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3-04-20刘畅刘璐成都文理学院体育与医护学院高俊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4期
关键词:分层舞蹈动作

刘畅 刘璐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与医护学院 高俊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舞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通过姿态动作的展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同时其强烈的艺术表现与灵活多样的视听编排手段,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人文艺术素养。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尤为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的口号[1]。然而,从现有的体育舞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来看,不仅难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身体素养的综合培育。这主要源于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如何有效的适应学生的发展趋向,不仅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问题。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层次的教育教学,不仅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分层教学法为切入点,对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育人成效展开探讨,意在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推进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体育舞蹈的价值与成效

(一)发展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有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运动项目,在音乐的引导下,通过身体姿态的变化与身体位置的移动,发展人体的平衡、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的同时,塑造人优美的形体与姿态。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体育舞蹈由于其独特的美感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各种颇具观赏性的艺术动作更能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与技能的练习热情与模仿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舞蹈运动技能。并且随着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难美艺术动作与技能的心理追求愈加强烈,进而对自身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以及运动技能的表现水平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体育舞蹈能够促使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提升对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肢体运动感觉。

(二)提升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体育舞蹈,将人体的动作形态、运动表征和艺术表达巧妙地融为一体,在实现体育科学与艺术科学合二为一的同时,促进了人的身体素质、审美意识与艺术素养的共同进步[3]。学生通过接触与练习体育舞蹈,不仅能够了解与认知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于不同动作美感的认同,同时还能通过学习不同种类的体育舞蹈,接触多样化的艺术形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地域风貌、生土人情,丰富与拓宽学生的审美见闻与视野。此外,通过学习体育舞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鉴赏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观,锻炼其发现体育舞蹈中的肢体动作之美、身体律动之美、服饰装扮的搭配之美以及音乐舞蹈的韵律之美等,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以此达成艺术修身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肢体动作美感的表达能力。

(三)深化身体素养培育

身体素养理论是强调身体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并且融贯了身体的能力、体验、认知、行为4 个维度的,以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身体理论[4]。体育是培养身体素养的教育,而体育舞蹈自身所带有的艺术属性更有助于深化身体素养的培育。体育舞蹈通过舞蹈动作、音乐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与美对话、与身体对话”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欣赏美的意识,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其文化艺术素养。并且从事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体悟到身为参与者的自信和创美者的快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体育舞蹈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运动技能发展成效不高

在人的成长过程与不同的阶段中,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其中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个体差异的产生主要受到家庭、遗传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舞蹈的认识程度与掌握情况颇具差异。在传统授课方式下,所有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练习;由于学生间的运动基础呈非均衡的发展状况,使得对新授内容的接受与掌握速度也各不相同。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模仿教师所教授的技术动作,并通过短时间的重复练习基本掌握动作要领;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速度则较为缓慢,并且错误动作较多,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时间少、内容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会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的弊端;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还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学生间运动技能的差距。

(二)教学理念单一,审美意识培养不足

现有体育舞蹈的教学理念较为单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习成为教学的唯一追求,没有充分地发挥体育舞蹈教学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更没有深度发掘艺术体育背后的深层育人价值。这一方面源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认为体育舞蹈运动本身就蕴含着美的感觉与要素,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引导,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单一与固定;这不仅无法有目的得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也缺乏了对学生体育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由此导致一些不良的西方体育文化侵蚀着学生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于,受运动技能发展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肢体动作与动作韵律的打磨,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作为课程的首要目的,从而忽视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文化认知和对内在艺术的审视与感悟。由此,不仅难以有效的培育学生的健康审美意识,同时也难以有效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三)教学方式有限,身体素养培育有限

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对体育舞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还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塑造创新性人才、全面性人才。但受现有集体教学方式的制约,教师很难针对处于不同身体素养水平阶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引导与启发,这也导致大部分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必要的自我思考、沟通交流与习惯培养。这种单向的、笼统的知识与技能传输,不仅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沟通与交往的能力,还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艺术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生活习惯。因此,为进一步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发挥其在学生身体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与优化。

