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路向研究

2023-04-19许月云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科应用型高质量

许月云

(泉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新文科”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1]。“新文科”在我国经历3个重要时期: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文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标志着我国新文科概念的正式提出;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部委在天津大学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2.0启动大会,强调“要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学、新农科、新文科”,标志着新文科从概念提出到建设实施的开始;2020年11月,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我国新文科建设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入实施和全面启动。我国学者对“新文科”发表各自的见解,认为“新文科”应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背景,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以创新、融合、共享为主要途径[2]。它是兼容文科的求知、育人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成的学科功能体,具有时代性、中国性、世界性与技术性[3]。它是基于全球新技术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它突破传统学科的思维模式,注重通过文科内部融通、文理交叉来研究、认识和理解学科本身、人和社会的复杂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引领学科发展[4]。可见,综合性、跨学科、融通性、新技术、国际化、创新性是新文科的主要特征。当然,新文科并不是抛弃传统文科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内核,而是在坚持传承和发展人文精神,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对文科专业教育内容的再认识、再深化、再创新,将新文科的内涵特征和使命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5]。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作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体系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一般高校体育院系的外在特征,还具有鲜明的地方性、适应性、应用型、特色化等内在特征。它不仅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大任务,而且肩负着为区域教育事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与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为此,本研究在厘析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特征的基础上,阐述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据此提出建设新路向,为推动新文科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一、“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特征

立足新时代,新文科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教育的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一些新的内涵特征:一是跨学科整合,强调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不仅在专业内进行学习,同时能跨界思考,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二是紧密联系地方特色,针对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注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项目和竞赛,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人文素养与技术技能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融合信息新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五是开放与交流,开展与外部单位、企业和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从而拓宽视野,增强适应能力。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6]从理论逻辑看,高质量发展是把握发展规律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重大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将建成教育强国,因而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8]由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应具有其新使命。

(一)以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夯强体育强国建设

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各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为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不仅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而且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地方高校是培育和输出体育人才的主阵地,应全面建设地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体育人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新时代要以“体育强国”建设为基础,以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服务于体育强国战略,塑造能够担负地方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产业引领和体育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二)以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体育专业人才是落实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践行者,在引导和指导群众体育、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和协调人际关系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培养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全员育人新模式,有效破解体育类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如打通运动康复与运动训练专业壁垒,重构课程体系,靶向培养社会亟需的体能康复师、健康指导师、运动处方师,服务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

(三)以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助推国民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体育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从2012年至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分别由9 526亿元和3 136亿元增至33 008亿元和13 092亿元,年均增速达14.1%。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体育产业大爆发的形势下,培养高质量体育产业人员,是不断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需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应集中满足于地方社会经济需求,参与和推动地方体育产业链的完善,从体育赛事、体育旅游到体育器材等方面促进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以高质量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助力特色大国外交战略

2019年,联合国第七十四届大会第四十一次全会发布“通过体育和奥林匹克理想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的决议,确认体育在弘扬宽容和尊重、实现发展与和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9]。为此,高质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聚焦提升我国体育人才国际竞争优势,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引入先进国家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习国际前沿的知识,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沟通能力。再次,要创新与国际接轨的体育外交、信息情报、生物技术、康复医疗等特色专业,培养具有体育管理、外事、沟通、经纪、组织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打造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体能师、康复师等精英人才,推动各类人才服务于重大国际赛事和对外关系发展。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设路向

(一)基于思政浸润的育人新课堂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以文化人,培植文化自信,构建体育文化育人和思政浸润的新课堂。首先,要推进体育历史与思政文化的整合。将体育历史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与思政教育内容相结合,让学生理解和传承民族精神,并通过对体育历史事件的分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如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公平竞赛的意义等,并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等。第三,要推进体育道德与社会责任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正义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公益体育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第四,要开展体育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如讨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明星的行为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五,要开展体育与文化的交融。将体育与各种文化元素相结合,如艺术、音乐、文学等,形成体育文化融合的新课堂,并通过体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总之,基于思政浸润的育人新课堂,要求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将体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课堂,为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学科融合交叉的知识新体系

世界学科发展呈现融合交叉趋势,物理学的概念被经济学引用,医学的概念被经济学、管理学引用等。面对“新文科”的学科设置新要求,传统体育学科还存在内容单一、过于强调专业培养、开放度不够及学科、专业间的界限太大等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需要进行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育人为主导的体育专业知识新体系。首先,体育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在体育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入社会科学的内容,如体育与管理、体育与社会、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政治等,鼓励学生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探讨体育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体育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在体育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入人文科学的内容,如体育与历史、体育与文化、体育与艺术等,鼓励学生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和理解体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第三,体育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在体育专业知识体系中,加入自然科学的内容,如健康学、体育医学、体育工程学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研究能力。这种融合能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提高学科知识体系的丰富性、综合性和时代性,为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方体育教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的发展服务。

(三)基于新技术革命的实践新平台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继发明并被推广使用,其引发的技术革命正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新文科正是哲学社会科学与技术革命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的具体体现,它要求与现代新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质和技能,使人才培养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9]。首先,体育院系要进行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体育教学视频、动画、模拟软件等资源库,加强与在线体育平台合作、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其次,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除传统的线下教学外,可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实时互动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第三,开展体育数据分析。鼓励学生使用智能穿戴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对运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研究。第四,开设体育传播与媒体教育课程。如体育新闻写作、视频制作等,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体育传播,培养他们的体育传播和媒体技能。

(四)基于协同育人的合作新通道

要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必须加强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为此,地方高校通过与各方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学校间协同育人。即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和教育资源,通过学生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到合作学校学习和实习,扩大视野和积累经验。第二,产学研协同育人。即与地方体育产业、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研究等机会,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社区协同育人。即与当地社区、学校、非政府组织等合作,开展体育公益项目、社区体育服务、体育文化推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关系技能。第四,跨学科协同育人。与其他学科或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跨学科课程、研究项目、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第五,国际协同育人。即与海外高校、体育机构、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体育学术、体育赛事和文化等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领导力。

(五)基于创新创业的能力新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新形势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理念[10]。新文科注重创新,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做到:第一,改革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人才培养方案要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三,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和社会调查等,建立创新创业训练体系[11]26。第四,依托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鼓励学生开展体育项目策划和体育产业创业。第五,依托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论文等科研活动,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体系。对学生开展培训和创新创业技术指导,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

(六)基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变革新要求

师资力量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实践能力的培训者、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其拥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对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至关重要。为此,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新文科背景下体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第一,加强体育学科专任教师的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学术报告、访学进修、跨国学习等,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跨学科视野。第二,强化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变革。在教学方法、手段等融入智能技术、互联网多媒体等非体育类学科的知识。第三,破除以学科为基础划分学院造成的合作障碍,建设学科交叉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第四,大力倡导校企联合建设方式。采用“引进来”方式,聘任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兼职企业导师;采用“走出去”方式,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培养具有“双师型”教师。

四、结语

新时代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新时代承载着新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推进,大学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向多项职能演进。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需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厘析新文科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内涵特征,阐述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体育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设路向,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四新”建设逻辑遵循,又是注重特色、质量和内涵建设,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责任。

猜你喜欢

文科应用型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豆文科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