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3-04-20李红坦谭思玲
文/李红坦 谭思玲
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成为被热议的现象,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信息传播平台采用过滤算法进行信息推送,一方面,方便了受众信息的获取;另一方面,引发信息窄化、信息割据和信息迎合,催生并强化“信息茧房”现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更容易受到娱乐至上、消费主义等思潮的负面影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影响力。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如何在“信息茧房”环境下找到“破茧”路径,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效能,维护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信息茧房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挑战
“信息茧房”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加持、信息传播平台筛选推送和信息接收者主动选择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茧房现象表现出信息窄化、信息割据和信息迎合的特征,对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
1.信息窄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辐射性。按照信息传播的三个阶段,信息窄化可以划分为源信息窄化、认知过程窄化、再传播过程窄化三个阶段。在信息茧房现象中,信息窄化是其首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接收者在裂变式增长的信息洪流中不自觉地接收到同质化信息,造成信息辐射面狭窄且片面的现象。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播途径逐渐局限于社交媒体下固有的圈层之间。大多“共同圈群”的人群才会经常互相交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要通过课堂、第二课堂、官方网络平台等传统传播途径进行传播。而在当今社会,这些官方途径很难通过足够的圈层影响力去感染到身处“孤岛”中的人群。信息窄化现象对于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辐射性具有十分明显的负面解构效应。算法过滤机制以及智能推荐产生的信息窄化,使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淹没于通俗浅薄的信息中。如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微博热搜榜,其榜单便是通过点击率高低排列形成,有热点的信息通过此渠道收获的关注越来越多,而未上榜的信息则反之,因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显而易见。常见的局面就是许多主流信息因其严肃性而被边缘化,淹没于海量娱乐化的热搜条文中,难以引发较大的关注。
2.信息割据,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创新性。信息割据是“信息茧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不同圈群间信息交流不畅。相对于信息窄化而言,信息割据更强调在数据过滤、精准推送的信息中,人们只愿意接纳自己所选择的熟知领域,将与自己观点相悖、陌生领域的信息完全排斥在外,形成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孤岛”。这对于倡导个性自由的大学生而言,容易造成思维定势,观念极化,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难以进行有效创新。信息割据限制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大学生失去了深入学习的机会。信息交流中与自己意见相左,便排斥在外,这样简单的判断模式,极易形成思维惰性。现实中,表现最为显著的便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严肃的课堂氛围与轻松的网络环境大有不同,且教师与学生因年龄、见识等一系列原因而产生“话语鸿沟”使课堂“抬头率”受挫,难以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因其对信息不甚了解便难以产生共鸣,从而无法进行思考,这很大程度上将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创新性。“信息茧房”中的大学生,长期处于固定的信息圈,接收同质化的信息,容易出现闭目塞听倾向,思维无法进行发散式发展,创新能力受到抑制。
3.信息迎合,削减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引导性。信息迎合是“信息茧房”的显著特征,也是造成信息窄化、信息割据现象的主要因素。“信息迎合”是指互联网媒体通过智能算法,以浏览记录、点击率作为标准,精准化定向推送相关信息,以迎合用户的现象。此现象下大学生对娱乐化信息“有选择的接触”,再加上自媒体的定向信息推送,进一步制约了信息的传播,削减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引导能力。一方面,“信息迎合”使大学生在群体效应下产生“沉浸式体验”,进而形成与主流意识相左的亚文化圈。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聚集的人群易变、焦躁,容易被周围情绪所感染,容易冲动”。政治性新闻的权威性和引导性在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曲解,信息迎合下虚假的信息与再制造信息,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控制话语”的稳固性,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信息迎合”使大学生群体“后真相”盛行,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被弱化。例如,今日头条的“你关注的,才是头条”,造成了只要是用户关注的,无论质量内容如何,都成为“头条新闻”,反之则无法登上头条,获得关注。这样的信息传播,使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边缘化更甚。
二、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面对“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所带来的各种挑战,高校应在实践中探究相应可行路径,着力打破“信息茧房”束缚,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
