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研究*

2023-04-20秦珊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合肥市文化遗产物质

秦珊珊

(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旅游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体系,而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和体验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合肥市作为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传统工艺、民俗风情、传统音乐等。因此,研究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路径,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旅游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然而,对于合肥市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不平衡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路径,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支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十大门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这些门类在2008年进行了调整,并至今沿用。截止到2021年,已经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5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3610个子项,这些项目代表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元素,它们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传统手工艺等,这些元素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世代之间的智慧、价值观和技艺,是我们文化遗产的珍贵宝藏,反映了不同社群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创造力,具有丰富的历史、社会和艺术价值。它们以人的口口相传、传师授徒的方式传承,并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体验和消费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参与和深度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并沉浸于当地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文化元素中,增加游客的文化认知和体验满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目的是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通过旅游的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传承和保护,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另一方面,旅游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被视为一种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确保其真实性和原汁原味地呈现;其次,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和游客体验,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最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和管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景点、活动、文化创意产品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体验链条。

二、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华东经济区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地处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提供支持。拥有明故宫遗址公园、庐山公园、大蜀山风景区、翡翠湖景区、合肥野生动物园、合肥植物园、包公祠等景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文化探索机会,是游客们品味合肥的好去处。

合肥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展示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将为合肥市的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支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合肥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从而丰富了他们的旅游体验,增进了跨文化的认知和互动。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依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合肥市文化馆网站等的详实记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整理,以呈现合肥市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截止2022年底,合肥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41项。笔者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合肥市市级非遗项目达到111项。涉及的类别较为广泛,包括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民俗、传统戏剧、传统医药以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项目中包含民间文学类的“包公故事”、传统戏剧类的“庐剧”以及民俗类的“肥东洋蛇灯”。包公故事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包拯刑名、鱼米之乡、包公断案、包公巡城等。这些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包拯聪明智慧的形象,向人们传递着正义、公平、廉洁等价值观念,对于塑造社会道德风尚和提升法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包公故事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表演、戏曲、影视作品、书籍等形式,包公故事得以延续并在不同的艺术表达中展现出来。这些表演形式不仅保留了包公故事的核心内容,还注入了创新和艺术性的元素,使包公故事更加生动、丰富和有吸引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热爱这一文化传承,激发了人们对合肥地区独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将包公故事作为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为人们提供积极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念。通过包公故事,人们能够感受到正义与公平的力量,并学习到在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和解决困境的智慧和方法。

庐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也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安徽省的庐州(现在的合肥市),因此得名庐剧。庐剧起源于明代中后期,形成于清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庐剧在传统剧目、表演形式和音乐伴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庐剧的剧目主要包括历史剧、现代剧、神话传说剧等。其中,历史剧是庐剧的主要剧种,通过演绎历史故事,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庐剧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包括唱腔、唱词、念白、行当等。唱腔有高亢激昂的大腔和细腻柔美的小腔,唱词则富有诗意,念白则用于讲述故事情节和对话。行当则是演员表演时的动作和姿态。

洋蛇灯是邵姓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一次增加一节(1.60米),现洋蛇灯长度已达104米。洋蛇灯工艺技巧复杂,有绑、扎、凿、勾、翘、压等方法,其他方法无可替代,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难以用文字形式表述。

省级项目包含的种类较多,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传统美术,占比达到41%,特色较鲜明的是巢湖树雕画。巢湖树雕画是以树皮、树心、树根为原材料,以独特的民间手工传统技艺制作,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的一个民间传统美术品种。树雕画具有观赏、装饰、收藏价值和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楼堂馆所、家庭常用的装饰品,也可作为旅游馈赠礼品[3]。

三、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

(一)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成为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中,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的艺术魅力和民俗风情。这种互动体验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4]。对于合肥市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打造文化之城的重要资源。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场景。这种融合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渠道,而且为其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够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进一步激发其生机与活力。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可以提高人们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传承和保护[5]。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的可见度和影响力,还有助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庙会、节庆等传统民俗和手工技艺本身可能难以形成独立的产业,但与旅游业的结合却能吸引大量游客。这不仅增强了不同社会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还通过旅游业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进一步促进了文旅的融合发展。

总的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于合肥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为旅游业注入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案例

1.合肥古韵文化旅游区

合肥古韵文化旅游区位于合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景点相结合,给游客提供体验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机会,如剪纸、刺绣和传统手工制作等。游客可以参观传统工坊,亲自体验并学习传统手工艺,感受合肥的历史文化。

2.合肥民俗文化节

每年举办的合肥民俗文化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该节日展示了合肥市的传统民俗表演、传统美食、手工艺品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借助这些活动的举办,合肥市成功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也积极推动了旅游业的增长和发展。

3.森林小镇文化旅游项目

合肥市打造了一个以森林资源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在该项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传统节日风俗等活动。这样的融合模式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并且促进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6]。

4.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

合肥市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村落的历史建筑、乡土风情相结合。通过修复传统建筑、开发民宿、推出乡村旅游线路等举措,吸引游客到访,同时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实际案例充分展示了合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我们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验,同时也增强了当地社区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推动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7]。

四、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路径

(一)文化遗产展示与体验

在合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选择代表性项目,建设展示场所或文化体验中心,展示合肥市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游客提供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设计互动式展览和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例如传统技艺的体验、传统工艺品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等。

(二)旅游路线与主题推广

通过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路线和主题线路,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线路,将相关景点和项目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文化体验[8]。策划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传统节庆庆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传统工艺表演等,吸引游客参与并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这种策略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还促进了文化传承和推广工作。

这一方法可以创造多维度的文化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技艺和文化价值观。通过串联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让他们在旅途中不仅欣赏到多样性的文化元素,还能参与其中,与当地社群互动,进一步弘扬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推广活动中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通过宣传和营销手段吸引游客参与。

(三)传统节庆活动

充分利用合肥市的传统节庆活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提供绝佳契机。通过将这些传统节庆活动融入旅游体验中,能够为游客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并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合肥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这种融合不仅满足了游客的文化好奇心,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为合肥市的文化遗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将节庆活动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品牌[9]。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合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融合成果。参与旅游展会、文化活动等,提升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旅游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旅游经济的带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经济支持[10]。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旅游企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独特的体验。建立合作机制,让旅游企业能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

(五)社区参与与共享经济

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民宿、特色餐饮等服务,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11]。推动共享经济模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社区居民通过分享自己的技艺、知识或体验,获得经济收益。

五、结语

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通过文化遗产展示与体验、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与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庆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企业合作、加强社区参与和推动共享经济模式等路径,合肥市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升文化旅游的质量和影响力。这将为合肥市的旅游业带来更多机遇和竞争优势,同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合肥市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醒狮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送你一盆小多肉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合肥市朝霞小学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