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勃青春碰撞辉煌阅历 红色基因闪耀夺目光芒
——镇江市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

2023-04-22通讯员常晓辉刘惠娟

银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行舟玉龙银发

通讯员 常晓辉 本刊记者 刘惠娟

在镇江市,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银发飘飘,却常年活跃在公益前线;他们看似普通,却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奋斗足迹;他们用青春绘就了人生的精彩画卷,他们用晚霞续写着绚丽的华章……他们就是“银发先锋”,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和栋梁。

如何将红色文化更加生动地传播开来,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2021年,镇江市推出“凝眸华章——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大型公益行动。

该行动由镇江市委老干部局发起,镇江市“银发生辉”志愿服务总队牵头,联合江苏大学团委、金山网、镇江市社会儿女公益服务社、镇江新媒体公益服务社共同推出。300名大学生面对面采访、对话100 名“银发先锋”,聆听老一辈历经战火硝烟的人生故事和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零距离感受他们将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紧密相连的坚定信仰,感受他们立足本职、奋力拼搏的人生智慧,感受他们老有所为、继续奉献的高尚情操。

2022 年12 月,“凝眸华章——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第二届“最佳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

再现“银发先锋”的激情岁月,记载“银发先锋”为党和国家作出的杰出贡献,弘扬“银发先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仰……当蓬勃青春与辉煌阅历相碰撞,红色基因闪耀出夺目光芒。

许洪声:奋斗和自强是我的人生经验。

匡 荣:让理想信念在艰苦奋斗中升华。

1933 年出生的许洪声,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担任炮兵射击指挥教官,1964 年转业到镇江商业局,1984 年创办《商业文摘》报,担任商业文摘报社总编,1994年离休。

今年25 岁的匡荣是江苏大学2020 级交通运输专业的研究生,2018 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面对上门采访的匡荣,许洪声结合自制视频讲述曾经的岁月,清晰展示出他的人生轨迹。许洪声说:“奋斗和自强是我的人生经验。”经过此次对话,匡荣感叹时光易逝,但理想信念不会随着老去而衰减。许洪声的理想信念就是奋斗和自强,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让资历尚浅的他在强手如林的教官中脱颖而出。虽然转业后的他放弃了轻松的文员工作,但他创办的《商业文摘》走出镇江,向全国发行。

匡荣介绍,第一次见面,许洪声带着一副时髦的墨镜,腰板挺直,而且早已准备好相机及三角架。

即便是90岁高龄,许洪声依旧保持着自强奋斗的理念。他与时俱进地学习电脑操作,搜集家史,用电脑编写并出版了《许氏家谱》。人老心不老的他,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羊三元:坚定信仰跟党走,坚守初心干革命。

于雪妍: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1935 年出生的羊三元,1949 年4 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 年转业至镇江,先后担任市制帽机绣厂厂长、市服装厂厂长、镇江园林管理处南山风景区书记及镇江制革厂厂长、书记,1996年1月离休。

24 岁的于雪妍是江苏大学财经学院2020级会计专业研究生。

采访时,羊三元说:“你们年轻人要把党的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有所作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于雪妍被羊老参加渡江战役、押送3000劳改犯到福建、一个银元和捉虱子等故事感动,她说:“从羊老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不管处于何种工作岗位,始终不渝跟党走,坚守初心干革命。”

丁世忠:保家卫国,为党、为人民,满腔热血。

赵乙名:有耀光指引,我辈当效前辈,为祖国效力。

丁世忠出生于1930 年。1945 年参加新四军,1962 年转入地方工作,担任镇江农药厂厂长、书记。1990年离休。

20 岁的赵乙名是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化工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走进丁世忠家中,赵乙名有些吃惊,水泥的地面,昏暗的房间,但房间里的功勋章和充满岁月感的照片让赵乙名肃然起敬。

谈起海南岛战役时,丁世忠满含热泪:“当时海南岛守敌大部分是败逃至该岛的国民党军,我们必须赶快收复海南岛。”赵乙名问丁世忠:“当时国民党军有精良的海上作战装备,你们是怎么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拿下海南岛的呢?”“当时只能利用木帆船渡海,我们的口号是‘人在海南岛,守住海南岛,死在海南岛,埋在五指山,与海南岛共存亡’,这激励我们奋勇向前、不怕牺牲。”丁世忠说。

赵乙名说:“老干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我辈当效前辈,为祖国效力。”

王森国:有一种使命感深入骨髓。

陈文锦: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1955 年出生的王森国,1997 年到丹徒区地方税务局工作,先后担任纪检组长、副局长等。2015年退休之后,先后任职镇江市丹徒区纳税人税收权益维护协会会长,镇江市丹徒区税务局老干部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

面对上门采访他的大学生,王森国准备了好几份材料。他说:“针对小同志给出的问题我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我还想聊聊更多话题,聊一聊我们老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王森国口中的“小同志”是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0 级本科生陈文锦。采访过程如同接受良师的教导,亦如和益友谈心,王森国“离位不离岗”的工作态度和“离职不离心”的工作精神深深震撼了陈文锦。他说:“从王老的身上学到了老一辈的信仰和使命。这种‘老有所为’的精神震撼了我,同时也时刻教育我,不能辜负革命前辈的付出和期待。”

王玉龙:仗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许行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仰让我感动。

1931 年出生的王玉龙,18 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冒死抢修铁路。1992年离休。

面对上门采访他的大学生许行舟,王玉龙感叹:“过去的人非常不容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学生有学上,老百姓有田种,职工生活有保障,我们都要‘吃水不忘挖井人’。”

24 岁的许行舟是江苏大学财经学院2021 级统计学研究生,201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凝眸华章——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活动,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对她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

采访中,许行舟问:“您为什么能在枪林弹雨中冒死抢修铁路?”王玉龙回答:“作为铁道兵,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的通畅,必须坚持‘仗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1951 年10 月,王玉龙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赴朝参战,面对一米多深、水火不化的冻土层,他和战友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挥动钢钎,修建铁路。谈及过往经历,王玉龙表示,能作为一名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保家卫国,无比光荣。

王玉龙的故事让许行舟深刻地体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流淌在共产党人血脉中的品格。“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我们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许行舟说。

“透过‘凝眸华章——百名大学生对话百位银发先锋’志愿服务项目,一个个红色故事触动心弦,一个个英雄形象鲜活重现。这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它再现了老干部的激情岁月,记载了他们为党和国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镇江市委原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许晓霞说,“人生易老,激情岁月锻造的精神境界永远年轻;青春年少,不负韶华的使命担当,将激励青年一代高扬奋斗风帆破浪前行。”

猜你喜欢

行舟玉龙银发
我的老表张行舟
施宛林
——江南烟雨行舟海报
龙庆峡行舟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陆上行舟:赫尔佐格谈电影》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再现“银发”风采——“2015银发达人”名单揭晓
玉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