1.同步提升媒介素养,加速打破“茧房束缚”。美国学者鲁宾认为,媒介素养是指“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互联网拟态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的受众及传播者皆为网络空间的主体。因此,只有同步提升大众媒介素养,才能加速打破“茧房束缚”。
从受众层面而言,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高校教育者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信息茧房”的危害及负面影响。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只有唤醒大学生的理性思考,才能激发思辨意识,从非理性的情绪中走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探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对“信息茧房”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引导其产生自觉防范“信息茧房”的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在纷杂的网络环境中趋利避害,秉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较高的媒介素养,摆脱茧房束缚,促进全面发展。
从传播者层面而言,应提升传播平台的媒介素养。首先,应落实智能算法的科学性应用。人民网曾连发三篇评论报道认为:“智能的平台也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只为了眼前的流量而放弃长远”,简言之,便是可以将部分平台智能算法“利益的血液”替换为“道德的血液”,科学地致力于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其次,通过教育及法律形式增强传媒平台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传媒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改变媒介平台不良信息推送现状。最后,要严格把控自媒体平台不良信息的“隐性侵略”。要加强对信息传播内容的监视过滤,从根源上消除错误甚至是反动信息通过柔性、隐性途径荼毒大学生思想的可能。
2.打赢网络阵地战,培育正能量“意见领袖”。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其信息传播覆盖面广、互动性高、传播效果显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要利用好新兴传播渠道的优势,创新教育形式,打赢网络阵地战。网络意见领袖作为在网上发声的“唱戏”群体,他们“往往能左右互联网的议题,能量不可小觑”。因此,在当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培育正能量的“意见领袖”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速构建高质量主流意识形态信息传播平台。可以从大学生群体入手,以大学生为试点人群,通过公众号等形式加强主流意识信息的推送及普及,进而积累经验普及全社会,共青团中央推出的“青年大学习”网络平台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其次,应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官方话语的“亲和力”。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央视新闻通过抖音平台,在外交、疫情等多个视频文本中加入网络热词进行新闻播报,截至2020年12月28日,该账号粉丝1.1亿,点赞量高达39.4亿,引发了持续一年的“抖音看新闻”热潮。最后,培育正能量网红进行接地气式传播。“网红”博主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传播链上游,有大量的“粉丝”,其中不乏大学生群体,其发布的信息辐射面强,是网络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因此,要打造具备正能量的“网红”,应选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广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明确网络“警戒线”,落实责任“把关人”。必须加强互联网的法制监管,明确网络警戒线,落实责任“把关人”,将法治融入网络空间的建设中,及时阻断不良信息的影响。
首先,牢牢把握网络媒体主流意识形态主动权。当今世界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部分西方国家利用电影电视、娱乐新闻、网络游戏等新兴媒介,不断向我国渗透“普世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体系,妄图侵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只有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才能免于西方国家的思想渗透和文化腐蚀,我国各类媒体应落实把关人责任,努力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次,可以利用智能技术,确保互联网不成为法外之地。因技术造成的茧房问题,可由技术来解决。智能算法可以在庞大的网络空间中精准捕捉用户偏向,将智能技术运用到网络法治建设中,便可及时地捕捉、阻断不良信息的传播。例如,将带有反动、侮辱、色情等形态的敏感词作为算法判断的标准,实时出现实时屏蔽,及时追溯到传播者,追究其法律责任,使网络空间不再是法外之地。最后,对网络传播平台制定惩罚机制,从终端有效控制信息的传播。网络环境各类信息驳杂,通过制定处罚机制,明确警戒线,借助法律的强制力,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大学生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需要国家的正确引导,在“信息茧房”网络环境下,只有积极践行“破茧”路径,加速突破“茧房束缚”,才能巩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三、结语
网络变革的拟态环境下,“信息茧房”的产生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其信息窄化、信息割据、信息迎合的特征,成为桎梏主流意识形态信息辐射性、创新性、引导性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而言,通过同步提升媒介素养、培育正能量“意见领袖”及落实责任性“把关人”、明确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责任意识等措施的推行,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应有的影响力,确保大学生群体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保持更为审慎和清醒的头脑,从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更为及时有效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