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校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4-19吴多晋

科教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准格尔校区内蒙古

吴多晋

(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1 背景及现状分析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异地办学、跨校区人才培养模式开始盛行,基于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跨校区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区别。

内蒙古工业大学目前采用三地办学的模式——新城校区、金川校区和准格尔校区。金川校区是2005 年由原内蒙古电力学院并入内蒙古工业大学后成立。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准格尔旗于2007 年合作,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大路新区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2023 年6 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资环学院),现已发展到2023 年涵盖资源勘探(地质工程)、开采设计(采矿工程)、洗选加工(矿物加工工程)、环保修复(环境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的本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及全工艺流程环节的人才培养,成为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内蒙古自治区矿业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金川校区距离新城校区14 公里(25 分钟左右的车程),学校安排多班次通勤车往返,准格尔校区距离新城校区105 公里(近2 小时的车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准格尔校区的跨校区办学属于“自我扩展型”,有别于金川校区的“重组合并型”[1]。建设伊始采取的是两地教学的模式,跟其他一些高校低年级学生在新校区、高年级学生回老校区的办学格局[2-4]不同,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学生在金川/新城校区进行通识和部分课程学习,大四年级和研究生等高年级学生在准格尔校区进行其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

内蒙古工业大学准格尔校区的异地办学,专业设置依托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实际,响应地方矿业发展对矿业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跨校区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拓展了办学空间,服务了地方经济,但也涌现出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服务、创新创业、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克服跨校区人才培养的困难,本文研究并总结了跨校区地矿类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2 跨校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校区办学可以增加办学空间,提高高校办学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跨校区办学也给学校管理和教学运行等带来了诸多问题。

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城校区(校本部)和金川校区的学生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准格尔校区目前只有资环学院部分毕业班和研究生260 余人,内蒙古工业大学党政办公、后勤服务、生活服务、图书馆等机构和部门大都集中在新城校区,在金川校区设有相关的分支机构,而准格尔校区的教学运行、学生工作管理和日常运行则依靠资环学院的相关科室和部门维护运行,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有限。资环学院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专任教师“两头兼”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负荷巨大。同时学生因为教学、参加招聘会及其他活动而往返于准格尔校区和呼和浩特两校区间,造成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加。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的学生分校区学习,不利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老带新的传承[5],高年级同学一般具备丰富的学习经验、学生干部管理经验以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经历,跨校区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干部的交流和学风传承受到了很大影响,信息共享和经验分享受到很大的制约。

3 跨校区“五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3.1 学生管理

3.1.1 建设第二课堂

响应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深化学分制模式的人才培养,促进学生“三全发展”,督促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实践,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承担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走进实验室参与教师承担的纵、横向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政府、行业等组织或认定的通用水平考试、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1.2 召开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主题班会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3.1.3 执行晚自习制度

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变化,会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观,缺少高中阶段的面命耳训,学生的学习紧迫感降低。而高校执行晚自习制度,组织学生按班级或专业集中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感,提高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1.4 院级“榜样的力量”宣讲

优秀的学生可以催人奋进,榜样的力量可以感染他人,学校每年校级榜样力量的宣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是也会让很多学生对于这种万中挑一的优秀人物感到可望不可即。学校可建立院级“榜样的力量”宣讲制度,从各年级、各专业选择学生身边能接触到的优秀人物和榜样宣传,让更多的学生能学习和贯彻他们的言行。

3.2 教学管理

3.2.1 严格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

由于远离主校区,跨校区教学秩序、上课纪律的监管会放松,学校应建立学生和教师的双重检查监督机制,优化教学设计,维护课堂的严肃性,减少学生的作弊心理,提高教学质量。

3.2.2 灵活课程调度

由于企业招聘宣讲、专家讲座、社团活动等集中性活动的安排,学生的课程安排会受到影响,考虑到学生人数和课程教学,学校需要及时调整上课时间、地点,做好停课、补课工作,使课程调度服务更加严谨和人性化[6]。

3.2.3 集中紧凑排课

任课教师在两地都有教学任务,两地往返的时间成本较大,因此不能完全参照校本部的排课安排原则。大四学年以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课程的实践性要强于公共理论课,因此通过合理紧凑排课,优化教学设计,分模块教学,更便捷地安排好教师的行程。

3.3 后勤服务

3.3.1 优化校车管理,人性化安排校车

准格尔校区距离新城校区一百余公里,跨地市的交通给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校区通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校可通过提前申请审批、日常“定制交通”预约、临时调度派车、公共交通辅助等方式确保校区通勤,保障教学。

3.3.2 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认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和准格尔校区的地理位置,学校可通过在校园里设立校铭石、校训石、文化长廊、光荣榜、宣传标语及矿用机械设备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端正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3.3 鼓励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校园生活的亲历者,学生对教学管理和校园管理最有发言权。建立学生管理委员会,选拔有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同学参与校区管理,从教学纪律监督、宿舍环境检查、校园文化建设、竞赛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开展学生座谈会、设立意见箱,让学生对校区管理和建设进言献策,使之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校园管理模式。

3.4 创新创业

3.4.1 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

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邀请学业导师、企业导师、高年级同学进行地矿类科普讲座、科技创新交流指导,通过线上会议、分会场,实现跨校区线上线下交流。

3.4.2 利用假期展开交流

针对跨校区办学、异地人才培养,高低年级学生不能及时展开交流的困难,学校可以利用周六日、寒暑假等时间组织交流会或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增加不同年级学生的熟悉度,进行创新创业和科技竞赛等经验传授和精神传承。

3.4.3 建设开放型实验室

实验室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论验证的地方,学生可结合教师的纵横向项目,从事部分科学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对于一些验证性和感知性实验,学校可建设开放型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走进实验室,对矿山系统的时间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3.4.4 开展院级科技竞赛

学校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组织院级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广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为更高级别的赛事征集更多的原创作品。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导,实现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鼓励跨专业联合、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开展各级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5 实践管理

3.5.1 加强实践环节教育

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实验课程类型、优化课程设计等措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增强交叉学科的融合。

3.5.2 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开发建设周边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厂矿企业,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现场应用。通过企业专场宣讲、校区招聘会等拓岗保就业,增加学生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比选,确定适合自己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单位和岗位。

3.5.3 评优表先

学校建设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课程设计、优秀实习报告库,鼓励学生创优争先,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初步成效

通过“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内蒙古工业大学资环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2500 余名,这些学生大多活跃在内蒙古地矿行业各企事业单位,为推动内蒙古矿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4.1 各级科技竞赛参与度逐年提高

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地质技能竞赛等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参与力度逐年加强,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其就业、深造或从事相关科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考研深造、专业从业人数比例逐年提升

面对就业压力的增加,选择考研深造的学生数目也在逐年增加,考研上线率从建院初期的2%~5%左右到2022年的12%,录取院校的层次和录取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近年来行业景气度的恢复,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学生择业的专业相关度也有大幅提升。

4.3 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建设

学校建设了大饭铺煤矿/选煤厂、龙王沟煤矿/选煤厂、黄玉川煤矿、青春塔煤矿、麻地梁煤矿、恒博煤矿等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习环境。

5 总结

跨校区教学的运行会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学校和当地政府不断沟通协调,优化校区建设和管理,通过“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在专业人才培养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奠定深厚的基础。

猜你喜欢

准格尔校区内蒙古
准格尔地区煤炭资源特性与配煤试验研究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可爱的内蒙古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爱在内蒙古
怀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