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及实践路径*

2023-04-20王丽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党史维度马克思主义

王丽娜

(大连财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体现出较强的理论创新包容性,成为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是支撑与贯穿百年党史的重要线索与脉络。在百年党史维度下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具体背景与应用思路,有助于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应然与实然的耦合之处,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下面将深入探讨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及实践路径。

一、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发问及回应

百年党史维度下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必须厘清这一理论的内涵旨归。而其中对于“何以行”的发问以及回应,则是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价值维度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一)“何以行”的发问

百年党史是围绕“何以行”为逻辑起点铺陈的历史长卷。

首先,“何以行”发问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在中共百年党史中,为何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回顾百年党史征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苦难、当家做主的不二之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2]。但在历史的交叉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第一个尝试,在资本主义与封建王朝都无法拯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时,是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百年的前进路径指明了方向。因此,是历史与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也由此推进了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的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何以行”的主题得到了充分回应,“百年党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3]。

其次,“何以行”的内涵落脚于胜任力。即此中的“行”直接理解为可以胜任,是行之有效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百年党史的推进诚然是可行的,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中国在百年来走向康庄大道。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伴随着百年党史的演进以及中国的发展有了更精耕的领域与更具有指导性与科学性的理论前提。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百年党史有机耦合、相互成就。

最后,“何以行”的内涵还包括实践、践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何”推进百年党史发展的探索,是对于方法论的发问。在百年党史的发展中,有原则有组织有方向,但没有必然的固定形态的结果呈现。例如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党的管理更科学细致、人民的生活更高效幸福,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百年党史发展中可预期的方向,但并非只有科学技术能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与民族的复兴,科学技术只是结果中实然的一种呈现形式,但并非绝对应然的表现载体。换言之,在“何以行”的推进中,实践本身即是检验的标准,只有切实的实践与践行才能将应然推向实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坚持的原则。

(二)“何以行”的回答

“何以行”的回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和实践路径中找到回应。一方面,价值维度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中的可能性。价值维度的丰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乃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常行常新。因此,价值维度的开拓需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价值需求。

另一方面,实践路径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的发展中落脚的具体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然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中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进一步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理论发展也由此更有深度与辨识度。实践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何以行”最生动最掷地有声的回应。

二、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

百年党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价值维度包含高度、广度与向度等构成的立体架构。其中,高度落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真理的诠释与应用,是对真理高地接近程度的探索与印证。而广度则指向尽可能跨度大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适用性。向度则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服务对象以及代表的利益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初心所向。

(一)高度:占据真理高地

真理是对客观事实以及科学规律的总结提炼。越趋近真理,主观思想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越小,而占据真理高地则需要相应理论得到通用范围内的验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数不多占据真理高地的理论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不平凡的认识工具和实践指引”[4]。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指明了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与优越性,这一系列规律的提炼逻辑严密并在现实发展中得到持续验证。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在适用条件上没有过多过严的限制,任何革命以及社会形态都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以及解决其中的问题。因此,百年党史尽管穿越了不同的历史形态以及社会发展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中同样适用,这就是真理的魅力。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严谨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通过煽动性的言论与不切实际的蓝图构想吸引信众,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甚至在纯粹的理论研读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受众深入透彻理解带来了一定阻力。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吸引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在百年党史中更是被奉为灵魂与指南,在不同的时代考验中展现出不同的形态,但无论是与毛泽东思想结合抑或与邓小平理论齐飞抑或践行“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还是新时代下的改革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着真理的本质,表现出真理的特征。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促使其占据真理高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广度:久经历史洗礼

百年党史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广度提供了标尺。在广度维度下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更应厘清百年党史的历史刻度意义。一方面,百年党史这一“标尺”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百年党史在现实时间跨度上涵盖的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年间,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在众多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党、治党、兴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守初心、担使命,伴随抗日战争、民族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进程逐步走稳、走好。从广度意义而言,百年党史涵盖较长的时间维度,百年党史征程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几代人的前赴后继、接力前行。青年一代在百年党史奋斗中奉献青春,直至将时代的使命交给下一代青年。由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长久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历史广度价值。另一方面,百年党史具有一定的抽象意义。百年党史并非以一百年为封闭性绝对化的切口。“十、百、千”等数字在文化内涵上具有表示数量较多的含义,与“三人市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具有异曲同工之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此历史广度下表示会有更广的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仍然会以提纲挈领的精神引领前进,实现“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6]。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度上的价值还得到了历史的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在百年党史历程中历久弥新,很大程度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因时制宜、因势而化。在抗战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以城市为据点开展工作,而在中国国情下却能灵活运用、直击本质,反其道而行之地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马克思主义理论仍是同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在因时制宜因势而化的内驱力下得到更广范围内的适用,这也进一步拓宽了其价值内涵的边界。

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下并非一帆风顺,也并非是在中国共产党日益强大的今天才凝炼出的理论支撑。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百年党史相互见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无数百年党史中艰难困苦的时刻。在困顿的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工人运动,使劳动人民在黑暗困顿中找到精神的指引,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契机,中国人民得以发声,与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者产生共鸣。

(三)向度:深得民心所向

民心所向是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向度。向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心所向,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中指导具体问题时,面对资源不足、不同主体矛盾等困境能给出原则上的指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维度下能够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方面,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时刻围绕着以人民为先、为人民服务的中心向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所对应的自然与人的关系有较深刻的洞见,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方面也同样有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是人民性”[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普世性原则的角度揭示了关系中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先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这一严密的逻辑以及自洽的哲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大局观上的对群体利益的呼吁。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先,才能最大程度符合多数人的需求,才更可能从根本上驱动世界长远的运作与发展。反之,若以资本阶层利益为先,则可能导致发展的成果为少数人独享,进而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过剩与浪费。而随着资本的迭代与发展,这一垄断趋势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必然导致秩序的紊乱与坍塌。百年党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有效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关系矛盾,理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中的向度价值十分关键。

