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退役大学生全面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9袁尚伟李开学
袁尚伟,李 浩,李开学
(1.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自2001年实施新修订的《征兵工作条例》开始,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政策应征入伍[1],入伍数量呈“指数趋势”增长,近年来尤为明显。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入伍愿望,征兵时间也由每年一次改为现在的每年两次。大学生应征入伍报名人数于2017年首次突破100万,截至2021年已超过122 万。目前,每年报名人数仍在剧增,2022 年上半年入伍新兵中的大学生占比超过80%,大学毕业生占比约50%。以贵州省2021 年征兵工作为例,上半年全省征兵报名人数约4.9 万,其中大学毕业生达到1.2 万;全省下半年征兵报名人数约5.8 万,其中大学毕业生为1.86 万,占报名总数的32%,报名基数和优质兵员的双合格基数均不断扩大。仅贵州大学2018 年应征入伍的在校生与毕业生分别达到了39名与16名;截至2021年,应征入伍的在校生与毕业生分别超过96名与126名。目前,退役大学生数量正在激增,每年退役大学生人数超过100的高校就多达几十所,其适应校园生活与学习以及就业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2]。
大学生入伍是实现新时代“强军梦”的重要一环,是改善部队整体实力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大学生军事政治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提升国家国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退役大学生在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与提高全民军事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障人民安全的后备力量。自2021年起,每年退役大学生数量将由原来的5 000增长到8 000,几乎涉及高校开设的每一个专业。为保障退役大学生重返校园正常生活与学习及就业,解决其“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快速转换”“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高质量就业的有效对接”等难题[3-5],急需对退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与应用、就业指导等进行高效管理。
随着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幻莫测、国家军事战略需求的重大转变、部队现代化转型的急切需求,迫切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入伍以提升部队现代化所需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6-7]。入伍大学生作为部队的高素质人才,是优化部队结构与提高军队整体素质的关键,为部队的知识化、技能化、正规化、现代化奠定基础。退役大学生对于高校征兵宣传、普及军事知识、提高“强国有我”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全国高校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最早可追溯到1997 年9 月,第一批退役大学生也于1999 年返回高校继续学习。然而,越来越多的退役大学生重返校园后无法快速适应校园生活,很难保障后续的学习与就业,也无法将其在部队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技能融入校园,造成很长时间的“脱节”现象。因此,做好退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政治应用、就业等的有效管理,对于保障退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就业以及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对退役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思想政治理论提升与应用、高质量就业与发展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现从退役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及高校的视角对退役大学生全面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一、退役大学生的自我调适——生活及学习方式加速转换与接轨
由于部队生活节奏紧凑有序、生活环境结构单一,退役大学生通常在不同程度上变得难以适应多元化、自由度高、生活节奏缓慢的校园生活。由“统一管理”的客观意识到“自我管理”的主观意识的突然转变,使得许多退役大学生存在自我认知不足,学习方法不合理、效率低,学习目标与任务规划不明确,人际交往能力弱等问题。而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并对日常任务有所规划是退役大学生快速提升自我学习与适应能力,缩短与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差距的关键,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专业技能的内在因素。与此同时,退役大学生能否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良好的社交环境与人际交往也必不可少。因此,退役大学生回归校园后应尽快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提升自我认知,制定明确的目标与任务,调整学习方式,改善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以快速适应与融入校园学习与生活,完成校园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的快速转变。
(一)明确生活环境的变化,实现部队生活与校园生活有机结合
退役大学生在部队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差别,此种差异极易导致退役大学生难以快速适应校园生活。部队上,管理严格、事务紧凑、作息规律、生活单一,而高校的生活环境较为宽松与自由,大多事情由学生自主安排、生活丰富、个性化凸显。退役大学生面对生活节奏的改变、价值观念的差异、管理结构的不同,通常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容易迷失自我和丧失信心。因此,退役大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生活环境的转变,将部队生活与校园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既保留军旅生活中自律坚毅、高效作息、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又能积极在校实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自我发展,以更好适应校园生活,更快投入知识学习。
(二)认识自身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改变学习方式与提高学习效率
