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域下扎尕那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23-04-20付曼羽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扎尕那旅游发展文旅融合

付曼羽

摘 要:扎尕那景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影响了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立足扎尕那旅游发展资源概况,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农户经营方式、旅游人才等方面分析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唱响文化主旋律、打造旅游产业集群、加大力度培养旅游人才、夯实旅游硬实力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发展;扎尕那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位于甘肃省迭部县的扎尕那景区拥有独特的藏族文化和优越的自然条件,风景秀丽无比,既有石林、陡峭山峰、原始森林、田园风光,也有古村寨及藏传佛教寺院,被游客誉为甘南藏区风光最优美的景区之一,成为旅游爱好者的重要打卡地。但随着景区开发和客流量的激增,当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审视扎尕那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如何使旅游业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传承地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溯源

如今,文旅融合不仅在我国社會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是提升旅游产业活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从产业政策溯源看,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和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文旅融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自2009年《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中央和旅游相关部门陆续推出了十几个关于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政策,围绕文旅融合的核心理念、文旅消费新热点、文化旅游产品品质、文化旅游功能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工艺品等方面进行产业引导,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1]。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将原先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这极大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和探索。“文旅融合”被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文旅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从学术研究溯源看,为了更深入地掌握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概况,笔者对相关学术论文进行分析。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搜索引擎,以“文旅融合”为关键词,以“篇名”为选项进行检索,以2009年1月—2023年2月为发表起止时间,共检索到文献3 361篇。从研究数量看,相关学术研究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5年,是研究的起点,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以个位数的速度缓慢增长,处于爬坡阶段;第二阶段,2016—2018年,是研究的发展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处于攀升阶段;第三阶段,2019—2022年,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以三位数的速度急剧增长,处于跳跃式增长阶段。从研究热度和频次看,文旅融合研究文献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从研究的侧重点看,相关研究文献围绕文旅融合的相关概念、发展模式、融合路径、耦合度、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度的论述和分析,这对我国文旅融合良性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

二、扎尕那旅游资源概况

扎尕那又名扎尕拉,藏语意为“石匣子”,隶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是被崖壁、雪山、圣湖、原野和蓝天白云包裹着的一个藏族小村寨,游客将其特殊天然岩壁地形比喻为“巨型宫殿”。实际上,从相关文献看,扎尕那旅游发展始于2005年,通过少数徒步爱好者、专家地质勘查、摄影爱好者的口碑宣传,扎尕那景区发展起来,成为当地旅游业的萌芽。但由于经济和交通不发达,加上旅游开发意识淡薄,当地旅游业一直没有实质性发展,几乎处于未开垦的边缘。后来,通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等媒介的宣传推广,扎尕那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来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扎尕那景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有关数据显示,在甘肃境内景区热度涨幅排名中,扎尕那位居榜首[3]。

在原生性旅游自然资源方面,扎尕那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从地理位置看,扎尕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北30多km处,海拔为3 000~3 300 m,周围最高山峰海拔为4 313 m,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扎尕那拥有综合自然类、地质地貌类、典型地址剖面类、古生物化石类、地质灾害遗迹类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文景观。从气候条件看,扎尕那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区与东南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扎尕那属于嘉陵江水系的白龙江流域,年降水量较多,容易形成河溪交错、潭池瀑布交替的景色。从生物资源看,扎尕那地处秦岭西部岷迭山系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交接地区,拥有天然的牧场、野生动植物的集散地,当地成为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经济发展融合的集合体,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在原生性旅游人文资源方面,扎尕那的人文资源主要体现在藏族村寨独特的建筑形式、饮食风俗、藏族服饰、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水磨文化等方面。从民族宗教概况看,扎尕那有17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比最多,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从建筑景观看,当地建筑可以分为传统民居建筑和宗教文化建筑两大类,其中传统民居建筑包括根据山形走势而建的榻板房(楼)、土包房等,风格古朴自然。在饮食习俗方面,当地以肉、糌粑、搅团、面条等为主食,喝青稞酒和奶茶,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在藏族特色节庆民俗方面,娘乃节、大法会、洛萨节等是当地特色传统节日。在重要的饮食节日、祈祷或祭祀中,扎尕那人都穿着藏族服饰,这是非常重要的旅游符号载体。此外,扎尕那传统文化景观有藏药文化、水磨文化。特别是水磨文化,对游客来说,体验感较强。据说当地水磨群历史悠久,虽然经历数次更换、修缮,但水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深深烙印于当地人心间。

三、扎尕那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旅游资源的原生性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原生性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具有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征。扎尕那具有原生性自然资源,高寒土壤贫瘠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生态区位形成了“农、林、牧相互依存,融合发展”的农林牧复合系统。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扎尕那随着海拔高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与生物特征,如高山、流石、灘地、灌丛、草甸、古树等。扎尕那自然旅游资源的原生性是当地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但其自然旅游资源的原生性较强,易受外界干扰,旅游的开发有可能会给原生性自然资源带来破坏的风险。有关资料显示,由于大量砍伐木材,当地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大量游客的涌入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而当地缺乏足够的垃圾回收设备,这种现象势必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把控好开发的力度,根据资源承载力选择科学的开发规模及模式[4]。

