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的可持续性研究*

2023-04-20刘慧娟纪莉莉马洪娟梁春晶武雪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跨学科大学生

刘慧娟,纪莉莉,马洪娟,梁春晶,武雪梅

(佳木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我国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我国各大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应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与扶助,因为在校生创业会面临融资难、经验少等实际问题。学科交叉容易产生创新火花,从跨学科的角度大力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深入调研当前存在的主要困境,充分考虑各项扶助措施的可持续性和扶助效果,才能探索出可行的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扶助路径。

一、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含义和意义

(一)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含义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进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业活动,其核心是创新,目标是创业。在进行创新创业过程中,往往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交叉与整合。因此跨学科创新创业非常重要,而在校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创新创业较其他主体更具优势。高校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尊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跨学科组队与相应的引导,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的意义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不断自问“培养什么样的人”。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拓展受教育者的自身知识储备和创业技能;对于社会而言,跨学科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是为社会培育了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跨校、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进行自我定位,做好未来职业规划,让自己成为层次更高、综合素质更强的人才,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发展[1]。

二、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存在的问题

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已有许多研究和探讨,但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缺乏详尽细致地实地调查和研究。基于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交叉融入性特点,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学校掀起了跨学科创新创业的热潮,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扶助,各类扶助政策和措施的导向都很好,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不全面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各高校都在国家政策导向和支持下制定了各项扶助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扶助措施。但对于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而言,扶助还是不全面,不能有效覆盖跨学科创新创业的整体。比如,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组队培训不到位。部分想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的同学苦于找不到跨专业的合作伙伴,因为不知道其他专业的哪些同学对跨专业组队进行项目训练和比赛感兴趣。另外,目前学校的各个专业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该课程基本都是针对本专业学生设置,内容比较单一,对跨学科创新创业难以起到促进作用[2]。

(二)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不及时

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外部环境、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然而,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不及时,尤其是资金支持方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获批的资金需要以报销的方式使用,前期学生必须自己垫支资金,部分项目经费下发较晚,需要结题后经费才能使用。而在校大学生创业因资金短缺而寻求贷款,办理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因为当前申请银行贷款基本上都需提供担保,学生完全靠自己难以满足贷款条件,需要得到家人的担保等支持,但是较低的贷款额度和繁琐的贷款手续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

(三)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不持续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助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对于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建立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支持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助不长久,扶助往往只限于在校期间和毕业后一年内。对于已毕业的学生,高校的支持和扶助系统不再继续跟踪和关注。另外,高校对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的扶助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一旦创新创业项目结题,或者是竞赛结束,学校给予的支持和扶助也就停止了,而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因此而中断。

(四)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不到位

在校大学生进行跨学科创新创业,需要的相关扶助是全方位的。首先要跨专业组建团队,还需要跨学科的指导教师。目前很多高校组建了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或者是训练营,方便学生跨专业组队,但是没有建立可以公选的跨专业指导教师平台,有经验的校内创新创业导师严重不足,教师的专业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较多,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致不高。其次,在校大学生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难以快速找到可以合作和试验生产的企业。最后,对跨学科创新创业的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的支持不到位,没有成型的市场开拓扶助体系。

三、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持续扶助的方法体系

跨学科教学的本质是整合和融合相关专业知识,跨学科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知识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化的思维模式。开展跨学科教学首先会促进教师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时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帮助教师寻找科研创新的点子。因此,跨学科创新创业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也需要多种政策的持续支持。

(一)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随着学科的交叉融合,高校必须根据不同学科培养定位的区别和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兼顾专业性、交叉性、综合性。普惠教育阶段,开设“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对分流后的创业生班,设置“创业实务”“创业实训”“创业实践社会调查”等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并开展“SYB”项目的课程培训;在创业精英层次,设置“创业企业孵化及管理”“创业企业网络营销”“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等跨学科的核心课程;为跨学科创新创业建立交叉课程群,比如“经管+”,开设应用经济、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统计学课程;“文化创意+”,开设新闻传播、文学、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并邀请相关企业家开展关于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家精神的讲座[3]。

(二)加强跨学科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真正的好大学,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师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可以通过到企业考察以及亲自参与创业实践等方式得到提高。跨学科指导教师团队在复杂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多学科思想的碰撞会产生创新的理论及技术。高校应该建立跨科学指导教师数据库,将指导教师个人信息和指导专长放在学校创新创业网页上,学生有创新创业的好点子,可以快速找到相关指导教师并得到其帮助。通过近几年对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的观察,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很高,连续指导几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入选优秀指导教师库。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学院组织的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整体创新创业指导水平。

(三)鼓励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反哺教学

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相关比赛后,有的同学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并在毕业后继续运营,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果。还有些学生尽管没有注册公司,但是在跨学科创新创业训练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以让这些经过跨学科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将取得的经验教训与学弟学妹们分享,目的是全面促进学生跨学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一些毕业后创业成功的学生没有忘记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和给予创业孵化的帮助,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返回母校招聘毕业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不定期开展讲座,为母校课堂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四)发挥学校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

在校内建立创业孵化的科技园,作为跨学科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平台,充分发挥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功能。通过开展跨学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为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提供实践指导;举办相关行业的项目合作洽谈会等促进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免费为有梦想、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与指导服务。佳木斯大学科技园自建园以来,进驻了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包括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美术学院、临床医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等。不同学科项目的学生、教师在科技园进行充分交流。已经成熟的创新创业项目,科技园帮助注册企业,给予完整的流程指引,提供创办企业的过渡性办公场所,给予开拓市场的指导,真正起到创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4]。

(五)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扶助政策

要提高在校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扶助的效果,必须将各项创新创业政策落到实处。要真正解决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棘手问题,必须深入到创新创业的学生中去,通过详细调研,了解他们创业路上的痛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随着项目的进行,调研应该持续跟踪,以便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然后组织相关管理者反馈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的不足和后续扶助工作的重点。为确保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性,相应的扶助政策不能仅仅对在校大学生适用,应该在毕业后根据实际情况延续3—5年,让那些技术创新程度高、转化前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真正落地生根,项目平稳运行并取得收益后,鼓励项目负责人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学弟学妹的创新创业项目,促使大学生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六)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体系

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市场体系,需要相关企业关注校园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企业来发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机,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天使投资者,进行战略联盟或者风险投资类的合作。鼓励相关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团队进行合作,通过规模经营或者标准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效果。运用现有的各大电商直播平台,比如抖音、快手、微信和淘宝等,开通创新创业团队的技术或产品推广账号,拍摄并发布有价值的视频,吸引粉丝关注。项目团队最好由跨年级同学组成,便于优秀项目传承,一旦团队的负责人毕业后不再从事该项目,可以由团队中其他成员接手并继续运营,保证前景光明的项目能持续运行[5]。

四、结语

处在边远地区的黑龙江省地方高校,教师流失到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比率较高,而大学生跨学科创新点子的产生和创业项目的孵化都离不开经验丰富的教师们的悉心指导。怎样留住高层次人才、稳定指导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运用跨学科创新创业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着力运用地方的生态资源,推广地方的特色产品,寻求在地方产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对扎根地方的创新创业大学生进行全力扶持,帮助他们融入相应产业供应链的企业群落,以获得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跨学科大学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