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头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研究

2023-04-20谢权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2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体育

谢权 包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体育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体育精神,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更是高校体育育人的核心和重要的育人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大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既可以学习技能、增强体质,也可以塑造品格、陶冶情操、养成精神。很多人只是将体育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特别是学校体育。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努力发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弘扬体育精神。

综上所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可以培育学生坚韧、顽强、拼搏的意志,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规则意识。从体育运动中获得的这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说,学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努力拼搏向上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因此,我们应在加强体育教学上下大力气,科学设计体育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同时可以开展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真正实现体育知识、体育专项技能与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鉴于此,本课题对包头市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进行研究,为地区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包头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通过资料显示和实地调研,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还是重视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身体素质的提高状况。却忽视体育精神的融入,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体育精神理念和思想内容的传递不够。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体育课程育人模式,真正实现体育知识、体育专项技能与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包头市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为为研究对象,对调查对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将大学体育课程的育人元素充分挖掘,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包头高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为地区高校实现“全面育人”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1.研究对象:

以包头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等6 所高校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期刊、硕士毕业论文和国内外会议论文,对研究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咨询访谈法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体育教师进行实地访谈,了解各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对马克思学院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咨询,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本文的完成提供理论支撑。

2.3 分析统计法

统计处理所收集的数据,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的结论。

二、包头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通过调查交流发现,包头高校体育教学通过不断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存以下共性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期末达标,重视学生对学习的技术动作掌握和提高情况,忽略了体育育人的价值,没有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教学中很少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各个环节。

2.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学。重视专项技能的教授,不重视技能的理论知识,大学体育育人的功能没有发挥。同时也影响了育人成效。具体表现为:

(1)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教学目标执行不完全。高校大学公共体育课程都为年年必修,并且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视为合格。通过调研,现在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选择时,会选择运动量小,得分容易的体育项目,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进行体育学习,主动性较差。其次,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意识较为被动,主动进行锻炼男生要优于女生。评价机制单调,虽然有些学校实行的是过程性的评价,但具体落实不够。还是通过体育成绩,对其进行评价。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认知、思想品德发展等进行评价,出现分数很高但能力一般的情况。

(2)体育课程模式缺乏创新,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项目较少。教学过于千篇一律,教学方法也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得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没有统筹好教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

三、包头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育人模式构建

1.更新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应组织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比赛等形式,加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课堂过程。只有体育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可并有意愿参与“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才能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大会上提出的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样,体育教学是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技能、锻炼意志的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积极向上、正确看待成败等的品质。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师新的课题和挑战。

2.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完整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体育专项技能、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如果学生只局限于学习技能化的知识,就很难通过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拼搏、团结合作等精神。

体育教师不能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把“健康第一”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出发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丰富课程文化内涵,教学中通过体育教师对体育文化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学习规范行为,明确价值取向,形成内在的价值判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体育文化的梳理,将不同的体育文化思想整合,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和教学经验,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大学体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理论贯穿于教学过程,使课程内容与党和国家的最新教育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通识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一项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因此,大学体育课堂作为德育教育的媒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效。体育教学过程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一个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不断的探索总结。

在教学手段上,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线下在课堂上教师在实践中通过组织游戏、分组对抗等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教学工作中。例如观看女排比赛、女篮冲击奥运会比赛、体育表演、体育名人的故事、女排队员朱婷在《开讲了》里的演讲。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体会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魅力。培养能够吃苦、懂得珍惜感恩、遇到困难迎难而上的不服输精神和爱国精神。

第一,教师始终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体育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载体,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机会。

第二,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德育元素纳入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以确保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再次,教师要不断丰富拓展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接受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切入点,还要善于总结,归纳德育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使其更加符合体育教学实际。

第三,高校体育教师要主动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交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开阔思路,提高育人水平,和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关于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推动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3.推动完善、科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制度的建立。

(1)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体育教师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言传身教进行引导,实施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传递。学校还要对现有的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例如其中。通过不同的措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

(2)创新改革教育方式,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加大对高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关研究,以“课程思政”的中心思想发展为方向,逐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对课堂教学方法措施、手段、评价等进行优化,更好的实现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完成育人的理想状态,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体育教学参与者就应该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当中,是贯彻和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具体体现。

课程思政强调专业知识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无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运动技能练习、体育竞赛为主要组织形式,以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为主,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实现育人的目标。此外,依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按照不同的学情、性别、有无基础、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例如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内蒙古传统体育项目、地方民俗体育项目,没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线上视频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高校教师有很多是国际健将,曾经参加过很多比赛,获得过很优秀的成绩,可以分享自己的训练、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体育课堂融入思政教学,要突出中华体育精神中为国争光的价值追求,通过对女排精神等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讲解,学习女排顽强刻苦训练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讲解规则,使学生深入了解比赛规则,什么样的对抗动作是合法的,什么样的是犯规动作。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分组对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对抗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有挑战的勇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重点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终身兴趣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应以中华体育健儿的奋斗历程为榜样,培养学生使命在肩的时代精神。

通过体育文化、体育礼仪的讲解和渗透,例如篮球比赛开始、结束双方队员要相互握手、在比赛结束后集体要感谢双方教练员和裁判员,感想在比赛中的指导和帮助。在激烈的对抗中将对手撞倒后要主动将对手扶起,同时要询问是否受伤;足球比赛前要互换队标,结束后互换球衣等;武术礼仪是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本着和平与友谊的宗旨;体育舞蹈比赛男士要手挽女士进场,进场后向观众致礼,舞蹈结束后,男士在向观众致礼后,要面带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对女伴的合作的感谢。

4.构建“德技合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程育人质量。

高校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德育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讨、课程建设、学生学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评价内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品德表现作为过程性指标进行评价,并纳入期末综合考评,通过考勤、课堂表现、品德表现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学校要充分有效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建立相应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对思想品德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杨。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德育教育的管理与监督,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体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