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朋辈教育在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4-19唐燕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朋辈遗传院校

唐燕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经历世代相传而留下的能展现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文化结晶[2]。保护非遗即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血脉、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使命,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绝佳阵地。近年来,高职院校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在专业教育和学生活动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但仍存在不落地、不生根、不发芽等方面的问题[4]。而朋辈教育则凭借其独特的亲和力及群体性自我教育优势,可为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提供新思路。

一、朋辈教育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中的作用

朋辈教育是指部分年龄相仿、文化背景相似、价值观相近且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小范围的群体里通过交流信息、价值观、专业技能等有效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可依托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摸索朋辈教育的内在规律,提升教育实效[5]。近年来,朋辈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学业帮扶、就业创业、学生基层党建、团队辅导、图书馆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中逐渐得到推广[6-8],但少有教育者将朋辈教育运用到非遗传承教育中。黄滨[9]提出,国学社团以其独特的朋辈教育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更富吸引力、更具黏合性,是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为朋辈教育运用与非遗传承教育提供了思路。因此,朋辈教育也应运用到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中来,使其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非遗传承教育队伍体系

非遗传承教育工作者大多数为政府部门职工、文艺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民间手艺人或志愿者。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广泛开展,高职学生逐渐参与到非遗传承教育活动中来,但多为零散、短时间、浅层次的参与。虽然,高职学生目前仍不是非遗传承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他们人数多、精力旺盛、思维活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可视为潜在的非遗传承教育主体。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应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将其吸纳到非遗传承教育队伍中,由此优化非遗传承教育队伍体系,为非遗传承教育队伍增添活力。

(二)提升非遗传承教育亲和力

朋辈教育凭借朋辈之间相似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共同关心的话题和易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为切入点,促进价值观念、知识和技能的传递[10]。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更乐于接受体验式、团队协作、平等对话的活动,而非专家指导、理论传授、深度研究等类型的活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要提高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拉壮丁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方式,将朋辈教育运用到非遗传承教育中。从朋辈视角设计和开展活动,能快速拉近参与者的距离,有效提高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此外,朋辈教育团队在组织和开展活动中也能实现自我教育。

(三)营造良好非遗传承教育氛围

浓厚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接受非遗的熏陶,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朋辈教育队伍的扩大和朋辈教育独特的亲和力,使高职院校广泛、持续、深度地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成为可能。非遗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产出的非遗作品、参与者活动前后的分享等,能为非遗传承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此外,每个朋辈教育团队成员都是非遗宣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他们通过网络媒体和线下交流有效宣传非遗,为推进非遗传承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朋辈教育应用于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的实践探索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使得广西非遗具有多样性。苗族蜡染、扎染就是广西极具民族特色的非遗之一,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依托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苗族蜡染、扎染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探索朋辈教育在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中的应用,以提高非遗传承教育亲和力和有效性,为地方高职院校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一)整合资源,组建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

组建一支人员充足、技能突出、活力充盈的朋辈队伍,是朋辈教育应用于非遗传承教育的基本保障。全美朋辈教育专业联合会(National Alliance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Providers)认为,朋辈教育者应具备技能示范、情绪稳定、乐于付出、善于观察和管理等基本素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朋辈教育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朋辈教育者还应政治立场坚定、诚实守信、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为保证队伍质量和数量,可在校内外群体中进行分层选拔并针对性开展培训[10]。柳职院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手工艺协会中招募蜡染、扎染技术队员,在模特队中招募蜡染、扎染作品模特,在大学生宣讲团中招募民族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在班级助理、学生干部、党员、团员中招募蜡染、扎染活动组织者,在广大学生中招募活动志愿者。经过两年的积累,柳职院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拥有固定成员45 人,临时队员400余人,能够充分发挥各类朋辈教育者的优势开展非遗教育活动。

此外,柳职院面向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广泛开展培训,形成了教师和朋辈两层培训机制。教师层面的培训由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校内外民间大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主讲人,定期开展朋辈教育技能、蜡扎染技术、模特技能等培训;朋辈层面的培训由学生担任主讲人,主要传授工作技能和经验,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二)打造品牌,创新非遗传承教育形式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支撑。搭建大学生朋辈教育实践平台,开展宣讲、研学、社会实践、微社区交流等活动,将朋辈教育融入学生业余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朋辈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实现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11-13]。柳职院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非遗传承教育进校园、进活动、进乡村、进社区,形成一系列非遗朋辈品牌活动,获得了良好口碑。一是“非遗生活市集”品牌活动。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融合蜡染、扎染元素开展艺术手工研创,将非遗元素融入香囊、挂件、发饰、手珠、团扇等生活物件中,在校园、社区、各级展会等平台开展非遗体验及民族潮流服装展演秀活动,将非遗带入生活中,赋予非遗活力和生命力。二是“非遗研学”品牌活动。柳职院聚焦本地社会服务,开发围巾、仿真花、玩偶等蜡扎染体验菜单,面向大中小学生广泛开展“迎进来、走出去”的非遗研学体验活动。目前,朋辈团队已配合学校成功开展研学活动二十余场,惠及千余人。三是“非遗主题‘三下乡’活动”品牌活动。朋辈团队联合分团委、学生会开展非遗主题“三下乡”活动,将蜡染、扎染知识和体验活动带进乡村,让质朴的劳动人民和孩子们感受非遗魅力并掌握蜡染、扎染基本技术。四是“非遗课堂”品牌活动。柳职院创新性地将非遗课堂嵌入“入学教育与专业入门”课程中,让每一位艺术学院新生了解蜡染、扎染的魅力,拓展非遗传承教育平台。此外,朋辈团队为非遗课堂的宣传片提供模特、作品及图片素材,承担非遗课堂民族文化博物馆讲解任务。