部队与校园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教官传授经验与技能,学生被动地接受并不断地重复练习,多为提升身体素质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与锻炼。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内在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进行自学与总结。退役大学生应当改变学习方式,完成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快速蜕变。因此,退役大学生在适应校内老师授课的同时,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网络、图书、参加讲座、与同学交流等方式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凝练、消化和拓展。同时,退役大学生应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主动与老师和优秀的同学沟通,以便更好地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与任务,逐个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合适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是退役大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与提升专业技能的基础,退役大学生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与能力定位。两年的军旅生活让退役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出现“断档期”,对于需要前期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于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其连续性较强,专业知识逻辑严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与实验基础,相关课程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退役大学生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时间进度计划安排,切勿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对自己的监督与检查,提高任务执行率与学习的自律性。
(四)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校园生活幸福感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退役大学生的年龄偏大并且经历了两年的军旅生活,与社会脱节,重新回到校园生活的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障碍,在价值观、生活态度等方面与周围的其他同学都存在一定差异[8]。这些因素使得他们不善于与周围同学沟通,难以真正融入其他同学的生活圈子,长此以往会对其学习与生活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退役大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班级组织生活、院内联谊活动等,与班内同学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历史与文化知识竞赛等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共同奋战的过程中建立深厚友谊,增加与人际交往的幸福感,提升校园生活适应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的重点关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质量就业指导
退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正确应用对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与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退役复学的大学生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中的潜在优势资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挖掘这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潜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应用,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在征兵工作宣传方面,高校辅导员可邀请退役大学生担任征兵宣传大使,开展正面示范与积极宣传,引导更多优秀的有志大学生参军入伍,提升退役大学生的自身荣辱感和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长期以来,就业与发展成为退役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整合社会各界就业资源,夯实退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基础,切实发挥其专业知识、技能优势,为退役大学生制定合适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退役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以及就业竞争力。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提高退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开展针对退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将退役大学生所学的军事训练知识与技能实际运用到高校大学生军事训练,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尤为关键。相较于普通大学生,退役大学生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形成了较为良好的军人品格与作风,正确掌握了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现代国防理论和军事理论等知识,军事政治思想普遍较高。同时,退役大学生遇事担当负责、高标准约束自我、意志坚定、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容易引起朋辈效应,带动与感染自己的校友、同学共同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技能的提升[9]。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退役大学生群体的潜在资源优势,通过学生工作培养,让其担任班干部、思想政治宣传大使,让退役大学生主持经验分享讲座、论坛等活动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力量源泉和有力的帮手,从而带动大学生思想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邀请退役大学生担任征兵宣传大使,提升自身荣辱感与使命感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志则国兴”,退役大学生作为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必须以立志服务社会与振兴地方为己任。退役大学生经历过完整的部队训练与培养,作为征兵宣传大使给广大在校学生进行应征宣传、政策解读更具说服力。在学校武装部、征兵工作站及辅导员的指导和培训下,退役大学生可担任征兵宣传大使开展征兵宣传工作,宣讲国家征兵政策、服役待遇及退役保障等。退役大学生分享军旅生活及参军入伍的收获感悟,诠释参军优势,有利于激发在校学生强军爱国情怀,宣扬退役大学生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邀请退役大学生担任征兵宣传形象大使,开展正面示范与宣传,发挥其自身特色与优势,引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参军入伍,并提升退役大学生的自身荣辱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退役大学生的军事技能应用,提升社会使命感与家国情怀
退役大学生经过完整的部队技能训练,无论是心态还是身体素质都强于普通的大学生。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如果后期没有继续训练,退役大学生的技能会快速下降。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新生都有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环节,退役大学生自身技能过硬同时又是高校大学生,邀请其作为教官不仅能达到新生的军事训练效果又能提升其自身的军事热情。此外,部队生活与大学生活天差地别,不同部队的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定期开展退役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分享,有利于在校学生提前了解部队生活,为入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邀请退役大学生担任大学新生的军事训练教官,定期邀请退役大学生进行军旅生活的经验与感悟分享,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效参考,提升自身的社会使命感与国家情况。
