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终己余生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努力奋斗
2023-04-22陈群通讯员严俊汪蕾
文 本刊记者 陈群 通讯员 严俊 汪蕾
9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调研时同他亲切交谈,赞扬他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2年前,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2022 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81 岁的他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遇见”自己——他站在奉献了一生的田野间,被金黄饱满的稻穗包围着,他低头查看水稻长势,笑容满面。
他就是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二十大代表赵亚夫。
2002年退休后,赵亚夫扎根地处茅山老区的句容市戴庄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如今,在这片丘陵土地上,共同富裕、绿色发展的愿景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桑榆躬耕,未曾止步。围绕党的二十大参会经历和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赵亚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参会期间哪些瞬间印象深刻?
赵亚夫:我认真聆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积极参加分组讨论和大会组织的全部活动。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时,我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振奋不已——那是江苏展览馆中唯一一张单人照。特別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这20多年来在戴庄村和农民朋友们一起探索实践的两件事——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出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中。我越听越兴奋,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鼓励。当我走出人民大会堂,正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暗暗发誓:“要为最艰巨、最伟大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继续奋斗,终己余生!”
记者:党的二十大江苏代表团分组讨论时,您作了题为“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言。为什么会说这是您交出的一份作业?
赵亚夫:2013 年春天,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场,习近平总书记听了我所作的“农业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务农农民”的发言后,指出“今后要着力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真正使务农不完全依靠国家补贴也能致富”。
2014 年12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镇江世业洲视察高架栽培草莓,得知每亩收益高达四五万元时,说“农业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总书记还说,“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
联想上次总书记提出的课题,我想,难度又加大了!我和句容市的干部、农民朋友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办好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研究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走绿色发展道路。
我带领农民朋友们探索的这条路,现在回过头看,实践是可行的,且可以复制。所以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带着一份回答作业的心情,想向总书记报告这10 年来的发展成绩。
记者:为什么想要帮助农民致富?
赵亚夫:我出生的时候,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我想,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革命青年有什么理由不为改变农村的面貌而努力?参加工作后,看着农民的住房从破草房变成瓦房,后来又盖了楼房,农民干得高兴,我也高兴,帮助农民致富的事业就渐渐发展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记者:怎样想到创办合作社,走共同富裕道路?
赵亚夫:农业一方面要走市场经济道路,一方面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奉献大、收益低,又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补贴,农民致富更难。我认为农业农村领域需要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的以行政村、镇为单元的农民互助合作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全体农民走向市场,实现共同富裕。
2005年,我借鉴国内外经验,起草了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章程,到各自然村向村民宣讲并征求意见。2006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戴庄村的实践中,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在戴庄村务农的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委员会管理日常社会事务,合作社负责发展经济、盈余反哺集体公益事业。“分”的积极性与“统”的优越性相得益彰,是新时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实践形式。
记者: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
赵亚夫:二十大报告阐述:“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戴庄村的实践中,我们探索了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在一定规模的区域范围,大力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并丰富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性和稳定性,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多年来,戴庄村不仅大面积实行农林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牧结合,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用量,而且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连续多年种绿肥,稻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大米食用以外,稻草、紫云英绿肥、畜禽粪、微生物残骸等全部返回土壤循环利用,做到环境污染零排放。
记者:您听说过“要致富,找亚夫”这句顺口溜吗?
赵亚夫:上世纪80 年代,我在句容白兔镇解塘村带领农民朋友们试种草莓,成功了,大家赚到钱了,盖的楼房叫“草莓楼”。当时有记者采访一位村支部书记,请他表达下对我的评价,他说“要致富,找亚夫”。后来我听人转述了这句话,对我来说,这是很大的认可和鼓励。
记者:退休后您为何主动选择了戴庄村这个“最穷的村”?
赵亚夫:1961年我参加工作,此后一直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不断累积。正当我准备继续大干一场的时候,到年龄了,要退休了。我有点遗憾,因为我自觉还有能力发挥余热。戴庄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由于地势高亢、地块零散,水利建设成本高,传统农业效益差,2003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5%,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找一个“最穷的村”,以志愿者的身份,为江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记者: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当下,您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还有哪些心愿?
赵亚夫:我省分布面积较广的湿地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地区,可以参考丘陵山区农牧结合的做法,大搞农渔结合、农牧渔结合,稳粮增效,修复农业生态系统。丘陵和湿地类型地区可以选择一批行政村,参考“戴庄经验”搞示范,成功后逐步推广。而平原类型地区生物多样性农业技术探索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较重。
这些年所做的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我振奋不已。作为一名有着57 年党龄的老党员,接下来,我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江苏鱼米之乡,为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