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全产业融合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4-21潘健玉黄庆新杨韵琳马婷婷
潘健玉 黄庆新 杨韵琳 马婷婷
摘要:文章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var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融合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企图寻找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梳理旅游经济发展的侧重点。经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度和旅游经济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产业融合评价体系中,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产业高级度三大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均达15%以上,说明其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巨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综合经济实力每增加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0.79%;城市化水平每提升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16.80%;城市发展潜力每提升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1.53%;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加2.19%。
关键词:旅游经济;产业融合;全域旅游
一、引言
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以“旅游+”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提出的重要战略。作为东盟门户的广西具有豐富的旅游资源及“三地两带一中心”的旅游发展布局,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旅游经济的竞争力从全国来看仍较低。综合来看,广西旅游发展仅抓住了服务业,模式单一;旅游景观以山水田园的公园式景观居多,过于单调。而产业融合作为新科技革命下产业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推动“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培育旅游新业态,弥补广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广西全域旅游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关注产业融合的研究。通过梳理文献,研究的内容大致分为融合概念、融合动因、融合模式、融合水平及其效应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融合也有较多的研究,如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等。但可以发现,现有产业融合对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较少,且停留在定性分析上。本研究在构建产业融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2000~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广西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在20世纪末开始被众多学者定义,产业融合领域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发展始于工业发展致使的技术融合,故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外研究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或生产技术方面的数据来证实产业融合的产生与发展。
产业融合被Weaver(2007)定义为两个或多个迄今分离的产业合并,其初始边界由生产紧密替代品的公司确定。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的科目,发展受区位、气候、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Nikazachenko等(2018)认为旅游业作为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对任何国家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政治变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国民经济旅游复杂在于其受一系列宏观、微观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的共同作用。
我国可追溯的关于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渐开始有相关话题的讨论,系统的概念提出同国外一样,在21世纪初得到定义。胡金星(2007)提出产业融合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指开放产业系统中新奇的出现与扩散引起不同产业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和共同演进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陈柳钦(2007)认为产业融合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快速步伐和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活动,产业的边界逐步趋于模糊化,全新的融合型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吴海瑾(2009)指出产业融合是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基础与核心的产业发展趋势,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下,产业融合可能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广泛态势,其实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本文对产业融合的定义,亦是建立在产业融合研究领域中对产业融合的普遍理解之义:产生时间、结构不同的多种产业突破各自隔离边界,在同一个产业链内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
在产业融合的概念被系统地提出后的十多年间,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现象的产生已经有了广泛的认同,学者们对产业融合的成因有了更准确、更细化的论证。植草益(2001)认为产业融合是利用技术创新、放松管制等方式,改变产业间的壁垒,加强产业、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从而使得企业演化出新的组织形式的现象。Weaver(2007)的研究为建立一个产业融合的理论框架,将驱动因素、类型和后果对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影响考虑在内,提出了替代品融合和互补品融合两种主要的产业融合类型。陈柳钦(2007)系统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认为技术创新、竞争合作压力、对范围经济的追求、跨国公司的发展及放松管制这几个因素是促进产业融合的动力及条件。Preschitschek(2011)石油化工之间的五种跨行业合作的示范性演示,以及农业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经营合作都被视为这些迄今截然不同的工业部门之间界限模糊的进一步证据。研究还表明了除技术发展之外,获得新的原材料基础以及政治和社会因素是产业融合的主要驱动力,该研究有助于行业融合的研究领域,同时为这些领域的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周宇,惠宁(2014)提出信息技术、市场需求、政府管制、直接生产和文化消费为产业融合提供条件和动力。赵珏,张士引(2015)在梳理外文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和产业规制放松这些因素的互动影响,共同推动了产业融合的发生。Kim等(2015)认为技术生命周期的加快和市场的技术饱和度相应加快是产业融合出现的原因。他们分析了整个美国行业的现象,重点关注产业融合的趋势和模式,发现企业不仅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而且通过结合其他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特征来扩大其产品或服务的范围,最终导致产业融合。
相较于国外研究,我国学者的研究对产业融合产生的动因、影响及政策建议分析更适用于我国国情下的发展需要。纵览目前国内外研究可见,产业融合度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对产业融合研究领域内该区域的实证检验研究具有补充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产业融合度的测度
