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唯我型”合作的成因及教学策略
2023-04-20郭世琳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
郭世琳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学会与他人合作来实现自身发展是体现社会适应性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小组练习、分组游戏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发展状态,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合作手段,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团结意识水平不断提升。而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在小学生大脑意识里的出现,则会导致学生不再愿意遵循既定的规则进行合作,干扰活动秩序,不愿与他人沟通合作,甚至直接退出练习,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一、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唯我型”合作现象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灵活的运用好合作学习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愿与他人合作、无视规则、唯我独尊的心态则会导致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例如: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班级里身材较高的男生仗着自己的身体优势,总是要争着去扮演老鹰的角色,去捕捉体格相对弱小的同学。当其他伙伴提出要替换着扮演老鹰的角色时,游戏双方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身体机能发育的早晚给同年龄段的孩子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区别,同时在运动技能掌握方面,“体育特长生”能表现出较好的运动能力,所以身体素质出色的学生,在运动项目的掌握和表现方面能较早的达到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容易造成唯我型现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争强好胜,吸引别人的目光,在赛场上尽情的展现自己。但是对于团队协作的体育项目中,这种盲目的张扬,便是造成唯我型合作的主要原因。
二、“唯我型”合作现象的成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隐形影响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成年后的性格、心理状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与父母相似的痕迹。在进入学校前,家庭环境也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影响,父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在我国约有1.8 亿的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中的独子,自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物质。这种娇生惯养的生活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隔代亲”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宠爱甚至变成溺爱。不健康的生活习性、不分明的处事价值观、不分辨对错的教诲都会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在进入小学后这些不良的习惯也会随之带进课堂,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平时在家中的秉性变会暴露出来,与他人合作时,如果没有按照其本身的意愿行事,便会出现不想与他人沟通的局面,这样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体育课堂中便是在体育游戏中不与他人合作,导致体育课程团队合作模式达不到预期效果,进而也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生自身缺乏规则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没有规则意识也会造成唯我型合作现象的出现。例如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名为“捉人章鱼”的游戏,规则是一名同学扮演章鱼,其他参与成员当作游动小鱼,范围是一块长方形的区域。小鱼不可游出边界,若被章鱼触碰到,则要原地固定站住不动,变为水草,水草可以挥舞双臂去触碰经过身边的小鱼。在规定时间内不被章鱼、水草捉到的小鱼即为获胜。在游戏中为了躲避章鱼捕捉便会有学生越出边界,扮演章鱼的同学大声指责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而越出边界的学生则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小学生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在没有强力约束的情况下,便会出现行为不受控制,不接受公正的审判,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极力掩饰,不考虑旁人感受的种种行为。
3.不合理的小组分配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独立性与特殊性,如果对所教学生的学情没有做到具体分析,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则会出现组别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例如:四年级的小刚是学校男子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帮助他在足球比赛中崭露头角,取得名次后学校为此还进行了一番表扬。而在平时体育课中学习足球相关内容时,小刚则表现的心不在焉,在老师组织的教学比赛中他也是敷衍了事,多次抱怨到班级的同学水平太差。在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运动水平、运动能力也会相互影响,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会更有自信,更愿意去展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意气相投,愿意为了同一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帮助团队取得成功,这是维系小组成员之间的纽带。而在团队项目中如果队友不能和自己相匹配时,则会表现出没有耐心,不愿与人沟通,甚至责怪队友的表现,最终导致合作学习达不到既定的效果。
三、小学体育课堂中“唯我型”合作的教学对策
对于小学体育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失和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产生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种因素。本文从以下三点建议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1.打造家校共同体
(1)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体育教师定期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状态,将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拥有健康的意识以及保持运动锻炼的习惯这些信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表,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全方位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运动知识小讲堂,邀请学生和家长参与,在此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家长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认知。改善家校合作形式。一方面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架起心理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拉近家校距离,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双向传输。