(四)开展退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提高专业认同感与认知能力
就业与发展是无数退役大学生的壁垒,学校应注重退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引导他们立足于专业知识,明确目标定位与能力定位。在准确的自我定位基础上,建立适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朝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而努力。高校辅导员应邀请学校相关部门尤其是就业中心的老师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帮助每一位退役大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对就业问题较大的退役大学生。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邀请相关企业和已就业的退役大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使在校退役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更充分的认识,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认知能力,提前做好高质量就业的充分准备。努力搭建从军营到校园,再从校园到就业的无缝隙、全覆盖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保障[10]。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整合社会各界与高校内部资源,夯实退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基础,切实发挥其专业知识、技能优势,提升退役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力与高质量发展途径。
三、学校的特别保障——高校政策性与基础性制度措施
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11],进一步从法律层面保障了退役军人的权益,其中着重指出需要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及创业能力,并提高相关的就业优待。目前,退役大学生返校复学后因长期脱离校园,难以适应校园学习生活,因此高校对退役大学生保障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宣传是退役大学生了解相关保障政策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众多高校中不乏存在对退役大学生的保障政策制定不全面、政策宣传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准确等问题,从而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12]。因此,高校应针对退役大学生学习与就业推出有效的保障政策,并实施有力的监督措施,以确保退役大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相应的政策保障。
(一)加大国家有关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保障退役大学生权益
目前,国家对退伍军人政策保障力度非常大,针对退役大学生这一群体制定了一系列的重大保障政策,涵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内容,切实保障退役大学生复学和就业权益。其中,为退役大学生升学与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专项计划:一是退役大学生考研享有专项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大,并主要面向“双一流”高校倾斜。二是公务员考试为退役大学生设立定向岗位,全国多省份面向退役大学生设立“专武干部”岗位。“专属岗位”的设立为退役大学生降低了“考公”竞争压力,保障了退役大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只有让退役大学生这个受益群体充分了解政策内容,才能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到应有的权益保障。因此,高校应加大宣传与保障退役大学生的相关政策,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针对退役大学生学习帮扶力度,提高适应能力
能否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及学习环境直接关系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才,对保障退役大学生复学后的良好发展,同时对在校大学生入伍具有重要影响。退役大学生返校复学后存在课程学习与考试困难的问题,很难快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与所需专业技能,有效的学习方式与考试机制是确保其完成正常学习的关键。依据退役大学生人数与个体化差异,高校可为其提供有助于完成课程学习的场地与管理方法,帮助每一位退役大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其校园学习的适应能力。因此,高校应针对退役大学生的学习建立帮扶机制,比如可以设立“老师—退役学生”或“优秀在校生—退役学生”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降低毕业难度等可行性较高的举措。
(三)制定退役大学生学习保障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
退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已成为高校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退役大学生数量的剧增,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且仍呈上升趋势。退役大学生的学习不仅影响整个专业、学院及学校的发展,也影响后续的高质量就业。建立有效的退役大学生学习保障机制,不仅能够解决其学习与就业问题,对于提升后续大学生应征入伍热情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保障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帮助退役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因此,高校需要根据退役大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其课程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确保能够有效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退役大学生就业力度,确保高质量就业
返校复学的退役大学生不仅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存在困难,且因人才市场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措施,导致就业形势也较为严峻。很大部分退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出现了“就业难”现象,严重阻碍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必要的保障机制能够促使退役大学生全身心投入课程学习,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在就业方面能够促使其打造出过硬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由于退役大学生的保障政策多以文件形式发布,具体实施方法与细化内容往往无法充分体现,且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与保障机制,难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为确保退役大学生保障政策有效推进落实,高校应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及时跟踪与培养退役大学生的学习及就业能力,以保证退役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