1.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产业融合度综合评价可选用的指标数量较多,很多指标评价都存在模糊、量化困难或可获得性较差的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了指标的代表性意义和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借鉴已有成果,并结合产业融合定义,为了更合理全面地反映产业融合度的自身变动状况及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本文以200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广西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指标选取的主导性、动态性、层次性以及易操作性原则,从区域经济竞争力和产业生态化水平入手,以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污染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度八个方面构建了产业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 产业融合度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由于衡量产业融合度各指标的数量级以及量纲的不同,本文在进行產业融合度水平评价之前,采用正向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避免由于量纲不同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
(2)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由于层次分析法在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具有分层交错评价的指标体系,所以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产业融合度水平。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
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原始数据正向化以后的数值以及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可以计算出产业融合度最终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产业融合度的综合评价值,为产业融合度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m为产业融合度所选用的指标的个数。
(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
更全面地进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本文借鉴已有成果,结合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特点,构建出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由总量情况、机构数量、从业人员和经营情况4个部分组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值的计算,计算方法与产业融合度综合评价测算同理,此处不再赘述,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三)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融合度水平的相关关系分析
为了研究广西旅游产业发展与产业融合度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旅游产业与产业融合度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关系如图1所示。
由表2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产业融合度和旅游业评价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产业融合度和旅游业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99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产业融合度和旅游业评价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对于产业融合度而言,区域竞争力指标占56.73%,产业生态化水平占43.23%。其中区域竞争力当中的综合经济实力占比17.54%,城市化水平占比9.78%,城市发展潜力占比10.59%,基础设施水平占比18.82%;而产业生态化水平当中的产业结构合理度占比13.55%,产业结构高级度占比16.16%,工业污染排放量占比8.58%,生态环境保护强度占比4.94%。
由此可见,区域竞争力与产业生态化水平对于产业融合度的影响相差不大,首先,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产业高级度三大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均达15%以上,说明其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巨大;其次,城市发展潜力、产业结构合理度两大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在10%~15%之间,说明其影响虽不及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度三大指标,但对产业融合度依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后,城市化水平、工业污染排放量、生态环境保护强度三大指标对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在10%以下,但其对产业融合度的总影响率达23.3%,说明单个指标影响虽小,但整体作用依旧不容忽视,城市化水平关系民生福祉,工业污染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度关系着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且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同时,减少污染排放量是更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四)旅游产业与产业融合度的向量自回归
为了进一步探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产业融合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就旅游产业与产业融合度的八大二级指标进行向量自回归,以探究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污染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1. 数据处理
根据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及数据特点,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保证数据指标的正向且量纲化,选取正向化的标准化方法,并再次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后进行计算。
2. VAR向量自回归
(1)单位根检验。因为选取的变量为时间序列数据,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回归的结果容易出现“伪回归”,为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就要对时序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序列单整。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平稳非纯随机的时间序列。目前对于时间序列是否平稳的检验方法有多种,其中单位根检验是一种严谨客观的假设检验。为初步认定四个数据序列的平稳性,进一步精确检验结果,本文选择使用ADF检验来验证变量的稳定性,检验中若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即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根据ADF检验结果表3可知,在5%的临界值条件下,原序列对应的P值均大于5%,接受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可以认为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对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后,数据的二阶差分序列对应的P值均小于5%临界值,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lnx8和lny九个序列均为二阶单整,说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时间序列对协整關系检验通常使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法。其中,Johansen协整检验法常用于多变量的协整检验,故本文在此选用选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以此判断模型中多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首先,用stata软件对lnx1、lnx2、lnx3、lnx4、lnx5、lnx6、lnx7、lnx8和lny进行回归分析,即:
LNY=0.79LNX1+16.80LNX2+1.53LNX3+
2.19LNX4+0.02LNX5+0.044LNX6-0.015LNX7+0.077LNX8-152.6431
经过筛选后,对随机误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可知随机误差项是平稳序列,则得出的回归方程是协整的,筛选结果如表4所示。
方程表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潜力、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污染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综合经济实力每增加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0.79%;城市化水平每提升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16.80%;城市发展潜力每提升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1.53%;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加2.19%;产业结构合理度每增加1%,会导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滞后0.02%;产业结构高级度每增加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0.044%;工业污染排放量每增加1%,会导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滞后0.015%;生态环境保护强度每提升1%,会引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0.077%。
