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渗透探讨
2023-04-20陈康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陈康 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庆兴路小学
安全教育是指培养和学习自我保护、远离危险以及面对应急情况处理措施的教育。安全教育对于任何阶段的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安全教育普及最多的地方是学校,因为学校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也是维护好学校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由于小学生较为活泼,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打闹现象常有,再加上某些体育老师安全意识不足,体育器材又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使得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渗透极其重要。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引导,言传身教,在课堂中适当传授规避风险的技巧和突发情况的自救。
一、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渗透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家长作为孩子的安全教育启蒙教师应肩负起引导责任,而学校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机构,同样要肩负起引导孩子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意识的责任。小学生处于初等教育阶段,和幼儿园的教育不同,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这时候进行安全教育最为合适,而安全教育应从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课程抓起,因此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尤其关键,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
在小学阶段,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是学生本身造成的。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尚未健全。同时小学生又性格活泼,爱玩闹,体育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之间的打闹行为出现。如在2019 年,江北法院就审理了一起“体育课集合奔跑将同学绊倒受伤”的事件。三年1 班的赵同学与田同学在上体育课集合过程中,田同学在操场快速奔跑,过程中将同样在奔跑的赵同学绊倒致其受伤,最终导致赵同学骨折,经过多次住院才得以痊愈。每年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小学生爱玩闹,欠缺分寸,同时缺乏安全意识。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小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容易跌倒、摔伤,还有一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肢体碰撞后产生矛盾,便想用打架解决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打架往往不知轻重,再加上小学阶段,学生之间体型差异较大,不计后果地打架甚至会造成伤残。小学阶段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均不健全,爱玩闹,易受伤,且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
2.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在我国,无论是小初高哪个阶段的学生,往往都会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于危险的感知不到位。达州市曾做过一项调查,仅在2022 年该市就报告了2210 例儿童意外事故,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跌倒,共有962 起。伤害发生类型排名第二的是动物伤和钝器伤,其次是锐器伤、交通事故。2022 年该市学生死亡13 例,首要原因是溺水,占比61.5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 万名中小学生因意外伤害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40 多人。而小学阶段发生的意外死亡占这一年龄段比第一,达到了31.3%,这个数据是发达国家的3-11 倍。由此可见,我国小学生安全教育十分欠缺,导致学生安全意识十分薄弱。
3.体育课存在安全隐患
运动本身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打球、跳绳时容易扭伤脚踝,跑步时也容易跌倒,这是由于学生对于这项运动了解不够充分,或运动前热身不够充分而导致的。体育课堂上,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课堂,达成健康运动的目的,学校往往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育器材。但很多学校在体育课堂的筹备不足,很多学校只提供器材,却疏忽了对于器材的维护检查。一些器材经过长期的使用以及寒暑假期间长期的堆积,或没有放进器材室,堆在太阳底下暴晒,再加上一些学生在使用时不注重对器材的维护,肆意破坏器材,使得这些体育器材很容易出现掉漆、断裂和松动的现象。在学生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4.部分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
在小体育教学过程中,有部分的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很多小学体育教师经历的安全事故比较少,对应的处理事故的能力也较差,再加上过去的教学中缺乏对于教师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得教师安全意识薄弱。有些小学体育老师在上课时考虑不周,没有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过度运动,尤其在夏天,容易导致学生中暑运动。还有一些小学体育教师较少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或是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布置的地点不当,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体育事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小学体育教师都缺乏安全意识,那学生很容易在体育课堂上受伤,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二、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程渗透的方式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在学校,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爱打闹,容易产生矛盾。同时,身体发育不健全,容易在产生矛盾时受伤。再加上体育课堂上体育器材易产生隐患,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此不够重视,这使得小学体育课堂上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安全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渗透迫在眉睫。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普及安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式:
1.体育教师言传身教
在小学教学中,要注意言传身教相结合,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小学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上“身教”的教学方法。在为学生科普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告知学生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感知“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体育课堂上,小学体育教师“身教”的机会更多,因此应该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如在羽毛球扣杀教学时,实地演练脚踝为何容易扭伤,以及扭伤时身体受伤原理,扭伤后身体的反应,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规避扭伤,扭伤后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较为枯燥的安全教育感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孩子通过观察学习法,也更能够记住这些问题。
另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热身运动也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冬天,学生需要通过热身运动来放松肌肉,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之后的体育实践中。在此过程,小学体育教师绝不能仅仅告知学生热身运动的重要性,而是应该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把热身运动的要领传授给学生,同时在之后的教学中要督促学生,避免过激运动导致的缺氧,这才是保证小学生安全的重要途径。
