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创意写作人才胜任力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4-01-22沈冬娜金田妮

凯里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文化

沈冬娜,金田妮

(大连财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提升人才胜任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最终归宿。然而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以成果为导向分析和改进培养方案,是专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堡垒和基石。把好“出口”关是高校提升人才胜任力的关键所在,即从学生就业现实问题出发,探究人才需求与市场认可度。我们从企业走访,与同类高校专业开展研讨中发现,目前传统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局限正阻滞着人才与市场的双向互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后劲不足也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文专业发展问题的聚焦之处。因此,在新文科视域下推进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

一、创意写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

(一)中文专业的现实困境

其一,专业培养遭遇瓶颈。表现在传统中文专业人才面对用人单位选择时缺乏有效竞争力。中文专业在组成上,曾经历了多次的学科分化,在专业精细化过程中,把语言学、文学区别开来,同时部分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的独立也逐渐削弱了中文专业的培养范围。中文专业与市场对应性不够明晰,导致传统长线的“万金油”专业就业不理想,人才在择业时面临现实困境。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校的中文专业着力语言和文学史的课程学习,课程研究性质较强,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转换率低,不利于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虽然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增加了课程的实训学时,但主要局限于课内实训,实践应用效果有限。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没有针对实践方向的长期培养计划,单一的课程设置显然难以支撑“中文教学国家标准”对中文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等方面并不具备强劲优势。中文专业作为语言工具型专业,长期以来只注重以课程讲授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尽管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水平,但学生在实际应用转化中很容易产生困惑、停滞不前。

其二,教育管理竞争压力。教育管理部门在现代化教育管理中加强了以专业评估为手段的专业教育建设,督促各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开展适应市场化的改革。办学竞争,生源竞争压力等也倒逼高校不能盲从高水平高校研究型人才培养,需要进行个性化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二)创意写作与传统中文的融合优势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文化领域也顺势而动,蓬勃发展。在这样的优质环境下,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在市场经济中占领高地。蔓延全球的“创意产业热”发展的需求为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岗位机会,而中文专业人才在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意形式与技术无论怎样发展,都需要依托文化资源,否则创意的产生可能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无法起到人类精神价值、情感共鸣的思想性、艺术性作用。

从就业发展的前景分析,以D高校中文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类型调查为例,受疫情和就业竞争形势的影响,考研、出国、考公等人数占比各有2 至4 个百分点的上下浮动,教师方向就业近两年也有所下降,但是从事文化传媒、新闻出版的毕业生比重却一直稳步攀升。因此,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意写作能力倾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较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向。

此外,大连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催生了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也为高校创意写作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成长的沃土。今后,培养高质量的创意写作人才,无论是在本地文化公司,还是到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基地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创意写作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

(一)细化培养目标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国内人才培养近十年才初露头角,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的培养结果证明,创意写作是时代的需求,能有效地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持续的人才输出,是提升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大势所向。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中文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导向,将培养目标细化如下:

1.以文学素养为基础,应用写作与创意策划为两翼

汉语言专业建设遵循OBE理念,完善中文专业写作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意与写作能力双向产出。既熟悉各类文案编辑写作技能,又能提升文化创意策划能力,突出网络新媒体实践行动力。以文学素养为基础,学生在掌握文学基本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化直观感知为深度理论剖析,增强文学审美素养。以应用写作与创意策划为两翼,学生一方面掌握各类文案的语言风格及写作方法,提升创意写作方向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具备文化产品创意与策划的发散求异思维,能将文案构想与初步拍摄、剪辑和平面设计制作相结合。

2.以文化产业职业需求为目标,培养传承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行业不仅需要各类文案写作的人才,还对传媒产品创新、内容发布与推广等综合性人才有很大缺口。同时,汉语言专业应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和传播能力。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的,以文化传承为方向,将承载文化内涵的创新思维运用到各类应用文案写作及文化产品的创意、策划之中。

(二)黏合学科联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发展需要,在专注文学的基础上,加强与传播学、广告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密切。应该在课程设置上体现由“专”到“跨”,以“点”汇“面”,实现写作理论和创意策划融合发展。基础、主干课程注重对写作理论和技能进行训练,而方向课则强调综合运用的实践演练。在学科交叉理念的推动下,结合获奖作品和成功真实案例,锻炼学生的策划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实战训练

文化创意人才在培养阶段,教学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梳理其发展路径,贴近并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在实践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引领,导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剖析项目形成过程及关键因素,达成校内教学和实际岗位的互动对接。学生在完成写作理论和创意规律的学习后,将新媒体创意宣传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脉络,能熟练运用写作理论与技能,增强创意写作能力,从而转化为优质的文化创意作品。

(四)改进评价方式

以改革考核体系为手段,形成基础写作知识与创意策划能力双轨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能够直观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及教学效果。以学生成果为重要依据,形成以考查语言文字基础和创意写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核方式,依据学生独立写作文案的达成效果来进行量表评价认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写作知识以及创意写作实践的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过程单元中的具体应用即物料衡算:对任一过程单元按单位时间内,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平衡关系为:进入的质量总和与流出的质量总和之差为累积的质量。

