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与坚韧发展
——从2022横店指数看影视集聚区发展
2023-04-20崔保国虞涵
文/崔保国 虞涵
集群发展是影视文化产业促进资源整合、规避产业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作为全国首个影视文化集聚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集聚策略、发展路径能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特征。自2021年起,“横店指数”课题组立足影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实践,以数字化、可视化方式测算、研判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期探寻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未来方向。
对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而言,2022年是艰巨且坚韧的一年。在错综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中,影视产业面临资本退潮、受众观影习惯转向、创作不确定性加剧的种种挑战。根据2023年3月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横店指数显示,影视产业综合指数为100.23点,同比下降7.66点,各分项指数较上季度均有所回落,影视企业发展信心稍显不足。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以横店指数回望2022全年,可见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积极回应时代需求,在协同发展中抵御市场风险,在技术迭代中丰富传播形态、重塑产业生态,在提质减量、降本增效的新常态中创作出既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作品,综合展现出“破”中求“立”、逆流而上的顽强生命力。
一、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已有华谊兄弟、正午阳光、爱奇艺、博纳影业、新丽传媒等千余家影视企业入驻,涵盖了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影视文化全产业链。其电影产出占全国四分之一,电视剧占全国三分之一,古装剧占全国三分之二,更是影视作品拍摄首选基地。随着《关于推动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建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项目库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的出台,释放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以及辐射效应成为复苏影视文化产业的重要路径。早在2010年,周泯非、魏江两位学者就曾提出集群治理是包含层级控制、社区规范和市场自治的“三种混合治理机制”。在当下,影视文化产业逐渐呈现政府、影视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影视从业者多方交互创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影视文化产业对设备、场地、资金有着极高的依赖度。在政企合作层面,除全国性影视产业纾困政策外,地方政府也通过税收租金减免、财政补贴等形式助力产业复苏,提振行业信心。基于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横店集聚区一方面向企业让利,宣布摄影棚向院线电影、现代、当代、科幻题材类的影视剧组限额免费;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影视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聚合与企业招商,为影视从业人员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横店指数”显示,2022年度集聚区基础设施指数最高达到137.85点(如图1),其中四季度剧组数量、影棚数量、入园企业数量等三级指数同比增长7.69点、27.75点、13.63点。集聚的企业越多,由龙头企业辐射中小企业而形成的资本网络越稳定,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就越强劲,越能形成各环节循环发展模式。据统计,横店已有入区企业、工作室两千余家,注册“横漂”12万人,可见其纾困成效。此外,集聚区经济规模指数受“税收收入”影响,2022年三季度、四季度仅为18.70点、37.4点,较一季度指数(113.99点)大幅下降。看似不利的数据背后实际是对影视企业利好的“留抵退税”政策,其所释放的政策红利为影视企业增加现金流、缓解经营压力提供强劲支持。
图1 横店指数:集聚区基础设施指数趋势
在企业协作层面,影视从业者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联系更显紧密。据指数统计,2022年有近50部作品为入区企业联合出品、发行。爱奇艺、芒果TV、优酷等平台企业也有多部自制综艺在横店取景拍摄。在技术合作上,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与具有我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放映系统CINI'TY形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入区企业爱奇艺重点剧集《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在横店虚拟影棚拍摄,部分内容联合恒星引力进行XR虚拟制作。种种合作表明影视产业以合作求生存、以协作降风险,影视从业者在大变局中主动求变的强烈意识。
从政策支持到招商引资,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出品,从各个要素分散到上中下游企业聚集。在集群模式中,传统“诸侯经济”局面逐步调整,此消彼长的过度竞争关系逐渐改变。政企携手,国有体制与民营体制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以实现共荣成为当前影视产业的一大亮点,更为日后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化、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影视创作:在减量降本中回应时代需求
在政策和市场共同推动下,影视文化产业减量提质、降本增效趋势显著。在剧集规模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继发布《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等文件,为电视剧创作主题、现代产业体系、国际交流合作等明确方向。规范化管理以及趋于冷静的资本市场让剧情剧集“注水”“天价IP”等行业弊病渐成过去式。“横店指数”显示,2022年四季度作品规模指数为106.40点,同比下降21.37点(如图2),作品出品、发行数量均有下降,反映出行业从追求“规模”向质量优先、成本理性、投资谨慎转变。
图2 横店指数:集聚区作品规模指数趋势
在传播形态上,不同于数量下降的长剧集与电影,剧集时长大幅缩减、制作效率显著提升的网络微短剧迎来井喷式增长。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信息备案系统显示,2022年1月至9月短剧备案量已达2792部,约为2021年全年备案量的2倍。根据指数统计,《虚颜》《念念无明》《养敌为患》《如花如荼》等多部爆款短剧都在横店取景拍摄。与此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为微短剧这一新媒介、新需求、新市场下诞生的新形式找准定位。