三、朋辈教育应用于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的问题

柳职院将朋辈教育运用到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的实践探索已两年有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缺乏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激励机制

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成员来源于两类人群,一是根据非遗传承教育需要获邀加入团队的学生,二是对非遗传承教育感兴趣、希望在团队中得到锻炼的学生。以上两类成员均为志愿者,主要靠主动性和热情参与活动,流动性相对较大。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有别于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在学生评优评先中没有推荐名额,缺乏激励机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团队黏性不高、团队成员不稳定。

(二)缺少深层次非遗传承教育活动

目前开展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基本为知识普及和较为简单的体验活动,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朋辈教育团队核心成员多为服装类专业的大二学生,课业较为繁重,学生很难沉下心来花时间钻研深层次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二是朋辈团队核心成员尚缺乏系统培训,其能力还不足以独立开展深层次非遗教育活动;三是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时长普遍较短,受时间限制无法开展深层次非遗教育活动。

(三)缺乏系统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效果评估

高校朋辈教育是一个长期并且动态多变的过程,要想可持续发展下去就需要对朋辈教育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和考核[11]。一是朋辈教育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教育方法,要求朋辈团队端正工作态度,理解工作原则,掌握工作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出朋辈教育的优势;二是非遗传承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应对标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并结合评价反馈意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的非遗传承教育目标是明确的,但教育效果的评估却普遍缺乏系统性,仍然缺乏对朋辈技能和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效果的系统评估。

四、朋辈教育应用于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非遗传承教育朋辈队伍建设

构建多位一体的结构化育人体系是做好朋辈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明晰学生成长需求[14]。要想取得非遗传承教育的良好效果,将非遗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和技艺广泛传承,促进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非遗的保护者和传承者,则需要打造非遗传承的朋辈导师团队、朋辈团队、志愿者团队三支优秀队伍,并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朋辈导师团队的构建应大力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专业教师和非遗技艺人。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在认定教师社会服务、党员联系群众、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工作量时,可结合非遗朋辈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给予认定,提高朋辈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认可度。朋辈团队建设,应完善朋辈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确保团队既能团结协作、又能各司其职,保障非遗朋辈教育高效有序开展;实施团队准入、退出机制和考核机制,规范团队管理,正视团队的更新迭代,最大可能凝聚正向能量;开展科学系统的培训,通过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加强非遗技艺、朋辈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的非遗知识底蕴、朋辈辅导理论和技术、人际交往技术、管理能力,增强其获得感和归属感[15]。志愿者团队是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应为志愿者建立档案,形成资源库,适时吸纳转化为朋辈团队成员。

(二)丰富朋辈非遗传承教育内容

非遗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生活。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需求和新时代特征,将非遗元素融入生活,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喜欢非遗元素并积极影响身边人,才能让非遗传承教育真正落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动力,文化传承务必深度挖掘其精神内核,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的作用。深度挖掘非遗蕴含的精神内核,如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在艰苦条件下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学的不懈追求等,以非遗精神内核的传承为目标导向设计非遗传承教育活动,才能破解非遗传承教育不深入的问题,让非遗传承教育真正生根。鼓励、指导非遗教育朋辈团队重点面向高职,辐射乡村、社区、中小学开发非遗传承教育活动菜单,让非遗教育朋辈团队走出校园并获得社会各层面的认可,扩大影响范围。

(三)系统评估朋辈非遗传承教育效果

朋辈非遗传承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朋辈非遗传承教育效果进行系统评估非常有必要。系统评估朋辈非遗传承效果,可从评估人员、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从评估人员来看,参与朋辈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活动对象从不同角度体验了整个过程,对活动的效果均有发言权,因此可从导师团队、朋辈团队、志愿者团队和活动对象等多层面收集反馈意见。从评估方法来看,可将量化评估和开放性建议相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获取有效的反馈意见。从评估内容来看,可包括活动内容、朋辈团队、领导机构的满意度测评[10]。通过系统评估非遗传承教育效果,有利于非遗传承教育团队及时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凝练工作品牌和成果,激励朋辈团队成员,不断提高朋辈非遗传承教育效果。

五、结语

将朋辈教育运用于高职院校非遗传承教育中,可优化非遗传承教育队伍体系、提升非遗传承教育亲和力、营造良好非遗传承教育氛围。高职院校应因地制宜,依托本校非遗资源优势,通过加强非遗传承教育朋辈团队建设、丰富朋辈非遗传承教育内容和系统评估朋辈非遗传承教育效果等路径,扩大非遗传承教育活动影响力,提高非遗传承效果,让非遗在高职院校中落地、生根、发芽,更好地履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朋辈遗传院校
非遗传承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