“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简洁地说出你想说的东西。”[3]象征手法可以更好地展现小说内容,加深小说内涵,因而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它活跃在19世纪英国戏剧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笔下,活跃在20 世纪美国作家福克纳和斯坦贝克的笔下,活跃在21世纪初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回忆里……海明威的多部作品都是象征手法成功运用的典范,大都寓意深刻且具有独到之处。其中,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因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在文坛独树一帜,动物象征的运用更是其一大特色,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按前苏联文学美学家、理论家巴赫金的观点看,象征作为一种符号,由形象转化而来,因为这种转化而获得了具有深度的内涵与广阔的前景。[4]在这种情况下,以文学为载体的象征物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本身,它已成为一种文化承载,不但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还超越了其固有的客观事物。因此,象征手法往往是运用简单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使读者透过事物的表象探寻事物的本质,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在平淡中感受强烈,在简单中体会复杂,在平凡中见证伟大。
二、象征手法的具体表象
(一)坏疽病害,双重腐败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主人公哈里在旅行过程中,左腿被荆棘刺破后,没有及时就医,加上环境恶劣,感染了坏疽,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哈里早在非洲旅行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精神上的坏疽,并迅速蔓延,精神上的坏疽长时间影响着他,并且在经历了许多环境改变和社会生活打击之后,他精神几近崩溃。他的怠惰和狂妄逐渐扑灭了他作为一个作家创作的热情与灵感,他与妻子海伦去非洲狩猎便是为了重新寻觅创作的激情与源泉,治疗精神与心灵上的坏疽。在哈里生活低迷颓废、放纵精神和懈怠创作的时候,他愈加迷恋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富有的海伦不断地为他提供物质和财富方面的供应,这无疑成为哈里精神上坏疽蔓延的诱因。他腿上的坏疽与精神上的堕落交相呼应,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哈里的生命走向了终点。坏疽象征着哈里作为一个作家、丈夫和人的自我毁灭和对天赋潜能的浪费。作者通过一种有形的疾病把抽象的人物心理恶疾形象地展现出来,让读者能生动地感受到其伤害的真实性,也给读者带来更真实可感的体验。
(二)圣洁雪山,永恒不朽
乞力马扎罗山的西部顶峰终年积雪,这种神奇的现象被人们发现并熟知,它既是文本之外非洲最高的山峰,也存在于作者的小说中,那是一座神圣的山,对于哈里来说,他一直渴望死于人迹罕至的雪山,因为乞力马扎罗雪山被称为“上帝的庙堂”,它象征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原始与圣洁,意味着“崇高”“完美”“不灭”“永恒”,象征着人的崇高精神目标和追求。乞力马扎罗雪山“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5]——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海明威让哈里在这样神圣的地方慢慢死去,包括他死之前对雪山峰顶的向往和憧憬、对自己一生的痛惜与悔恨、现实意识与肉体的渐渐消亡,这都在一定层次上推进了小说情节发展。哈里此前“虽然有才能,但是因为弃而不用,所以出卖了自己,也出卖了自己所信仰的一切”[6]。一个优秀的作家,要永远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才华坚持创作,哈里的做法是海明威所不愿的,非洲又是海明威拥有独特情怀的地方,因此,海明威为他安排了这次非洲之行,希望他在这里能超越自我、结束令人崩溃的生活。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三)豹子虽死,精神永存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开篇,作者写道:“乞力马扎罗雪山是非洲最高山峰……在靠近山顶处有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7]豹子死于人迹罕至的雪山之巅肯定不是为了寻找食物,那是有意寻找死亡之所,豹子为了寻找精神的永恒,死亡也要选择一处洁白的、干净的地方,渴望以圣洁的死亡来超凡脱俗。小说开篇就定下悲凉阴郁的基调,为后文的描写埋下了伏笔,也为哈里生命的终结作了铺垫。豹子是一种食肉动物,因环境变化总是要不断修改捕食方案,却似乎从未放弃过既定目标。它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攀登到了西部峰顶一个非比寻常的高度,这进一步表明了它对生命的坚持。所以,它是在追寻与坚持中死去的,它可以心安理得超然物外地去了。豹子虽死,但它永不懈怠、勇于坚持的精神将随着它冰冷的尸骨得以永存。哈里是一位作家,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文学创作,写作理应成为他永不放弃的追求。但遗憾的是,亲身经历战争和死亡的哈里,精神和心理蒙受双重创伤并渐渐滋生暴躁情绪,陷入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他放弃了身为一位作家的追求,放弃了有意义的写作生活,放弃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才华。哈里这种虽生犹死的生存状态与豹子的超越和永恒形成鲜明的对比,豹子的精神使人反思,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哈里失败的原因,揭示出人只有不断进取才可以使人生更有意义。
