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明英文读本》的特色及其对当代英语教科书的启示

2023-04-19徐永军

关键词:意念读本林语堂

黄 剑, 徐永军

(1.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2.江西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因此对教科书的研究自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民国时期林语堂主编的《开明英文读本》一至三册风靡一时,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至今让人啧啧称赞。

《开明英文读本》在1929年一出版就得到了郁达夫的赏识,称其“是看过及用过的各种教本中最完善的东西”[1]114。该教科书投放市场后,销路格外好。开明书店也因这套书而一炮打响,引起出版界的瞩目。[2]95由于这套教材距今年代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术界对其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元素符号和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思想方面。有人将该书与国内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Go for it!”进行对比研究。相关研究多侧重宏观,微观方面的探讨尚付之阙如。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讨论其编排特色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当今英语教科书编撰工作提供借鉴。

一、《开明英文读本》的编撰理念

林语堂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他出生于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幼年入教会学校就读,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完成本科教育,在哈佛大学取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执教,教授英文和语言学。在授课之余,他创作了大量有关文艺及思想方面的文章,在中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真正做到“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教科书的编撰是以著者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其教学理念又与其语言观密不可分。林语堂的专业是语言学,自然熟稔国际上各种语言学流派。他在批判吸收主流语言学家的观点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法,并运用在《开明英文读本》的编撰过程中。

林语堂的英语教学法主要可归纳为直接教学法和意念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即全英文教学法,指不借助源语言,完全采用目标语进行教学。早期的外语教学法是翻译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当时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采用的就是翻译教学法。到18至19世纪,欧洲盛行翻译教学法。翻译教学法以语法讲解为中心,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素材均源于文学作品。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语言的听说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翻译教学法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林语堂指出,翻译时使学习者心中时有本国语观念,译成英文常不成功,如果要求字字对译,再使叠字成句,则利少弊多。如“快下雨了”,如果采用翻译教学法,学生心中必先形成“quick”“come”“rain”“already”,但这四个词无论如何改,连接起来都不像真正的英语。[3]直接教学法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开始取代翻译教学法成为主流的外语教学方法。林语堂主张学习英语时用英文思维,不依赖汉语的翻译,重视听说技能的训练。他指出,对于儿童而言,直接教学法更合适,因为“儿童学习语言之所以快速,语音能够更加纯正是因为完全直接凭借耳闻口习,而成年人学英语的过程更多的是先看书再学读音或者先看字母拼音再合成一字之音”[4]56。但直接教学法有局限性,它只适用具体的物件,故又称“物体教授法”,衣帽钟表、耳目五官等用直接教学法没有问题;但直接教学法范围极狭窄,很多实物无法搬到课堂,所以只能以图画代替实物或用联想方法表示抽象概念。

林语堂采用的是一种改进的直接教学法,即将“辜恩法”(Gouin Method)与直接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辜恩法有三大特点:一是把一种语言的材料分为若干统类,大统类下又分小统类,每个小统类下又分若干题目;每个题目是一课,代表有意义的一个事件。故“辜恩法”又称为“统类法”。一事为一课,比如“抽烟”一事,先掏出香烟,再拿出火柴然后烟从鼻孔出来,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用一句话表达,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二是运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必须想象每课故事的全部经过,所以“辜恩法”也叫“心理学法”。三是以动词为主体。动作有先后,一个动词表达一个动作,把所有的动词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故事。单看这些动词,学生就可以联想起故事的全部经过。[5]

辜恩法与直接教学法的优点极为相似:一是学生一开始就有机会练习英文;二是学生直接根据心目中的想象用外语表达,完全无翻译法的毛病;三是学生因此可学得日常应用的词句;四是学生每次说出来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没有单认零字的毛病;五是先听教员的口音,然后看书读音不易出错;六是印象深刻,所学字句容易牢记。[5]但是对于辜恩法,林语堂也不是全盘接受。他指出其中有两点不足:一是按照辜恩的本意,先把一种语言的词汇全部教完再讲别的,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其二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每课的形式差不多,若教师不懂得随机应变,课堂气氛则可能显得太呆板。因而林语堂主张将直接法与辜恩法合二为一,优劣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林语堂还采用了意念教学法。意念法,又叫交际法、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例培养学习者在特定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学术界一般认为其源于Hymes(1972)和Halliday(1978)。但实际上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已经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意念法理论,并将意念法理论运用于《开明英文文法》《开明英文读本》的编撰中。林语堂指出,说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什么,二是怎么说。前者为意念,后者为意念的表达方式,用今天的话来说,意念就是“topics”。他提出意念群(notional groups)和意念范畴(notional categories)的概念,归纳总结出近70余个意念项目,包括叙述、提问、命令、怀疑、希望、重量、价值、事实、想象、关系等。意念法有三个核心思想:一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基于意念的交际能力;二是学用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大纲,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三是采用“通过语言做事”的方法,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情景以及符合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进行外语学习。在《开明英文读本》的扉页《学习英文要诀》中,林语堂指出,识英文时须耳目口手并到。耳闻、目见、口讲、手抄,缺一不可。四者备,字句自然记得。“四到”中以口到为主要,如果不开口,如何学得说话?