(3)VAR模型稳定性检验。本文在进行协整检验过程中得到VAR模型在滞后阶数为2阶时取得最小的AIC值、SC值,由此可以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在取最优滞后期数为2期的情况下,本文对模型的AR特征多项式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如表5和图2所示。从AR特征多项式逆根表及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中可以验证出该模型的9个特征根都落在圆内,模型具有稳定性。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根据广西近二十年的经济数据分析,运用VAR模型等方法,探索产业融合度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基础设施水平和城市发展潜力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也较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二、三产业人口占比。城市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广西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城市化水平滞后。据研究表明,截至2020年广西的城镇化水平仅为54.2%,显著低于我国2020年63.89%的平均城镇化水平。另外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吸收较多的劳动力,城镇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因此,广西应该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让三大产业与旅游产业更加紧密发展;注重城市顶层设计,出台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购房优惠补贴,城市本地就业、创业扶持等政策,合理规划城市区域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探索一条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的道路,从而减少人口外流、加速城市化水平。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水平。旅游产业的五个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都离不开基础的完善,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必须着眼于这五大要素。例如,完善景区间的海陆空一体化快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一批高性价比、独具特色的旅游酒店;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一批著名美食品牌;完善新媒体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利用新媒体、新渠道加大对地方特色旅游景区宣传,提高地方景区知名度;建设特色旅游景区,推动景区景点类型的多样化。
第三,提升城市发展潜力。鼓励建设一批具有中国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加大科技教育经费投入;推动旅游管理类的学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着”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提升城市科技发展水平,改造一批数字化景点。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N.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M].CUP Archive,1976.
[2]Choi D,Valikangas L.Patterns of strategy innova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1,19(04):424-429.
[3]Hacklin F,Marxt C,Fahrni F.Coevolutionary cycles of convergence:An extrapolation from the ICT industr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9,76(06):723-736.
[4]Weaver B.Research proposal:Industry convergence-Driving forces,factors and consequences[C].19th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nference(NFF),2007.
[5]Nikazachenko A L,Yudashkina E E, Vlasov G V,et al.Modern approaches to assess tourism industry-related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Tourism,2018,9(26):298-303.
[6]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7]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6(04):69-73.
[8]吴海瑾.产业融合、产业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与经济,2009,22(01):50-52.
[9]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02):24-27.
[10]N.Preschitschek,C.Curran and J. Leker,“The importance of access to resources in a setting of industry convergence:The case of agriculture and chemistry,”2011 Proceedings of PICMET'11: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Energy Smart World(PICMET),2011:1-9.
[11]周宇,惠宁.试论产业融合的动因、类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56-60.
[12]赵珏,张士引.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推进“三网融合”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2015,204(11):56-62.
[13]Kim N,Lee H,Kim W,et al.Dynamic pattern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Evidence from a large amount of unstructured data[J].Research Policy,2015,44(09): 1734-1748.
[14]梁君,陳显军,杨霞.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度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 225(03):28-32.
[15]Lee D H,Lee S G.Measuring Inter-industry Convergence using Structural Holes Theory:Focusing on ICT Industries[J].Journal of the Korea Industrial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20,25(03):11-19.
[16]Damyanov D.Inter-Industry Str-
uctural Convergence of Bulgaria?覾?褷TM s Economy to the Eurozone[J].Ikonomiceski i Sotsialni Alternativi,2021(03):117-132.
[17]魏敏.“旅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序演进研究[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196(06):47-60.
[18]曹建海,王高翔.推进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21,276(24):43-45+70.
[19]赵嫚,王如忠.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评价[J].生态经济,2022,38(02):121-129.
[20]Br?觟ring S,Leker J.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ront end of innovation:a problem of absorptive capacity[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7,16(02):165-175.
*本文受2022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2110593265)。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黄庆新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