(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对扎尕那本土民族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分当地年轻人在服装、饮食习惯等方面慢慢接受外来文化的浸润,对本土文化不再有强烈的保护意识。随着旅游开发和外来资本的渗透,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传统节日越来越商业化和庸俗化[5]。有些开发商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将一些村落强行改造成旅游景点,并编造民间故事和传说。因此,加强本土民族文化传承,协调好旅游开发和本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分散的农户经营方式和产业集聚之间的矛盾

在国家乡村扶贫政策的指引下,扎尕那的旅游发展迅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从旅游产业经营规模看,扎尕那旅游产业形成了“村集体+农户”双重驱动的旅游发展模式,但经营单位的规模不大、资产规模小,处于手工作坊和分散化发展状态,缺少对产业的有效整合和调控,无法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其中,以农家乐为主的个体私营较为普遍,但雷同的建筑样式、装修风格和体验项目加剧了同质化竞争效应。再加上外来资本的介入,一些农户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导致利润空间变得非

常狭小[2]。

(四)旅游人才缺失与旅游发展体量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宣传,扎尕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但旅游人才缺失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天然的地理屏障和交通限制,加之语言文化的差异,致使扎尕那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文化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开展了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受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外出务工的冲击,留守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人与妇女,因此当地文旅融合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特别在传统工艺和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方面,当地缺少领军人和传承人。既懂得经营管理又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高素质旅游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五)硬件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升级转型,以“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异常火爆。由于扎尕那的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当地硬件设施与旅游服务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首先,从住宿配套情况看,扎尕那热门旅游景点中高端的住宿酒店少,民宿居多。据了解,扎尕那大景区目前只设置了一家牦牛大酒店,其环境和菜品都比较单一,且价格不低,在各个点评软件中评分不高,拉低了游客对当地特色的兴趣和好感。其次,民宿质量良莠不齐。民宿多由当地农户经营,由于当地农户文化水平和旅游发展理念有限,部分民宿环境较差,卫生条件不符合标准,甚至只是对自家环境、设施稍有改动,游客体验感大打“折扣”。最后,旅游景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很多村内道路狭窄,部分道路还没有全部硬化,施工时扬尘、噪声污染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游客观光体验。

四、扎尕那旅游发展策略

扎尕那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复苏,当地旅游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扎尕那旅游发展重要策略。

(一)唱响文化主旋律,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扎尕那地方应落实政策,把握发展新契机,唱响文化主旋律,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产业,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当地政府应对本土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调查研究,初步形成本土文化旅游资源IP。文旅IP不仅是文化和地域风俗的具象载体,也是旅游产品的灵魂内涵,这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应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文化,增加文化旅游在当地旅游产业中的比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专项资金,推动当地旅游业进入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最后,应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投入专项资金解决优秀民间文化艺人的工作困难和生活问题,为其配备相关资源。

(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目前,扎尕那拥有大量的原生性自然旅游资源,这是当地发展旅游的优势。但是,从文旅融合发展看,“重旅轻文”的旅游产业布局明显制约了当地旅游市场发展的潜力。因此,当地政府应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从旅游产业发展看,扎尕那自主经营主体依然以农户为主,这不能契合未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集群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看,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是做大旅游产业规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旅游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扎尕那地方部门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旅游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有序推进旅游园区建设,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变为“保护绿水青山发展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全新模式。

(三)立足实情,加大旅游人才培养

要想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大量优质旅游人才。而优质旅游人才的来源有两种:教育培养和引进。从教育层面来看,当地高校对旅游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教育略显不足。从引进人才方面来看,由于地缘位置、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制约,当地高端旅游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引进困难。为此,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立足实情,建立紧缺旅游人才目录,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依托高校优质资源,培育层次分明的专业人才梯队。这种人才梯队既包括旅游高端人才,也包括旅游技能人才、旅游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等。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住房补贴、生活补贴、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硬实力

旅游硬实力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扎尕那的道路、住宿、食品卫生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当地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做大做强“全域旅游无垃圾·九色甘南香巴拉”特色品牌,推进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创新打造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等。针对目前基础设施还未能充分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当地政府应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夯实旅游硬实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传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到底应该谁来唱主角 [J].人文天下,2015(8):44-46.

[2] 任晓菲.民族地区农牧民参与旅游业的扶贫绩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1:11.

[3] 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迭部扎尕那景区旅游热度位居全省第一[EB/OL].(2021-07-26)[2023-01-06].http://www. gnzrmzf.gov.cn/info/1664/52504.htm.

[4] 刘乃强.迭部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C]//甘肃现代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2019年甘肃省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论文集/白银:甘肃现代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2019年甘肃省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2019.

[5] 扎西央宗.旅游开发视角下的民族文化变迁[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9.

猜你喜欢

扎尕那旅游发展文旅融合
扎尕那少年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扎尕那(外一首)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扎尕那印象(摄影)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