由此可见,林语堂提出的意念法强调的是学习者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林语堂认为学习者应全面提高语言能力(技能、交际、知识、文化等)。林语堂还从汉英对比的角度把“意念”归纳为六类:第一类是汉英意念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第二类是汉英意念相同,表达方式相同;第三类是汉语中有的意念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翻译;第四类是英语中有的意念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第五类是有的意念在英语中有,在汉语中也有,但很少见;第六类是有的意念在英语中有,但在汉语中是新的含义。林语堂在编写教材时,以意念为纲,紧紧围绕具体某个意念谋篇布局。

二、《开明英文读本》的特色

(一)优化直接法,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林语堂在编撰《开明英文读本》时,将自己改进后的直接法思想编入书中。具体体现在:一是采取全英文编写,避免母语的中介作用。因为按照一般的规律,如果是英汉双语同时呈现时,中国读者大多将注意力放在汉语上,这样达不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全英文编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习者更易于掌握地道的英文表达方法。但有些地方,如英汉对比,林氏还是穿插了一些中文,因为辅以中文,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二是图文并茂,如前文所述,直接法侧重实物教学,但不可能将语言训练所需要的材料全部搬进课堂,这时图片就能弥补缺陷。林语堂聘请国画大师丰子恺为《开明英文读本》绘制插图。如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了五幅图片。第一幅画是在雪夜,一个小女孩独自走在寂静的大街上,赤着脚,捧着一堆火柴。第二幅画是她坐在墙角,划亮了一根火柴,闪现出温暖舒适的家庭图景。第三幅画是当第二根火柴点燃后,闪现出一只诱人的烤鸭,正蹒跚向她走来。第四幅画是当第三根火柴点燃后,最疼爱小女孩的奶奶出现了。她向小女孩张开双臂,这时天边划过一道流星。第五幅画是清晨的太阳升起,女孩倒毙在墙角,身边散落很多燃尽的火柴屑。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交际的方式包括言语方式和非言语方式。非言语方式如图画、眼神、手势、走路的姿态、服饰、表情、空间距离等都可传递信息,当这些非言语方式应用在编撰教科书时,图画是最好的选择。即便读者不懂英文,但当他们看见这五幅图画时,基本能猜到整个故事的情节。用图画设置情景教学能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为外语教学增添了趣味,直观、生动、寓教于乐。三是重视对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直接法本就是侧重听说技能的操练。林氏主编的这套书对语音知识讲解得非常详尽,在第一册课文前附有24个元音、26个辅音音标,并在每一个音标后举出两个含有此音标的单词,并注明单词的完整音标。在课文中,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语音知识:一是以课文的形式专门讲解语音,如第三册第36课,长元音和短元音;第37课,元音和双元音。二是以练习的形式,设计语音操练,列举出一系列发音相近的音标和多个含有此音标的单词供学生朗读练习。三是以脚注的方式指出一些发音规则,如关于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的发音说明,在[P][t][k][f]及齿檫音[s][z][ʃ][ʒ][][dʒ]后,s发音为[z],其余情况一律发[s]。在以上齿擦音后以“es”结尾的复数名词,发音均为[iz]。[6]6定冠词“the”在辅音前发[],在元音前发[i]。书中还指出英语发音中的连读和略读现象,相邻两个单词,前一个单词以辅音结尾,后一个单词以元音开头,则可以连读,如“caught a[-t]”“fish alive[-ʃ]”“let it[-tit]”等。在快速说英语时,“have”“are”“the”“a”这些单词中的元音都发成[]。书中还指出中国学生发音的易错之处,如许多北方学生会混淆“have”“five”“alive”中的音标[ai]与[æ]。书中还指出美国英语的发音习惯,如“long”中的“o”是发双元音,是[]与[u]的组合;但在美国英语中,[u]的发音不清晰。类似这样的发音注意事项及细节比比皆是。在第一册文末,还附有一张音标发音器官图解,用文字和图片来解释发音位置和发音器官。林氏认为发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发音不好,后期的语言能力再高都不完美,因而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语音知识。林氏对口语训练的练习设计也很有特色,他强调口语的提高在于模仿、重复、师生问答。他鼓励学生根据答案表达完整的句子、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林氏认为如果学生想表达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帮助,启发学生使用短语等。