2.适当传授规避伤害的技巧
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还应该适当传授学生规避伤害的技巧。
由于小学体育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操场、篮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展开,运动时需要全身的协调,如果在运动中学生没有注意运动技巧,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在面对需要器械的体育运动时,教师应该适当地普及运动规则。如篮球运动,要告知学生,在其他学生投篮起跳时,不能把脚放在对方脚下,这样很容易造成对方落地时踩伤脚或扭伤脚踝。因垫脚而扭伤脚踝的现象在职业篮球运动中都屡见不鲜,体育课堂上由于疏忽或是不了解篮球运动,很容易导致受伤,甚至是骨折。
体育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参与体育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这些技巧,这样更容易带动学生,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会规避伤害。
再比如,在运动时,要提醒学生,准备好饮用水。夏天运动非常容易中暑,应当备好水,并且水源不宜在太阳底下暴晒,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坐下,更不能在阳光底下长时间运动。喝水时不能大量饮水,这些运动时和运动结束后规避风险的小技巧由小学体育教师传授最为合适,也最为有效。
3.关注突发情况自救
小学体育课堂上,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会学生规避伤害的技巧,还应当关注到突发情况的自救。因为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然而学生有四五十个,老师很难面面俱到,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哪怕安全意识普及得再到位,规避伤害的技巧再好,课堂上也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教学学生在突发情况下的自救。
目前我国突发情况自救教育普及较差,小学体育课堂重视自救方法的传授,从宏观角度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自救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救方法,例如正确摔倒的方法。在运动时,难免会摔倒,尤其是集体跑步时,为了避免受伤,需要掌握正确摔倒的办法,首先需要收紧身体,保护好头部和颈椎,同时手肘抵地,尽可能让臀部先着地,再利用身体减轻缓冲,教师可以在传授时进行演练,让学生更容易听懂。再比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中暑现象时有发生。过去学生常常会第一时间找老师处理,但从发现到找老师再到开始处理事故需要较长时间,很容易错过了黄金救治期。因此教师应当传授学生简单的中暑自救措施。首先要让学生脱离高温环境,其次是饮用淡盐水,在进行完简单的处理后再找老师处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规避安全风险。
4.规范体育课堂
近年来,小学体育课堂事故频发,其直接原因是体育课堂的不规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以主观意志为主导,完全不按照规定的课堂教学步骤进行教学,这给课堂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例如夏天的体育课,忽视天气情况,盲目让学生热身,让学生在太阳底下跑步。对于身体发育不健全的小学生而言这样的行为非常容易中暑,尤其是一些身体较差的学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体育教师应当规范好教学课堂,学生热身运动的进行应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自由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也要随时关注学生动向,避免学生打闹追逐。在学生未经允许教师允许下,不能擅自离开教学活动区。对于需要离开学校教学活动区的特殊活动,应由小学体育教师引导下开展。课堂之间,同学们也可以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守护课堂安全。
除此之外,学校方面,也可以通过制定教学法规来规范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法规制定教学任务,学生根据教学法规开展活动。在体育课堂上,小学体育教师需在上课前和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注意事项在开展教学活动。规范好教学课堂不仅能够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也能够更好地追责。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除了在制度、课堂教学等方向进行规范,小学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渗透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心理情绪尤其容易展现,因为体育课堂上学生经常发生肢体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会造成体育课堂上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进行安全教育渗透,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带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可以合理批评,指正错误,但切勿矫枉过正,批评指正的同时还要加以引导,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体育课堂上,还有学生会因为身体上的不适无法进行体育活动,有些学生内心较为孤僻,比较胆小,不愿意说出来,便强迫自己参加体育活动,这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学体育教师要对本班所有学生有足够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因人而异,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教师要负起足够的责任,才能规避课堂上的安全风险。
6.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
想要更好地普及安全教育,就必须将教育与教学相融合。安全教育的范畴除了有安全常识的掌握,还包括掌握逃生、自救技巧。由于小学体育教学较为灵活、自主,既有国家规定的教材,还有地方教材、学校教材,有时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天气、环境、学生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设计课程。因此体育教育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融合。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小学体育课程的这一特点,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在体育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逃生意识和逃生能力。这样的训练既能够加强学生的安全逃生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在训练学生逃生能力的同时,加入竞技元素,将全班分为两组,两组之间相互竞赛,这样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逃生能力。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在体能训练、技能训练的同时,普及安全教育,做到一举两得,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训练学生自救、逃生能力。
三、结语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健全,安全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小学体育课堂是需要学生广泛调动身体各项机能才能完成的实践项目,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小学体育课堂又是普及安全教育最合适、最有效的场景,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注重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教育,教师要言传身教,传授安全事故发生前的规避技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技巧。
同时,要尽可能规范课堂,规避风险。在课堂上,将体育教学与安全教育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尽可能规避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可能发生的打架斗殴行为。
当然,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化冰解冻,也不可一蹴而就。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教育渗透是一个需要久久为功的过程。安全意识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身边同学多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才能够普及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