(四)秃鹫鬣狗,死亡迫近
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巧妙地运用自然界的动物来象征死亡,如秃鹫和鬣狗,非洲当地的自然环境使秃鹫、鬣狗这些专以腐尸为生的动物得以存在,秃鹫象征着死亡即将临近,鬣狗则象征着死亡已经来临。小说开始,哈里躺在“一张帆布床上,在一棵含羞草树的浓荫里,他越过树荫向那片阳光炫目的平原上望去,那儿有三只硕大的鸟讨厌地蜷伏着,天空中还有十几只在展翅翱翔,当它们掠过时,投下迅疾移动的影子”[8]。这表明死神还没有逼近哈里,但随着哈里病情的恶化,腿部的坏疽在逐渐扩展,鬣狗则每天都选择在暮色苍茫人们没法瞄准打枪时,出没在哈里所在营地附近,发出“呜咽”似的嗷叫声,直到哈里离开了这个世界,“鬣狗在夜里停止‘呜咽’,又开始发出一种奇特的几乎像人那样的哭声”,[9]这声音既表达哈里已命赴黄泉,又隐隐表达了一种悲哀之情。哈里是因为妻子海伦的富有才抛弃自己的创作才华,整日酗酒成性、混吃等死,不再艰辛地追求理想,像秃鹫、鬣狗般坐享其成,正是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导致了他生命终结的不可抗拒性。
三、象征手法的意义
(一)精神颓废,虽生犹死
小说一开始就笼罩着死亡的气息,包括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专吃腐烂尸体的秃鹫和鬣狗的临近等。哈里原本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成名后的空虚、妻子的物质供应以及纸醉金迷的生活,使他创作灵感逐渐消失、生活激情慢慢消退,每天愈加低迷颓废。妻子海伦曾说过:“要是你不自暴自弃,你就不会死”。[10]哈里生命的终结一定程度上是他自我放弃造成的,这也是作者海明威在写这部小说时对人的生命及人生的独特看法。小说中,哈里的死亡是可以预见的,当死亡真实来临时,哈里是平静的,“就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快死了,这个念头一下子冒出来,不像奔涌而来的水或者呼啸而来的风,而是一种弥漫的空虚,充满不幸的味道。”[11]最终死亡走进了哈里的世界,哈里生的希望破灭,他静待着死亡的来临,他的肉体彻底消逝,但他没有遗憾,因为这种颓废懈怠的日子已经不是他所向往的,哈里最后终于在幻梦中被送上了飞机,飞到了他想去的雪山之巅,结束了他苦闷、痛苦、绝望、悔恨的生活。
(二)精神永存,虽死犹生
小说中提到的乞力马扎罗山被马赛人称为“最接近上帝的地方”,暗示了哈里最终将在逐渐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灵魂的救赎。哈里的非洲之行是想要寻找他丢失的创作灵感与创造力,重拾自己的理想与信心,虽然他肉体在经受着病痛的不断折磨,而精神却一直在坚持。他最终像那只豹子一样,向着新的高度不断攀升从而寻找永恒的归宿。在死前,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开阔明朗的世界。小说的结尾,读者才真正明白哈里对人生和死亡的超然态度。尽管小说开篇描绘的豹子死的地方没有人作过真正的解释,可是它拥有的远大抱负、为了某种理想而不断前进的精神却是显而易见的。豹子即使死也从未放弃理想与追求,象征着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这也和哈里在死亡时的梦幻呼应,死亡并不意味着虚无和幻灭,只要人生前有过追求,那么死亡也“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下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的山巅,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12],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海明威一生自信勇敢,经历了许多战争与磨难,从不畏惧死亡。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创作宗旨就是作者对死亡意义的探索,经典文学作品总是能给人莫大的人生启迪。人在死亡临近时,会不自觉地在眼前闪过自己的一生,哈里将他生活上的堕落、艺术上的失败归咎于他妻子那些“该死的钱”毁了他的一切,从他临终前的内心独白,人们能了解更多他内心深处的东西,感受到他的自责,感受到他直面自己过往的勇气,痛悔自己对金钱的贪欲使自己丧失了奋斗的能力。其实,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与困难,机遇与挑战也转瞬即逝,在面对矛盾和困难时,人不能退却或者放弃,而应坚定信念,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时间如白驹过隙,生命转瞬即逝,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如何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成就一番事业,关键在于奋斗:与病魔抗争、与磨难抗争、与现实抗争;对梦想坚持不懈、对生命珍重爱惜、对未来无限渴望、对岁月珍藏回忆;坚持奋斗,永不懈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尽自己最大努力让生命无悔,人生一路风雨兼程,就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余生很贵,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也是海明威通过这部小说表达的深刻意义所在。
总而言之,《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成功与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是分不开的,小说中各个象征意象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象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围绕“死亡”和“即将死亡”两方面展开,哈里虽然肉体死亡,但精神与灵魂都发生了更深层次的升华。在死亡来临之际,精神的净化是他最后的愿望,海明威把坏疽、雪山、豹子、秃鹫、鬣狗等每一个小说中的意象都赋予了新的特殊意义,不但使小说行文流畅有力,也使主题突出、形象深刻,更能从深层次引发读者思考,感悟其中的精神宝藏,体会象征手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