(二)以意念为纲,统领全书

林语堂将意念法运用在《开明英文读本》的编撰中,以第二册“The Little Match Girl”为例,该课文共分五次讲完,每一讲都有一个语言意念重点。第15课语言点是“Any,Some,No”的用法,第17课语言点是“What,That,Which”的操练,第18课语言点是“Who,Which”的用法,第19课语言点是“Three Important Tenses”(present,past and present perfect)的用法和操练。再如“Pandora”,共分四讲完成,也是一课一个语言意念重点。第43课语言点是“Although”的用法和操练,第44课语言点是“Ever,Never,-ful,-ing”的用法和操练,第45课是“When”的用法和操练。

林氏还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意念差异进行辨析,减少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作用。如《开明英文读本》第三册第8课“To Do and To Be”,林氏指出在英文动词前绝不能使用“is,are”,除非是动词变成现在时或过去分词。还有,汉语中有量词,而英语则没有;英语中有定语从句,汉语却没有定语从句等。

(三)选材广泛,中西文化荟萃

《开明英文读本》中有希腊神话,如《斯芬克斯之谜》《伊娥的故事》《尤利西斯返家》。有一千零一夜故事,如《巴米赛德之筵席》《渔夫和魔鬼》。有安徒生童话,如《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有德国传说故事,如《花衣魔笛手》。有世界历史故事,如《迦太基的建立》《斯巴达人之训练》。有英国故事,如《愚人村和愚人》。有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如《孔子与女孩》《孔子与颜回》《盘瓠传说》等。本教科书尤其注重选取希腊神话,因为希腊文化是欧美文化的源头。这些故事是西方共有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方民众熟知的故事,英语学习者应当了解这些故事。

(四)循序渐进,分类编写

《开明英文读本》共有三册,根据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该书第一册共有107课,在课文前附有修订本说明、英语教学总的原则、致教师的话、学习英文要诀、元音及辅音音标、字母表,课文从自我介绍、简单问候语开始,依次有数字、加减法、简单语法讲解、看图说话、句型操练、日常对话、简短小故事。课文后附有学校常用对话、英文歌、音标发音器官图解、分类词汇表及分课词汇表。第二册共有80课,在课文前附有介绍、总序言、致教师的话。与第一册不同的是,从第二册开始就选编了较为复杂、有一定难度的故事,如《所罗门国王与妇女》《卖火柴的小姑娘》《丢卡利翁与皮拉》《孔子与颜回》《丑小鸭》,并在其中穿插语法和词汇讲解,如情态动词用法、时态用法;课文后附有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及过去分词表格、文法概要、音标发音器官图解、分类词汇表与分课词汇表。第三册共有80课,课文前附录与第二册完全一致,课后附录有文法概要、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及过去分词表格、语音方案、袖珍牛津词典拼音方案、国际音标和韦氏标记法对照表、相似音标对照语音练习表、语音连读、略读讲解、分类词汇表与分课词汇表。课文选编有《斯芬克斯之谜》《伊娥的故事》《阿波罗和克洛尼斯》《渔夫和妖怪》《迦太基的建立》《孔子与女孩》《皇帝的新装》。课文中穿插语法和词汇讲解,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

林语堂所编的这套英语教科书关于词汇部分的一个特色是在书末归纳出分类词汇,如第一册,共归纳出26种词汇,分别为人物、禽兽、身体、数目、代名、指词、问答、时候、日月、山水、房屋、舟车、颜色、衣服、什物、食物、学堂、人名、地名、人事、连词、位置、助词、状词、形容词、动作、缩写、省略。第二册共归纳出23种词汇。第三册共归纳出17种词汇,所分类别,大同小异。这种分门别类列举词汇可以达到集中记忆的效果,省时省力。笔者在课堂上经常要求学生写出十种花的名字、十种蔬菜的名字、十种树木的名字等,提高学生分类记忆的能力。

