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3-04-19柳翠红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

柳翠红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双减”政策逐渐落实。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日益彰显。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科学缓解压力,使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这启发了笔者基于校园文化探索出一条特色心育之路,让心理健康理念播种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融合策略

引言

小学生要想获得健康的发展,除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之外,还必须掌握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技能。但由于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对个人性格的强烈探究,某些固有的坏习气很容易滋生祸端,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后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学段作为学生们心理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性格与行为表现,因此,学生能否正确及时地接受心理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首先,从情绪角度着手,小学生情绪消极的表现主要包括恐惧与焦虑等,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学段的学生,因为课业负担更加的沉重,并且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的情况,使得学他们存在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及时地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的工作,以免养成学生们冷漠与自私的心态;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使得一些学生面对挫折能力比较差,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沮丧等心理,这类学生如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导致他们养成偏激、固执的性格;最后,小学阶段的心理教育可以通过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纠正他们的恶劣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表现出来撒谎或者攻击等行为,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从根源上制止一些可能存在的犯罪行为,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综合发展。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策略

2.1以目标为导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依据指导纲要、各类资源分析及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将小学阶段的心育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育工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等。二是对少数个体差异,需要特殊心理关照的学生,进行必要且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其进行自我调适,提高其心理适应力及身心健康水平。

2.2改变环境,奠定基础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为其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心理负担的目的。在实施“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同时,还应从“减负”的方针出发,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双减”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创造一个美丽、整洁、优雅的校园教学环境,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具体而言,学校可在学校内设立名人雕像、书法长廊等设施,鼓励各班张贴名人名言和励志语言等。让学生在校园里体会到美,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的理性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得到放松,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进而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展。

2.3强化师资水平的培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基于此,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执教能力、教学经验乃至整合资源能力等都对实施的教学内容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构建师资力量培养一揽子计劃,对教师培训机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优化。比如,对心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岗中培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给教师搭建业务提升的平台,给他们创造快速成长的机会。方法一,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把专家请进学校开展讲座和授课,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体情况实地指导,实施“私人订制”式地对教师进行指导;方法二,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派教师到全国名校“顶岗学习”,这种沉浸式学习收获更大;方法三,学校牵头召开多校联动研讨会等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精英召集在一起,对当下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进行深度研讨,分享交流如何提升教育教学技巧和方法;方法四,通过课题立项研究,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以研促教;方法五,学校聘请校外优秀专业心理咨询师任教,通过“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师徒结对的方式,助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和个性化心理辅导,通过专业引领补齐年轻教师短板,使他们快速成长。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得到稳步提高,有助于心理教师队伍得到质的提升。

2.4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仅凭学校的力量是不行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入手。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心理障碍与其家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家长共同努力,使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改进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成长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好的精神状况需要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要与学生的父母有着密切的联系。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注意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激励。

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心理发展。笔者通过双峰小学心理健康常规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两大模块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优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过来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挑战性、困难性也在激励我们呵护心灵,需要深入研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涛,徐廷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1-2.

【2】石言华.论趣味性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董婷婷,沈胜林.小学健康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1(17):77-80.

【4】普榆然.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1):0067-0067.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