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2023-04-19郭海文
文| 郭海文
“五史”指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加强新时代“五史”教育,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五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高中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也就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期。“五史”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一个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新青年。
(一)有利于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
在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下,紧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寻找“五史”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点,以“五史”为主线整合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挖掘“五史”教育资源,制订系统融合方案,有利于“五史”教育目标与思政课课程目标、教育内容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彰显课程理念
“五史”教育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通过对“课程内容活动化”的一系列结构化设计,以议题为载体,促进“五史”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在实践历练中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在深刻的思想辨析中通达历史发展规律,培育科学精神;学史增信,在生动真实的历史洞察中形成正确价值,增强思想政治认同;学史崇德,在精神血脉的历史赓续中提升品德修养和培育法治意识;学史力行,把学史不断增强的崇高理想、革命信念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起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的作用,通过这样的逻辑思路,更好地彰显课程理念。
(三)有利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加强“五史”教育,有利于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科学看待我国历史和社会发展,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从联系观角度,引导学生系统认识“五史”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接续传承、融会贯通的内在逻辑,以党史为重点,统筹推进“五史”教育;从发展观角度,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脉络、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理解“五史”关涉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
二、“五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五史”历史脉络的系统梳理
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因缺乏对“五史”的系统研究,所以缺少对“五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途径的研究,在教学时,遇到了内容繁多、课时紧缺、课堂枯燥的问题,对教材脉络缺乏清晰认识,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到位。这些严重制约了“五史”教育应有的育人价值。
(二)学生思想不重视,认识碎片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而且其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感觉实用价值不高,因此思想上不重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较多历史事件,学生没有构建起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缺乏对“五史”脉络的整体认识。
(三)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直接影响课堂实效
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讲授法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出现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三、“五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用好教材,厘清历史脉络,增强历史认知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中教材体系中居于统领位置,承载着总论的内容定位,旨在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笔者认为,可以用“五史”来统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和历史时间。“五史”从时间的维度上讲是叠加的,是大时段与小时段的关系。“五史”按照时间跨度由大到小次序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涵盖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四课内容,从第一课第一框讲述“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开始到第四课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和插图就大量引用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有关我国社会发展的例子,如教材第3 页“探究与分享”使用“禹的儿子启”的有关例子阐释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第4 页使用插图“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阐释中华文明,第5 页“探究与分享”使用了两汉时期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等。社会主义发展史涵盖了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到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从16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党史主要涵盖第二课至第四课内容,主要阐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新中国史主要涵盖第二课至第四课内容,包括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史涵盖第三课和第四课,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以“五史”为线索,梳理教材体系,厘清教材脉络,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阶段、历史事件的系统认知,更好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
(二)讲好历史故事,采用情境创设方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历史故事,做到以史实为依据,融情于理,深入浅出,引发学生共鸣,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选典型的历史故事融入教学,创设丰富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内化核心价值。笔者在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以视频方式让学生观看“南湖红船:开启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的历史故事,并设计问题:嘉兴南湖红船为什么是“我们党的根脉”?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伟大的党创业之初充满了艰难险阻,这条小船上诞生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巍巍巨轮的掌舵手和主心骨。笔者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时,播放视频《马克思是对的》,从三个维度讲述“不一样的马克思”,一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从“叛逆少年”成为“学霸”。二是少年壮志当擎云——17 岁立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之志。三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并设计问题:马克思的成长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的成长史,了解马克思的成长道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奋斗征程之中。
(三)坚持史论结合,强化价值引领,增强理想信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中建议,思政课教师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思想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又要学会“用学术讲思想政治”,如运用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厘清历史脉络,通过历史进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得出结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思想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
当然,思想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不同,历史学科更加注重历史事实与历史细节,而思想政治学科注重思想政治观点与结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用历史资源,还要坚持适度原则,结合教学需要恰当选取历史事件作为论据来印证思想政治观点、理论,避免将思想政治课上成历史课。
(四)创新教学形式,融合多种资源,坚定“四个自信”
课堂教学形式关系到“五史”育人价值能否实现,影响到教育内容是否能入脑入心。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融合各种资源,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及满堂灌,要以议题为纽带,以活动任务为依托,以教学资源为载体,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五史”教育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教师可以开展读书学史活动,如《马克思靠谱》《共产党宣言》《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等书籍,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最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分享读书心得。另外,组织学生观看“五史”教育相关的视频,如《马克思是对的》《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 年》《我们走在大路上》《百炼成钢》《共产党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激发共鸣,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青春有梦,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思想政治认同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等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五)融入社会课堂,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有关实施建议,思想政治课要走出课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狭小的课堂教学走进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思想政治教师要丰富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如组织研学活动、开展社会调研、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专题访谈等。这些丰富的实践形式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特别是,教师要注重本土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展走访革命遗址、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红色展览、对话老党员等社会实践,制订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考评方案,注重对学生教材理解、实践内容、小组合作、活动感悟与行为选择等方面进行评价,深化他们对“五史”的认识,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以“五史”为主线索,统领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梳理教材脉络、讲好历史故事、运用史论结合法、融合多种资源、丰富实践形式等多种策略,促使“五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