三、《开明英文读本》的启示

(一)语篇交际功能和教育性并重

《开明英文读本》的内容包括学校活动、家庭活动、人际交往的描述等,具体有介绍自己、介绍他人、计数、加减乘除法、询问数量、年龄、价格、日期、时间、表示亲属关系、问候语、某地有某物、正在做的事、过去做的事、将要做的事、描绘外貌特征、描绘房前屋后情景等。

英语教科书不仅承载学科知识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中的语篇渗透着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明英文读本》语篇中的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仔细观察、举一反三、同学友爱、辛勤劳动、尊重长辈等方面。林语堂熟谙青少年心理学,深知以一本正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训诫,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于是选取古今中外名篇或名人言行,以生动的故事来感化学习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学生。例如,《开明英文读本》第三册第4课标题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7]8,实际是谈论语法学习,语篇中提出孙中山的人生哲学“知难行易”,用英语表达就是“It is easier to do a thing than to know it.”,以学习语法为例,当你每天练习语法,语法就容易;当你试图从课本中学习语法,语法就变得困难。例如第三人称做主语,动词要加“s”,当成为习惯后,就再也不会忘记。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认识到熟能生巧。在教学中教师把语法学习与孙中山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做到寓教育于教学中。因为在民国时期孙中山被尊称“国父”,其言行举止可谓表率,课文采纳他的观点更能让人信服,非常契合民国时期的社会语境。

(二)旨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语言学习是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互动过程,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中国要与英语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就必须学会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林语堂花费毕生精力“向世界阐述中国”,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开明英文读本》的选材中。本教科书选有中国古代圣贤的故事、民间传说、当代伟人的逸事等。这在20世纪30年代是非常有远见的创举。西方人更关注中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笔者曾做过美国“抱婴团”的英文导游,当离别中国故土十余载的孤儿回到中国时,他们想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但笔者所受的英语教育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一时间捉襟见肘,难以组织语言讲述。以颇受欢迎的《新概念英语》为例,全书语篇的文化内涵不如《开明英文读本》,没有西方神话和故事,涉及西方历史知识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语篇是从当代英美报刊中选取的,时代感很强;更遑论中国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全书基本没有中国元素。

林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例如,《开明英文读本》第2册第58课《孔子拒见阳货》,彰显了孔子为人处世的智慧。读本中还有比较文学的意蕴,如第75课《鹤》,林氏指出,鹤的意象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冰清玉洁、脱尘出俗、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历来是中国画家和学者喜爱之物。采用鹤作为隐喻的载体,形象生动。隐喻是我们认知世界和自身的主要工具。[8]读本然后又讲述了安徒生关于鹤的一个童话故事。这种比较的思维实现了中西文化的无缝对接,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三)在教材编写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法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教学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好的教学理论能够促进教学提高。林语堂被称为教育家,就是因为他在教学理论方面做出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开明英文读本》处处体现了林氏的直接教学法、意念教学法思想。他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在教科书编撰中,并根据教学的反映进行调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该教材对后来的教科书的编撰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四、结语

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回顾百年前英语教科书的编撰,笔者感触良多。英语教科书的编撰首先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开明英文读本》是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生的英语教材。这一教学群体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不如成年学生大,汉语思维固化也不如其深,适合采用全英文教学。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而不是“二语”,因而在编写教科书时,要有英汉对比的意识。两种语言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现差异,学生才能对其特点印象深刻。《开明英文读本》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直接法和意念法渗透其中,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确保了教科书的品质。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大师,林语堂对教科书的编写有更明确的指导思想,重视公民的道德培养,强调学习者修身养性,选取大量的中国典籍故事,有利于提升学习者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另外,林氏也注意到思想性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传递真善美的理念是英语教育的一大目标。英语教科书要彰显课程的思政性,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开明英文读本》重视视觉信息设计,因为生动形象的插图装帧会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能够引起他们对语言现象和文化的好奇心和关注力,进而激发其语言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意念读本林语堂
雏燕
意念机器人(上)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探访林语堂故里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涓滴意念汇成河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