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及教育革新
——评《油画艺术及教育发展研究》
2023-04-20解文金
文/解文金
书名:油画艺术及教育发展研究作者:常靖宜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0月定价:48.00元
随着科技发展、经济繁荣,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手段、一种文化载体,本身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用、意义、定位和审美特征,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油画艺术的发展及其教育课程,只有不断创新、加强和明确,才能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由常靖宜所著的《油画艺术及教育发展研究》一书,共分六章分别讨论了油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创作原理、美学表达、题材选取、作品创作、课程设置、教学发展等内容,在系统梳理油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油画教学发展的未来方向。这对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阔,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在教学中,也应对此加以关注,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油画教学活动,寻找更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
中国油画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门类。油画起源于欧洲,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采用了一种油剂,宣告了油画的正式诞生,满足了当时画家们对展现细腻感受的需求。这一需求不断推动媒介材料的革新与发展,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油画语言。西方的绘画艺术与其宗教、神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油画艺术整体展现了一个从神到人、从天上到人间、从蒙昧到意识觉醒的整体过程。
明朝万历年间,油画艺术被引入中国,清末民初,由于时代变革的影响而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伴随救亡图存,探索新出路,一批留学生开始留学欧洲,进行早期“中国式”油画艺术的创新,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他们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创作手法和风格融入自身艺术创作中,背后更多的是对于油画艺术的思考:是认同中国传统美学创作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还是倒向西方艺术中对客观世界或主观情感的真实再现。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艺术创作秩序与创作环境有了良好的恢复与发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发展状况下,现实主义油画创作成为艺术家的首选和学习对象。较为著名的如董希文《开国大典》、罗工柳《地道战》,对色彩纯度的应用和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透视轴的突破,都是中国油画家们对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民族化实践。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艺术再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题材更为多样,表现的文化内涵也更为前卫,出现了一批无具体内容的,只注重表现形式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油画艺术一直是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的,它产生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语境,百年之间成为中国重要的视觉艺术门类。
时代需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艺术创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亮丽典雅、热情洋溢的愉悦色彩情调,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而被广泛接纳,时代生活如此,油画作品亦然。因此,我们需要明确油画艺术在多元文化发展下的定位和审美特征。一是从油画艺术的定位来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二是受多元化文化发展影响,其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多样;三是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表现手法,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汲取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笔墨趣味,增强了画面形式感的表达;四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油画艺术也需要创新包装,符合时代潮流,这会促使观众喜爱并推广油画艺术,进一步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让油画艺术更好传播。
油画教学必须关注现代国人的艺术审美,融合当代文化精神。艺术是文化的体现,油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质,因此,高校油画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中国古代艺术家,已经发展出较为完善并极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门类,传统文化体系下的绘画艺术创作与教学,也与油画创作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如何将二者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这不仅利于传统文化的新表达,还能让油画兼具东方传统文化神韵,呈现一种更为融合,更能吸引大众的艺术展现。注重与现代文化融合,是油画艺术教学的重要一环,这有助于艺术家开辟新的艺术形式,拓展发展空间。作为舶来品,只有融入本土文化,油画艺术教育才能在中国得到长远发展,不融入当地文化体系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注定走不长远。在进行油画教学时,我们还应关注国际文化动态,这是中国当代绘画艺术走向世界的现实路径,当中国油画教学具有了国际文化特征,中国油画艺术也就会具有更明显的世界影响力和更大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