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利用旅游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2023-04-20曾泽熹徐龙蔡欣

旅游纵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韶关市旅游

曾泽熹 徐龙 蔡欣

摘 要:经过长期开发,我国众多资源型城市逐渐进入衰退期,资源濒临枯竭,“城市病”频发,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为贯彻生态文明发展观,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困境亟待解决。本文以广东省资源枯竭型城市——韶关市为例,分析该市利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状况,探究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增长的背景、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旅游;产业转型;韶关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丰富的资源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城市化的催化剂,也使一些资源型城市陷入衰退的困境,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对资源进行的过度开采与加工,导致资源枯竭和经济衰退,出现大量劳动力失业以及大量人口外流的现象,对这类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转型创新试验区建设。重新审视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现实原因及研究推动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应有之义。

当前,学术界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开展了深入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通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逐步释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潜力,从而推动其绿色、多元化以及产业转型发展,以此吸引人口回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可行之策。

在“十四五”期间,资源枯竭型城市拥有更多的转型发展的时代机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深入研究,对推动其经济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本文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旅游开发角度出发,通过对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产业转型与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力图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意义。

一、定义与区域概况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资源型城市因自然资源的发现与采掘而设立,但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往往会经历建设、繁荣、衰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本文研究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指的是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阶段的城市。

总体而言,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一些显著特点。首先,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以资源为核心的工业污染较大,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其次,城市发展对资源高度依赖,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的同时,替代产业缓慢发展,未能得到及时培养和发展。最后,城镇失业率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社会问题凸显。

(二)韶关市区域概况

本文的研究对象——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2021年年末,韶关市户籍人口336.75万人。2020年,韶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353.4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98.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4.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90.33亿元。韶关市地处岭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为韶关市提供了良好的工业化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58年开始“小三线”建设以来,大批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迁至韶关,创建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大宝山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韶关凭借金属铸锻件、冶金、矿山机械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成为重要工业城市。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区位变化等因素影响,韶关工矿企业的大量厂房和土地遭到闲置,同时煤炭、铁矿等资源逐步开采殆尽,于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入新时代,韶关走上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此期间,韶关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韶关样板。

二、发展阶段与实践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地理位置不佳等因素的影响,韶关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逐渐停滞,表现为经济衰退、财政困难、失业率和失业人员数量居高不下、人口流失严重等,城市发展潜力遭受重创。进入新时代,韶关市积极抓住时代机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走上了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可以说,韶关市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绿色城市、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条城市转型升级的艰难道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是韶关市开始审视自身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特点,试图找出产业转型升级所要面临的问题。近三十多年来,韶关市的产业结构实质上一直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后期即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政府的政策支持引导方向大致还是在第二产业,尤其是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了当时韶关市就业结构不合理。伴随第二产业吸收就业人口的能力逐渐下降,社会失业人口增多,人口流失严重。此外韶关市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以韶关钢铁集团为例,之前建立的“以量取胜”“使劲蛮干”的发展模式让企业举步维艰,也极大地限制了韶关市的发展。

第二阶段是韶关市立足于现状,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平衡化,并且有选择地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转移。首先,韶关市立足于实际情況,在传统产业上采取“精兵简政”的策略,保留特色优势领域,在新兴高科技产业上政府大力支持和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使原有传统行业保持竞争优势,新兴产业展现新生代活力。其次,韶关市延伸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链条,发展玩具等轻工业产业,拓展上下游产业。最后,韶关市政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韶关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南沿海和相邻省市的经济技术交流,助力培育优势产业。与之同时,韶关市坚持产业转移必须与生态环境相适宜。韶关市选择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业进行承接,如装备制造与生物医药等。

第三阶段,韶关市政府选择依靠本市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如本省的红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推行茶旅协同发展战略。韶关市茶文化历史悠久,是岭南茶的发源地,如瑞香、金观音、金萱等。韶关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壤为红壤,红壤偏酸性富含多种有机质,不适合种植粮食,适合经济作物,特别是茶树。韶关当地的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为韶关市茶旅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中的茶产业越来越被韶关政府重视并支持,茶产业受到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茶旅融合发展的意识也不断增强。2020年11月韶关正式发布了“韶州茗茶”韶关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将“韶州茗茶”作为茶旅融合发展的统一品牌,大力提升“韶州茗茶”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推动韶关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品牌富农、强农目标丰富旅游产品,为推进韶关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韶关市还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粤北山区红色旅游。韶关地处粤北,红色革命遗迹众多。发展红色旅游,是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推动韶关巩固发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式。韶关市还立足于瑶乡生态优势,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韶关市瑶乡生态环境禀赋优越,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民族风情浓郁。韶关市也在有序推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绿色旅游发展研究,韶关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素有“南岭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之称。韶关市充分借助华南森林的独特魅力,提升绿色旅游的游客吸引力和景区竞争力[2]。