“横店指数”在作品规模之外,同步测算了国内影响力指数以及国际影响力指数,以充分评估、有效发挥影视文化在审美倾向、价值导向、创作方向、国际合作中的引导能力。尽管本年度在作品数量或者作品形式上有所缩减,但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指数显示,2022年四季度影视剧影响力指数为104.97点,环比增速1.39%;国际影响力指数为105.33点,同比增速0.52%。
从横店具体作品来看,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主旋律作品成为行业自觉。入区企业参与出品或发行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家乡》《万里归途》《峰爆》,电视剧《问天》《花开山乡》等,既有效地围绕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宣传主题,又突破模式化叙事,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的交织中、国家与人民的紧密连接中激活经济效益,实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第二,现实主义题材佳作频出,成为疫情之下业界、学界的态度表达。比如,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人生大事》《妈妈!》《穿过寒冬拥抱你》,电视剧《人世间》《幸福到万家》《县委大院》《警察荣誉》等均收获了不俗的成绩。观众能从中感受到时代洪流中社会的进步史与个体的奋斗史,生活鸡零狗碎中小人物的动人故事,以及对现实尖锐话题的直面探讨。最终在深厚的历史语境、复杂的社会话题、鲜活的人物塑造中表现出有温度、接地气、积极向上的现实主义关切。第三,以年轻受众为目标,以流媒体平台为主阵地,探索多样化影视作品。“无限流”科幻悬疑短剧《开端》以“时间循环”为背景设定,峰值播放量达1.25亿次;《卿卿日常》《乌云遇皎月》《点燃我,温暖你》等均为高热度网文IP的影视改编,既延长了网络文学的价值周期,又注重精品化打造,在原有网文受众基础上更契合年轻观众需求。
三、智慧赋能:数字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正如横店影视文化产业以地理空间上的“横店镇”为圆心,产业集群往往是指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企业或关联公司,基于共性和互补性而在特定地理空间集聚并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然而,互联网已然成为全球性基础设施,数字化带来的新媒体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新想象。学者朱从阳认为“全球影视产业的生产与消费都走向了可移动模式。”这意味影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将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其产业链条可以乘着数字化“东风”放眼世界。“横店指数”显示,2022年四季度科技环境指数为107.43点,同比增速7.31%,2022年度创新性指数均在100点以上,反映了横店乃至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正在与各种形式的媒介技术深度融合,挖掘新要素、新渠道以实现产业生态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数字技术推进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指数课题组调研发现,横店正在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调整,其开发的数字应用“影视文化大脑”已实现影棚、拍摄基地的VR再现以及千余家企业50万条数据积累。从实地勘景到“云勘景”,从后期制作到“云制作”,从线下演员招募到线上人岗匹配,基于数字应用的统筹调度,横店得以在信息聚合,资源共享中实现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
数字技术开拓“影视+”产业新赛道。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给出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的整合应用新场景。在影视生产前端,虚拟拍摄成为可能。如横店高科技摄影棚的虚拟成像技术可以对真实街道进行场景重现,以拍摄汽车驾驶的仿真场景。在影视产业后端,未来传播形态能带来内容消费端的模式创新与产业链延长。以“影视+文旅”为例,横店开发了《走进大秦》《游戏江湖》《在逃公主》《走进电影》等“元宇宙”旅游产品,既能满足受众场景化、互动化、沉浸式需求,又能使影视产品以数字化IP形式延续。
数字技术开辟影视“平台化”传播渠道。随着流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媒介环境下观众需求的改变,影视作品与网络视听融合、院线发行与线上点播互补、电视台与网络平台合作已是大势所趋。其融合渗透不仅能使受众需求端和平台供给端精准化连接,还能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提供更广阔的渠道。指数测算两年以来,横店“国际化指数”均在100以上,其中国际化规模指数最高可达130.31点。2022上半年,入区企业出品的13部电影登陆海外院线,占全国出口电影总数(28部)的46.4%;下半年入区企业参与出品的《万里归途》在美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先后上映,《人生大事》上线流媒体平台奈飞(Netflix)并在多个国家及地区上榜。综合反映出中国影视产业网台融合、复合出海的有效性。
四、未来发展:逆流而上,纾困解难
可以说,横店就是全国影视文化产业的一个具象“缩影”。尽管在对横店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发展信心相对低迷,2022年景气指数均在100以下,且影视产业也存在影视作品供给不足,影视创作创新缺乏等切实问题,但是发展的契机往往暗藏于困境之中,宏观环境打破非理性繁荣,迫使影视文化产业经历了一场化被动为主动的“大洗牌”。无论是合作发展、减量提质、降本增效还是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均体现出每一位影视参与者逆流而上、重整出发的决心。
新技术深度应用,新业态不断萌发,产业生态不断演进,基于2022年产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影视文化产业将出现或是继续加强五大趋势。第一,跨媒介资源整合、跨行跨界合作共享会成为风险应对、影视出海的常态化策略;第二,符合主流价值与主流市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影视产品将是未来创作的重要方向;第三,政策引导、扶持与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精品化内容、多样化类型、多元化供给则会是激活市场、收获口碑的有效路径;第四,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路线将持续引导产业迭代升级,促进产业在加强链接中丰富要素与扩宽边界;第五,探索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总体而言,2022年是影视文化产业坚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前行不易,但也不乏惊喜。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