三、分层教学法在艺术体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一)按运动基础分层,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运动基础进行分层教学,能够合理地、有区别地对拥有不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并且由于学生运动基础的同质性,使得教师方便安排教学内容与实施教学管理,教师不会因为考虑层次低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放弃一些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必考虑安排较难的教学内容而导致基础不佳的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由此,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够得到更为有效地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此外,对基础相同的学生采取同质化的授课内容,不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艺术体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其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达到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目的,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运动技能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二)按审美认知分层,有助于多样化审美意识的培养

为避免学生在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失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也预防学生在机械性的重复练习中泯灭艺术灵性、遗失运动美感,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审美认知进行分层教学,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意识。通过调查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来优化学习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与审美直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所学肢体动作的艺术表达进行解释与指导,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肢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点,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动作美感与美学表征,便于学生形成个性化、艺术化的肢体动作表达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升华。

(三)按育人导向分层、推动身体素养培育成效的提升

身体素养的呈现水平会受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和运动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大班式教学方式难以对处于不同身体素养阶段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无法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有针对性的、持续性的身体素养提升。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摆脱这一困境,通过按照育人导向分层,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发展程度进行层次划分,并对每一层次水平身体素养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仔细研究,将显性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参与兴趣,激发体育舞蹈的育人成效。

四、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对策

(一)选拔分层,建立不同运动层次的教学班

在正式教授体育舞蹈课程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有无运动基础等情况进行选拔,将同等水平的学生划分到相同的教学班中,并根据运动层次因材施教的选择教学内容、方法与策略,安排练习的时间与运动负荷等。针对学生无运动基础的教学班,应设置基本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重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其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也可适当地尝试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有一定运动基础的教学班级,涵盖无运动基础班的内容外,还应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和内容广度。针对具有较高运动能力与体育舞蹈基础的教学班,应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难的学习愿望,并对学生的动作准确性、熟练性、动作的幅度与力度进行细致要求,提高学生对复杂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以及对所学内容的创新编排能力,加深对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认知与理解。

(二)目标分层,构建不同美学特点的课程内容

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审美认知与个人兴趣,设置包含时尚美学、传统美学与创新美学特点的课程内容,使每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体育,提升各自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素养。时尚美学课程可以选取充满时尚流行元素的牛仔舞、探戈舞、慢华尔兹和快步舞等,具有娱乐性与观赏性的体育舞蹈作为授课内容,通过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富有表现力的时尚动作以及自娱自乐的锻炼形式,培养学生多样的审美认知与灵活多变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动作创新编排的过程中,释放活泼好动、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天性。传统美学课程则可以将华尔兹、恰恰、伦巴等舞蹈纳入其中,使学生通过激情洋溢、狂野奔放的舞蹈艺术,体悟传统体育舞蹈的技艺风格和表现技巧,了解舞蹈内在蕴含的西方民族性格与文化传统,有助于学生感受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三)培育分层,建立不同育人目标的教学形式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面对处于不同身体素养阶段的学生应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分层培育,针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育人目标,并灵活运动各种教辅器材,积极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兴趣、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对良好运动习惯的认知,推动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针对没有体育舞蹈运动基础的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新颖、趣味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舞蹈的自信与自我效能感,诱导运动过程中的良性情绪水平,使学生形成对体育舞蹈的内在认同,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活力的生活态度。对于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应进一步提高运动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更复杂、更多样的体育舞蹈项目内容,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彼此间进行沟通与探讨,深入领悟所学内容中肢体动作、舞蹈编排、服装配饰等的审美意味和人文内涵,使学生在鉴赏和实践之中获得良好的艺术理论修养与切身的艺术感受。对待已经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学生,应拓展其视野增加对其他艺术体育项目的认识与掌握,不仅有助于将其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对不同体育舞蹈的兴趣、欣赏和理解艺术内涵的审美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格调,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中因学生基础不同、教学理念单一与教学方式有限所导致的教学成效不高问题。不仅方便了教师对不同层次、水平、需求的学生进行有效且恰切的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与文化素养,助力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分层舞蹈动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动作描写要具体
有趣的分层
画动作
我和舞蹈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