另一方面,以人民为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维度下赢得了民心,是民心所向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民为先,以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根本,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然归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当代全球发展和治理提供的蕴含中国智慧的有效方案”[8]。同时,在尊重人的前提与根本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忽视客观现实与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并重主观与客观叙事的具有科学性与现实性的指导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浪潮中赢得人民民心的根本所在。百年党史维度下,中国并非没有受到其他思潮的启发与碰撞,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科学抑或欧洲的无政府主义、苏维埃俄国的泛劳动主义等。最终历史验证下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尊重人心人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非像其他思潮般虽然有较高的理想性,但在根本原理以及实现路径上是空中楼阁。换言之,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的中国共产党并且随之走过风雨百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三、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史百年栉风沐雨,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持续指导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发展的可行性与决心。因此,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路径是继承传承百年党史精神的必由之路。

(一)把握理论精髓,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变色不褪色

把握理论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实践路径中的原点基石。把握理论精髓,能保证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变色不褪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初心使命所在。

一方面,把握理论精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真理性上。因此,把握理论精髓也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马克思辩证法是一种具有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理论思维方式”[9]“辩证法构成科学精神进展的推动的灵魂,只有通过辩证法原则,科学内容才能达到内在联系和必然性”[10],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并非指全盘照搬马克思主义教条,相反,而是要辩证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多角度多主体全方位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具体环境下适用的指导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把握可通过集体研讨会、案例复盘反思等途径来实现。

另一方面,把握理论精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的全面性与客观性,不可断章取义式地片面解读马克思主义。百年党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但仍有走弯路的时刻,如在国民革命中错误的估计导致被围剿进而踏上艰苦长征的历程,也有“大跃进”中未能面对客观情况过于激进带来的经济乃至生命的损失。虽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向导,但此类错误归根结底是没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因此,百年党史揭示了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更深入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理论学习,构建完整的理论架构。党史巡回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识学堂、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等形式,均是此维度下践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探索方向。

(二)坚持守正创新,面向时代需求主动寻求创新突破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向稳向好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守正创新与把握理论精髓并不矛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本身包含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永葆活力适应时代,而守正创新中的守正也正是创新的前提以及对经典精髓的致敬。

一方面,坚持守正创新,以时代需求为发力点,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实事求是,要求以辩证思维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创新过程中既要肯定已经取得的成绩也要认识到现有条件下的不足并不断完善。百年党史维度下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创新也多遵循这一思路,从小岗村试点到先行示范区,在循序渐进中改革开放,而并非追求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在守正创新中要把握创新本质,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积极谋求突破。创新即旨在谋求以区别于传统老旧的做法或内容,实现更高效高质的发展。而突破的方向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这决定了创新需要打开思路勇敢尝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发展中创新突破的思路之一。在百年党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因为敢于突破、积极创新,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实现结合与飞跃。因此,积极进取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三)坚持结合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行稳致远

坚持结合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落脚点。只有与实际情况结合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的延续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方面,结合实际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正实现中国化,与建党立党的核心本质相结合而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贴近。在中国发展史中,也有不少舶来文化试图与我国本土融合,扎根华夏大地。但仅仅追求形式上接洽的内容都没有长久地留下,只有真正尊重我国国情、符合时代需求的方才有立足之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并非在解决问题中以简单粗暴的投票实现“少数服从多数”。相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也有成功的实践案例,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扶贫攻坚问题、共建小康社会等均是创造性的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印证。

另一方面,“两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具体内容指明了方向。一是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在百年党史的践行中已然有了较好的示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应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主要矛盾,而非盲目拔高,一味追求“高大上”,揠苗助长式向顶尖靠拢而忽视了夯实基础的必要性。同时要考虑实用性与适用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发展成果应为最广大范围内的人民所共享,而非只能是炫技式的摆设,这与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中以民为先的向度殊途同归。二是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命脉,也是为百年党史注入鲜活色彩的灵魂所在。百年党史征程中,我党一直注重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火种,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尊重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也是一脉相承的。在进一步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更体系化、更科学化地发展。

四、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趋势展望

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持续发展并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在围绕“何以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度耦合,以更多元丰满的形式开拓发展。

一方面,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的深度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并非互相割裂、分而治之的。相反,价值纬度与实践路径的深度耦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价值维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建立了风向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正是将其转化为实践行动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能用于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能为矛盾点提供原则性的可服众的指引。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是灵活多元的。从实践效果中,结合人民的满意度、民族力量的彰显度,来进行价值内涵反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积极助益。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必将走向耦合。

另一方面,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的多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也必将走向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有不同的作用形式,这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的需求决定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具有真理性与科学性的理论,其价值维度本身即由实践检验。由此不难推断,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世界竞争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也会展现出多维的形态。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以及积极向上主旋律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甚至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更多的柔性特点,并不完全追求所谓最高效最直接的效果展现,而是考虑为传承与保护预留更多的空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百年党史维度下“何以行”的发问至为关键,同时其也以自身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作出了出色的回应。百年党史维度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占据真理高地的高度、久经历史洗礼的广度以及深得民心所向的向度。由高度、广度和向度构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立体价值维度,推动其在实践路径上不断走深走实。把握理论精髓、守正创新与结合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有效可行的实践路径。在百年党史精神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也将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迎来深度耦合的契机,并以更灵活多元的形式展现理论与实践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党史维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