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建设 优化线上学习空间
2023-04-20李蕊杨昆
李蕊 杨昆
【摘 要】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以教学、教研、德育活动为框架,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线下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为途径,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反馈为支撑,打造线上学习空间,推动师生共同发展,优化学校治理体系,促进学校整体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线上教学;线上学习空间;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4-035-03
案例背景:基于完整人格教育的思考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秉承首任校长傅任敢先生提出的“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将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人格健全,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英才”作为目标,将“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作为努力方向。学校坚持把疫情防控和师生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有效推进十一中“完整人格教育”思想。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学校积极应对,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纳入智慧教育“十四五”规划中,开展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保障融合式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
情境描述:学校教学面临新要求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和具体实施,强调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远程“双师”教学等多种模式的出现给学校的科学治理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变化。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面对新挑战以学生全面成长为目标,以教学、教研、德育活动为框架,以制度体系为保障,以线下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为途径,以信息化技术应用和数据分析反馈为支撑,努力打造学生“家门口”和“家里”的好学校。“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指学生能够在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家里”的好学校,是指学生能够在线上获得与学校同样优质的学习效果,获得全方位的成长。由此,加强家校沟通,优化学校治理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问题解决:全方位多维度打造线上学习空间
1.制定科学策略,加强组织建设
一所学校的变革和创新,有赖于文化自觉和价值认同,而变革的力量源自于教师们的自我认同、自我发展以及教育理想的持续激发。
线上学习空间的管理,与线下常规教学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需要在管理中进行细化和调整。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成立了网络学习空间领导小组及下属机构,形成信息建设的工作体系。学校从组织管理的角度采用了从学科组到备课组,最终落实到教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以此开展信息化培训和各项推进工作。以学科为单位,通过与学科组、备课组及教师层层推进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有组织地探讨技术应用的突破口和发展点,结合年级学生学情特点确定学科的应用实施策略,并通过专家讲座、线上培训、录制微课、制作使用手册等方式对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通过常态展示课、集体备课、教研组研讨活动等形式在学科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集合全體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智慧。从推进模式方面,学校形成了“领导专家科学引路,种子教师先行探路,学科教师携手铺路,技术支持强力护路”的校本推进策略(图1)。
2.细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德育活动和教学任务的落实,规范线上行为,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完备有效的制度,包括《教学实施方案》《学生在线学习基本规范要求》《线上教学教师工作要求》《居家线上学习德育管理八项标准》《居家学习班级心理防护指导手册》《线上教学平台技术标准及设备建议》等。
其中,《居家学习班级心理防护指导手册》由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编制,明确了学生线上学习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措施策略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步骤。《线上教学平台技术标准及设备建议》由学校信息中心编制,提供了详实的线上教学硬件设备型号和参数建议,更明确了线上教学、线上考试、“双师”课堂等不同场景下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线上线下不同场景的技术标准等,如提供了线上教学的学生和教师的摄像头画面标准、课节时间设置的规定、摄像头摆放建议等,还有对线上考试时学生身边的设备摆放位置要求、教师监考时相关设备的参数设置要求等相关规定。
在上面这些制度规定的具体细节保障之下,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时有标准依据可循,有参数可借鉴,有模式可学。由此,教师可以高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利用国家、市、区等各级线上学习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学生依照具体可行的规范标准执行,实现了自主、自觉、自律的学习效果。师生能共同享受线下线上多模态课堂,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不断提升。
3.及时反馈,加强监督评价
对于线上教学,及时的评价监督和反馈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线下教学中,学校已经完成了数据应用服务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学校内学生学习过程性数据收集、分析、诊断的全流程。在线上教学期间,原有的一些传统手段和应用效果无法发挥最大优势,因此学校要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对新的教学场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学校通过空间后台对学生课堂行为数据(发言、奖励、考勤、作业、互动等)的观察与记录,能够较为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能够了解教师课堂的教学落实情况。学校的相关教学、德育、校内督导等人员,利用空间后台的监课功能,可以多角度了解师生线上教学状态并实时反馈。对于课堂问题,利用空间后台“通知”的弹窗功能,可以直接提醒教师和学生,让其立行立改;有关人员也可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年级组或备课组,形成了有效的管理闭环。
以2022年9月-12月为例,通过对照教师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的互动工具分析看出(图2),在9月至10月线下教学期间,教师教学以运用网络空间的基础功能模块为主;在11月中下旬学生疫情居家期间,教师们较多地灵活运用视频墙、随机选人、小黑板、答题器等进阶功能以及多项屏幕共享、分组讨论、测验功能等高阶功能。例如,在使用峰值的11月24日,基础工具功能的教师使用人数是209人,进阶工具功能的教师使用人数是164人,高阶功能教师使用人数是72人。从以上使用场景及授课数据统计中不难发现,学校教师在线下过渡到线上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素养。
4.强化沟通,实现精准指导
为第一时间了解在线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状况,保障良好的线上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育管理与教学的高质量运转,学校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教师与学生在线上教学期间的生活、工作、学习、技术使用、心理健康等状况及相关因素。学生问卷调查结合线下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绩效影响较大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选取相关因素设定维度与参数;教师问卷主要从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学过程实施、德育管理、导师制的落实等方面设定维度。
问卷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效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平台提供参考依据。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居家自我管理方面的不足,为此学校提供了多种方便快捷的自我管理小程序、小工具等,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从学生调查结果分析中看到,多数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老师可增加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期望及时参与问题讨论,于是我们第一时间向老师们推送了Classin线上教学平台的小组讨论功能,以此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教师在听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随时发现与总结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以达到精准指导。在开展线上教学应用探索中,有些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场景应变经验和工具使用经验。例如,利用“小黑板”功能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利用“视频墙”功能落实线上监考任务,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线上活动言行;利用“作业”和“测验”功能,高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授权”功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分享。
在教学资源保障方面,面对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需求,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的方式,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精准资源推送,满足教师教学的多元化需求。
收获与反思:对线上学习空间的再认识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应是学生和教师。学校坚持教师和学生两翼并举,形成师生双向合力、雙向互动。学校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从个人学习需求内驱力出发,除了利用学习空间参与课程学习、参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辅导等活动,还组建了个性化学习小组和自习自律小组。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的自习室和小组答疑室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的获得感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在教师培训方面,通过多维度的制度支撑和培训指导及多种新系统应用的融入,逐渐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数据精准分析和课堂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教师和学生过程性学情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基于数据监测教学水平,从而挖掘优质教师资源。
从教育资源共享角度思考,线上教学的应用更有助于教学资源的留存和共享,通过线上直播、回放、视频分享、教学资源云盘等功能,教学过程性资源更加系统也可以全面地保留下来,这补充了学校资源库的资源种类和数量,提高了教师资源创作的热情。
随着学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改变——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被满足,校本题库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因疫情或事假病假带来的学习时空限制被打破,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大幅提升,学校科学治理手段更多样高效。符合学校特色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家里的好学校”在我们的视野中越来越清晰。
我们理想中的“线上学习”不仅仅是线上课堂,而是线上课程;不仅仅是线上教学,而是线上教育;不仅仅是线上管理,而是线上治理。技术之于目的,在于“为我所用”,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完整人格”教育,在实践中传承创新,持续推进和完善学校线上线下教学特色应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内涵更加丰富,实践更加有效的多维度立体化线上教学样本。学校将不断发挥技术的优势,借力而为,为学生打造一所“家里”的好学校。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编 辑:冯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