三、创意写作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方法

(一)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三主线”化学为用的课程建设体系

学生创意写作的能力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设创意写作课程群,展示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课程群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主要培养方向需求,对学科内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整合相近的课程内容,强化课程间的衔接与协同,形成创意写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纵向将课程群分为基础课程建设—主干课程建设—方向课程建设三个阶段,横向上看每个阶段分为基本理论学习—核心技能培养—应用能力激发三个部分。通过课程群的知识互补与优势集合,进而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融会贯通,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训练创意写作素养的基本能力课程

写作素养的形成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学基础理论的掌握与实际应用,文学概论课程基于具体的文学常识习得涵养文学素质,课程内容主要以文学理论为主线,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辅助,探讨课程文学理论中与实际写作相关的问题,变文学鉴赏为写作视角应用,并不断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助力的新理论。

2.提升创意写作能力的实践能力课程

大学写作、文化创意与策划等主干课程,结合写作技能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种文案的创作,通过“解惑+实训”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策划能力。在夯实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安排实训教学、模拟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将行业的新动态、新方法等发展前沿的内容带入课堂,让学生在项目运行中提高写作能力和策划水平。

3.建设面向产业需求的融媒体创新应用能力课程

(二)注重实践操作,促成创意工作室指导下的“以赛强练”模式

针对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创意停留在幻想阶段的问题,采用以创意工作室孵化,创意比赛推进的方式形成“以赛强练”的模式。根据目前创意形式方向,组建创意写作类,创意宣传类两个互助团队。

写作类从语言的角度雕琢,在既往学习中,汉语言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掌握了常用语言技巧和写作方法。主要按照确立题目,罗列提纲,搜集素材,编撰成文,润色修改,参赛发表这一写作流程,全过程团队协作开展创意写作训练,教师充当一个观察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过程教学的方法性,从写作方向、进度把控以及内容提升上指出矛盾,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形成群体性灵感激发,发挥团队作战的高效能,以不断改进语言表达方式、拓展创意思维空间。本校所在的城市大连,极具区位优势,毗邻海洋,联通两省,近代以来汇聚了多元融合的文化资源:海洋文化、城市精神、非遗传承等各类文化兼具文化传播价值,具有许多未被完全挖掘和传播的文化元素,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的一手素材。学生在文案策划初期,可以针对大连的文化特色,与其他地方进行对比研究,借鉴其发展优势,凸显大连地域文化与海滨名城精神。

从中文学科教育的社会价值来说,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一直是传统中文学科坚守的精神使命,既有利于育人目标的达成,这种功能意义又恰恰是文化产业所需甚至必备的底蕴内核。文化的传承需要以学生的文化认同及文化自信为开端,文化创意宣传不能一味地模仿盲从,挖掘文化本身的价值内涵是文化宣传事半功倍的关键保障。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是学生能够受到文化熏陶,体验到文化力量的直接途径。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通过采访“复州皮影”非遗传承人,红色基地、纪念馆和博物馆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过往历史和文化延续根基,熟悉当前媒体宣传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良好的创意仍然需要借助动静态景观、网络交互等方式得以更好地实现,仅靠文字表述已经不能满足如今的文化创意需求,所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中文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因此创意宣传互助团队需要了解和学习当前创意设计的基本技术和创新方式,为下一阶段的创意设想提供灵感来源,优化文化传播途径。

(三)培养创意思维,达成深度学习自主提升的长效机制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培养根本在于养成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思维是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基本前提,使学生能够以终身学习为目的,不断丰富完善自身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而创意思维的训练不是理念化的直观思维,应有可理解、可表达的呈现方式,需要根据实际学情,采取分步骤阶段性的训练方法。在常规比赛项目化实施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创意思维训练养成模式,通过比赛主题的命题方式,在此范围下选取合适的呈现媒介,构造并产出创意成果。日常的思维训练,主要是学生结合感兴趣的新兴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开展各项专题性研究。老师先将获得普遍接受和认同、市场反响好的成功案例分享给学生,从中分析案例可资借鉴的创意点,小组研讨提取文化创意形式和元素,建立素材档案,在积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敏度,感知力和创造力,调动其内在知识经验,以凸显创意写作和设计展现所要传达的精神主旨。例如以大连城市文化宣传为例,因地制宜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在文案写作上讲好海洋文化创新故事、融合当代环境保护和治理理念,抓住现代渔业发展与军事战略机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重视日常创意素材的研究和学习,帮助学生更理解和热爱所研究的内容,在融媒体环境下逐渐掌握更多的创意写作技能,形成自主钻研以解决实际创作困境的良性思维。

对于学生积极性不强、探索能力有限的问题,基于学生个体基础的差异,最有效的方式是教师准备大量的线上资源为同学们提供参考,并采取“问题链”的引导方法,指导学生逐层剖析深入,最终通过个体探究、合作协同等方式解决目标问题,完成创意写作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指明发散求异思维的养成并不是无中生有或者天马行空,选取某一个角度有所变化和更新,就是文化的创意和创新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意热情,坚定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实践的信心。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高校按照“新文科”的改革发展思路着力于中文专业学科交叉的外延发展,已经呈现出大有可为之象。尽管当前仍然存在某些积重难返的发展问题,如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校实践环节衔接不畅,教师从事交叉学科教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学生素质提升见效慢等问题,但是继续深化实践创意写作创新培养方法,必将给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和改善就业现状助推更强动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