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视角下的武术教学探究

2023-04-20刘振良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体育风尚 2023年24期
关键词:弘扬武术民族

刘振良 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要坚持正确方向,充分认识到高校武术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探索高校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作用[1]。

一、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自强不息是武术文化的精神动力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自强不息”的思想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武术界把“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强不息”精神,就会一事无成。而在武术实践中,“自强不息”更是贯穿于武术文化之中。

(二)团结统一是武术文化的根基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一大原因变是其有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来自于各民族的团结与统一。武术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三)爱好和平是武术文化的基本原则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热爱和平,崇尚和谐,崇尚道德。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也正是其以“和平”为基本原则的表现。中国武术不仅具有丰富的技击功能,而且也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技击功能是武术的基础,道德内涵则是武术的灵魂。中国武术注重德艺双修,讲究“武以立德,德以载道”,道德内涵是中国武术技击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重德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武术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准则。

(四)和谐统一是武术文化追求的终极目标

武术文化追求的和谐统一,是指在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实现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武术文化认为,武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武术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发展。武术文化追求的和谐统一,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深刻理解之上的,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等思想,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在追求和谐统一这一点上,与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在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如何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何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以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高校坚守先进文化阵地的需要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场所,要坚守先进文化阵地,首先要做到不被各种社会思潮所冲击。而民族精神则是先进文化的灵魂,是高校坚守先进文化阵地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能够有效地抵制西方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渗透,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高校开展武术教学活动,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为主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继承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因此,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新形势下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三、基于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视角下的武术教学策略

(一)改革武术教学内容,融入民族精神

要将武术融入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就要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将民族精神与武术教学有机融合,使大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高校应该把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意识。例如,在开展套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太极、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武术动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套路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其次,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武术教学相融合。例如,在开展套路练习时可以通过播放爱国歌曲或者让学生朗诵爱国诗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之情。

再次,高校还要把武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举办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之情。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武术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民族精神渗透到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首先,教师要对武术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武术动作要领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激发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注重理论教学,促进民族精神传承

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武术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接受武术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教授“少林功夫”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片或视频来向学生介绍少林功夫的起源、发展、内容等[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相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内涵。

(四)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武术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其文化内涵丰富,既具有健身价值又具有竞技价值。通过对武术文化内涵的挖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文化,进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和基础。在武术教学中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大学生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魅力。

第二,高校武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三,高校武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对优秀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够使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加强武术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在高校中,可以通过建设武术文化宣传长廊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能够了解武术文化。此外,在高校中,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对武术文化进行宣传。这些宣传方式不仅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弘扬民族精神。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民族精神相融合,使其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在高校中还可以将武术教学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武术教学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在要求[5]。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要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高校要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是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活动,在老教师的帮助下促进年轻老师快速成长,积极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参与到武术教学中来。

(七)构建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武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应充分运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导致评价结果的差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结合武术运动规律和学生个性特点,合理制定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和凝聚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民族精神的培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将武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不仅能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因此,高校武术教学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以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健康人格为宗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武术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猜你喜欢

弘扬武术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武术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