总之,韶关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特别是以旅游开发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绿色旅游、特色旅游、康养旅游和红色旅游等,从而加快整个韶关地区的产业转型。

三、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以“资源立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往往会在短期内开采大量自然资源,在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利益驱使下,造成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城市发展潜力与空间被透支。

此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具体特点还包括产业高度的单一性,导致城市功能不全;第三产业和可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结构失调,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大型资源型企业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方式和利益分配上矛盾突出,常常产生政府与企业职能错位的情况,导致城市发展不健全。此外,长期重污染工业式粗放发展,使城市生态圈破坏严重,造成人力资本外流,人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人口老龄化严重等[3]。

由于旅游业对原有资源的依赖性弱,其逐渐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此外,旅游业靠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政府企业的投入与引导,即可快速发展。然而,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案例中,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景区旅游发展动力不足;二是旅游的本地化特点不够,难以体现差异化,产品严重同质化,吸引力不够;三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缺乏“金招牌”。

以韶关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例,第一,韶关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度不足,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在自身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条件下,韶关未能有效整合有关资源与产业,周边产业发展势头弱。例如,在笔者调研途中,韶关著名的南华寺景区周边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旅商店,各种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既没有打造时下流行的“网红”打卡点,也没有完善配套主题餐饮、住宿等。第二,目前韶关旅游交通便利度不高,前往旅游景区方式相对单一,基本以大巴、出租、自驾为主,这些出行方式成本高、受限多。第三,韶关旅游产业收益率低,未能对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4]。十多年来,旅游开发被视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韶关的旅游产业,还远远无法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第四,产业开发模式传统单一,缺乏让游客眼前一亮的项目。当前,传统观光项目仍占多数,优质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度挖掘,产业无法形成独特性与自身亮点,造成游客停留少、消费少、回头少。

(二)对策建议

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从经济建设、财政投入和转变思想观念几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有所成效。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产业转型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留意3个方面。第一,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引导与开发,同时促进区域合作。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特点与开发条件,在转型过程中对城市形象的重塑具有较高优先级。政府需要通过规划、宣传、建设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形象[5]。第二,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向游客提供更加多样、精彩的旅游产品与旅行线路。比如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粤湘赣三省交界区域的旅游景区,形成联合联动,实现综合开发。第三,要将旅游产业放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大局中,切实提升旅游产业的辐射作用。通过加强规划设计、招商引资、交通建设和完善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来构建旅游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发展。

四、结语

资源枯竭型城市因资源而建立和发展,又因资源枯竭走向衰落,其长期的发展路径决定了城市容易出现各种因路径依赖形成的城市病。因此,要想真正振兴资源枯竭型城市,使之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就必须摆脱原有依靠单一产业、不注重城市综合发展的习惯。如果只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的产业转换和财政税源的简单替换,即使找到新核心支柱产业,城市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难以得到改善。长此以往,资源枯竭型城市只会陷入相同的陷阱中,产生新的路径依赖,除了产业代换之外,产业结构、城市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是不会改变的,也没有真正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环境友好产业,其开发过程中仍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国内外大量同质化旅游景区的影响。还要注意到旅游产业对城市形象的依赖性,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城市形象,其旅游开发将变得十分困难。

参考文献

[1] 卢恒,许树辉,王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模式探究:以广东韶关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3(5):108-112.

[2] 譚艳洁.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与管理创新分析[J].中国商论,2018(35):72-73.

[3] 殷旭,程久苗.资源诅咒视角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J].煤炭经济研究,2021(10):56-61.

[4] 曹学超.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旅游开发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2(1):124-126.

[5] 王武林,李昕,杨文越.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转型路径[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1(6):44-5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韶关市旅游
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多元主体治理——以韶关市董塘镇为例
旅游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生态文明视野下中等城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基于韶关市的实证研究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