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2023-04-20胥午梅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胥午梅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小学是学生开启终身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语文是学生综合学习发展的基础学科,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核心一环。在小学生处于各项能力快速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语文朗读教学,帮助小学生构建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深化小学生语文学习感悟,让小学生积累体验,读思结合。为此,本文就从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提出完善建議,以此为接下来的语文朗读教学指明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朗读

引言

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比较看重的一项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且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一次次地加深记忆。一般来说,朗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阅读,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热爱朗读,成为了每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进行朗读的方法进行描述。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际情况

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首先,当前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提供的自由朗读的时间较少,并且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这种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学生对全文理解与概况的需求,使得课题朗读的活动有形式化色彩,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其次,教师布置的朗读任务不够明确,尤其是小学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弱,对生字的发音也不够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纠正字音上,不能充分启发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融入个人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2.1在朗读中注意停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对于学生在朗读之中的停顿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注重文章的层次性,并且在正确的地方停顿,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全面的表现出文章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朗读的时候想要正确的对于句子内容进行停顿困难较大,因为文章的实际句子停顿并不是单纯的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的,而是需要对于句子的理解,然后再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体现。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引导,使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给学生多多讲解一些关于朗读停顿之中的技巧方法,让学生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意识,来自我分辨应该停顿的地方,并且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总结出朗读的经验,最终良好的掌握朗读能力。例如:在七律长征文章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述这篇文章朗读的停顿点,并且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从而首先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朗读氛围,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韵律节奏去开展朗读。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时间去思考停顿的地方,就需要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一些文中的生僻词和字。在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文章中的词汇之后,通过教师对于文章结构的剖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掌握在阅读这一类型的文章时,应该掌握何种停顿节奏。

2.2绘声绘色表演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有效朗读的直接动力。教师可以将情节比较生动的文章转换为剧本,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朗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中发现,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教师鼓励学生读流利后,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兴致勃勃的表演过程中,学生化身为小动物,不需要过分精细的指导,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2.3为学生创建充足朗读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建适宜的阅读环境与氛围,进而保证学生在教学中彰显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善与创新,保证学生具备主动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参与朗读练习。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可能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确保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更认真。不仅如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明确引导作用,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教师则起到引导与监督的作用,从而正确练习,保证学生运用普通话参与朗读,富有更为深厚的情感。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适宜氛围,以小组为基础进行活动训练,明确正确的教学目标,促进任务的顺利进行。此外,教师需要在其中落实趣味性内容,保证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时,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基础进行角色朗读,确保学生可以模仿文章人物,针对内容进行合理的思考与分析,进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朗读效果,明确人物的情感,依照主题进行角色扮演,丰富朗读经验,提高朗读水平。在此期间,学生就会认识到朗读的价值与趣味性,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升华朗读的仪式感,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先行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还需要语文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开展朗读教学的细化指导,基于新课改要求,不断以激活小学生主动朗读兴趣为导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思考,为小学生做出科学、实效的精准制导,从而使小学生朗读实践富有感情,节奏鲜明,朗读能力合理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小兰.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J].智力,2022(21):79-82.

[2] 曹锦霞.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2(10):142-144.

[3] 高金凤.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22(1):149.

[4] 张改霞.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2022(1):150.

[5] 陈娟娟.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4):70-71.

[6] 赖雨春.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东西南北,2019(18):152.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