(2)设置亲子活动,增近彼此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设置丰富的亲子项目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学校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突出宣传合作主题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孩子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使家长在活动的契机中发现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产生更深的认知,家长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教育方法进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合作观。家校共育,携手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2.强化规则与意识
(1)在常规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口令是提升学生规则意识最有效率的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口令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口令声、哨声、提示声都可以发挥不同的使用方法。例如,在进行素质练习时,可以用拍手、敲击金属等声音作为发令方式,强化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同时发挥骨干的引领作用,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运动水平。对于纪律较差、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单独进行训练,对动作、形态进行指导,突出规则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活动只能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并且要求全体学生都按照规则进行练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如同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面对班级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身体素质皆不相同的学生时,教师要学会运用表扬与鼓励,来正视学生出现的问题。在面对学生之间因为游戏规则而喋喋不休的场景时,可以试着对他们说:你们的口才都很好,但是学会倾听对方比争吵更容易让人接受。老师一句深情的鼓励,很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在短跑比赛中,一位学生屡次抢跑,遭到了其他同学的不满,老师对抢跑的学生说,你争强好胜的心态老师特别喜欢,在学习上肯定特别用功,但是在跑道上,要遵守比赛的规则,在等待发令的时候,不仅锻炼你的反应,而且还考验你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所以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听到枪响再全力冲出去。把每一次问题的出现视作教育的契机,以此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在情景教学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里,学生能够遵守规则是达到良好教学目标的基本点,在情景教学中同样需要规则意识的体现。小学生正处于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没有规则作为保障,课堂秩序就会被打破。例如,笔者曾在低年级的投掷课当中创设了“愤怒小鸟”的投掷游戏,只是简单要求学生依次朝目标投掷沙包。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游戏刚开始,便出现了沙包满天飞的场景,为了自己能够尽快砸中目标,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出手,有的甚至在别人还没有投出去的情况下就跑过去捡沙包,场面一度混乱并且十分危险。老师只好叫停了比赛,召集学生分析游戏失败的原因。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对刚才的行为各抒己见,有的说有人破坏规则随意投掷;有的说有人还没等沙包落地就去捡;还有的人说目标太远了要跑过去拉近一点。第二次游戏开始前,老师再次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学生都能够有序地进行游戏。下课前对这次的游戏进行了师生互评,从学生的发言中能感受到,第二次的游戏玩的很开心,没有再出现混乱的场景。让学生亲身经历后体会规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通过团队游戏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薄弱力量,懂得沟通并朝着同一目标努力,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3.合理分组是关键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分组的艺术,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方面聊熟于心,“有意”的把具有唯我意识的学生编排到氛围融洽的小组当中,使其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友谊,进而促使他对这种环境产生适应,逐渐过渡到自己也拥有合作的意识。对于体育技能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赋予他相应的职责,可以作为“小助教”或“小组长”的身份。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角色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内心的责任感,让他意识到自己能为班级、同学出一份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唯我型学生才会去努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通过以优带差、分享心得等方法让体育技能唯我型学生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丰富小组评价方式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例如,在一场班级足球赛后,教师可以组织队员对整场比赛进行复盘,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轮流发言,共同回顾比赛当中的细节,对过程中的闪光点要进行鼓励和宣扬;对因为技术问题或心态问题而出现的失误,要共同思考解决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增加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在小组评价中,还可以开展同伴互评的方式。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很难察觉出问题所在,而与其合作的同伴能更清楚的观察到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真实的表现。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公平的评判,这种方式的互相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唯我型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正视缺点。配合教师积极的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课堂上教师要俯下身来,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捕捉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例如,在学习广播操时可以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促使容易出现唯我型现象的学生在小组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本组形象,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一组在展示时,其他组要对其表现进行评分,如果因为某个学生出现消极对待、与他人唱反调等行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教导,帮助他建立集体目标。
体育课堂不仅是锻炼身体,还要让学生从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精神,而团队就是传达体育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体育老师也不例外,以体育人,就要求体育教师积极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因子,精准挖掘体育技能与德育之间的契合点,从情境创设出发,密切捕捉渗透时机,开展多元化体育课程,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为构建更加理想的合作学习环境努力,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使其情感、理智、行为归为统一,让唯我型学生真正融入到体育活动当中,收获与人合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乐观坚韧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