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培养策略

2023-04-19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吴航中心小学王旭丹

天津教育 2023年36期
关键词:量感体验式教师应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吴航中心小学 王旭丹

新课标强调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其中“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数学教学通常忽视了量感的培养,更多侧重于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在此背景下,探索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体验式教学培养策略,不仅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对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

一、新课标下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标指导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式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此种探究式学习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体验式教学法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量感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培养原则

(一)学生中心的体验导向原则

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学生的个人体验、认知发展和情感反应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强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学生中心的体验导向原则认识到每位学生均具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背景,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考虑这一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的方式中成长。其次,这一原则强调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在数学量感培养中,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不足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知识。因此,教学活动应设计为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探索和体验来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概念的直观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和应用量感。最后,这一原则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数学的态度通常会影响其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创造积极和鼓励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自信,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融合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融合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精髓在于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跨学科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首先,这一原则强调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数学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应与科学、语文、艺术等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背景下应用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量感的理解。其次,融合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倡导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学习资源和方法。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如何使用实物操作、多媒体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量感的概念,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提升其应用能力。最后,融合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还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既能体现数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又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

(三)反思与互动的教学原则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和积极参与,强调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培养。首先,这一原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反思。在量感教学中,反思可以让学生回顾和评估其在解决问题、完成项目时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促进自我调节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反思与互动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应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最后,反思与互动的教学方法原则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位学生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应有机会表达个人观点,参与讨论和决策,激发其学习动力。

三、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培养策略

(一)构建情景式教学环境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构建情景式教学环境的核心在于将数学概念融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日常生活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首先,教师应创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情境应当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同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要设计与情景相关的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学习,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再次,教师构建情景式教学环境时还要注意情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教师应将情景式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其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班级要组织一次手工活动,制作存储盒来整理教室的文具。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存储盒,这些存储盒的尺寸应该是多少才能确保它们既能容纳所有文具,又不占用太多空间呢?”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设计存储盒。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引入对话:“你们是如何决定存储盒的尺寸的?”“在设计存储盒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鼓励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如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这些尺寸如何影响存储空间的大小。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使用纸板或其他材料引导学生制作模型。通过测量、剪切、折叠和粘贴,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还能通过实践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这一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了空间几何的概念。学生完成模型后,教师可以组织展示和分享环节,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改变存储盒的尺寸,它的容量和表面积会如何变化?”“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设计存储盒以达到最大存储量?”以上问题将持续鼓励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深化其对“量感”的理解。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资源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实施路径中,教师不仅要使用教科书和实物工具等传统教学材料,还要整合数字媒体和交互式软件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以丰富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积极利用教育应用程序、在线视频和互动游戏,提供更多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次,教师应结合实物操作和模型,使用尺子、秤和量杯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量的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再次,教师应注重融入各种学习资源,如图表、图像和案例研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紧密相连,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多样化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校园环境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计算学校花园中一个多边形花坛的面积,以便购买足够的花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上的绘图软件等数字化工具来描绘花坛形状,并探索计算其面积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对话,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测量这个多边形花坛的面积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使其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使用尺子、绳子等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花坛的精确尺寸,并将数据应用于之前用数字工具制作的图形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和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还理解了数学概念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教师应组织一个总结讨论,在此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多边形的形状或尺寸发生变化,面积会如何改变?”以上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多边形面积概念的理解以及对“量感”的感知。

(三)强化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这一策略要求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首先,教师应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些问题应紧密联系数学概念,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际操作,以验证假设。其次,教师应提供数学工具、实验材料、互联网资源等丰富的资源支持学生探究学习,帮助其建立探究问题的全面视角。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其纠正错误的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最后,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例如,在教授“克和千克”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起点:“我们要为学校的科学展览准备一个展品,需要计算不同物品的重量。有一包500 克的糖和一袋2 千克的米,这些物品一共有多重呢?”这一问题不仅自然引入了重量单位的转换,还能够使学生理解学习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入对话和问题:“我们知道的重量信息是什么?克和千克之间如何转换?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以上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已知信息,而且能够引导其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为了支持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和实际操作材料,使用真实的糖包和米袋,让学生亲自称重,然后进行单位转换计算,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量单位的转换,进一步强化其对“量感”的理解。最后,教师应组织一个分享和讨论环节,进一步提问:“如果换成其他物品,如一袋1.5 千克的苹果和一包200 克的面粉,这会如何影响计算结果?”进而帮助学生探索重量单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加深对“量感”的理解。

(四)进行形成性评价反馈

在新课标下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中,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持续进步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最终的学习成果。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指导提供依据。其次,教师应采用口头和书面反馈、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项目和作业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及时反馈,不仅要指出学生的不足,还要提供改进建议。最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例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问题:“假设要为学校图书馆制作一个圆柱形的新书展示架和一个圆锥形的告示牌,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呢?”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如何估算圆柱和圆锥的高度和半径的?在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属性。其次,随着学生逐步完成计算,教师应进行持续观察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这一观察不仅包括学生的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基于观察,教师可以提供具体反馈,指出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并提供改进方法,或者表扬学生的正确策略和创新思维。最后,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后续的课程中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加强这一部分的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额外的练习辅导。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教师不仅教授了圆柱和圆锥的几何知识,而且通过形成性的评价和反馈,有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量感”的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量感能力,充分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对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量感体验式教师应
兼收并蓄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