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23-04-19黄燕
黄燕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提升自我水平、适应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品格。初中是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时期,语文作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重要学科,教师应合理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在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发展其文化品格,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选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师如何优化教学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阅读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授课前,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内心发展趋势与个性特征,依据文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使学生能全身心地学习与钻研,激起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例如,《背影》一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满怀感恩的情感。文本以“送别”为线索,回忆父亲与“我”离别的场景,因此,对父亲外貌及品质的描写是文本主要内容。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背影”是指谁的背影,找到文章所指人物;而后,第一遍阅读时根据所讲人物找到自认为较为深刻的语句,从而更加贴近课文内容,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部分学生阅读后发现“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充分显露出父亲对孩子的深切关怀,以及父亲对分别的淡然态度,虽弄脏了衣服,却充满浓浓的爱意。部分学生则重点标注出“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是作者北去后父亲给他寄的信件,信件中說父亲虽身体不适,但依旧乐观面对生活,体现出父亲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找寻与分析这些核心语句,学生会更加理解“背影”后面的多种情感,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到年老父亲对孩子的殷切关心。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说说父亲在自己心中的印象,并与同伴交流。如此一来,在阅读学习的同时,更能体会父爱的伟大。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手段,传统语文阅读以文本叙述为主,从教学形式来看容易导致教学的枯燥感,降低学生的听课兴趣。因此,在多元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的理念合理引入到阅读教学当中,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氛围渲染,通过视频加强学生感官体验。例如,在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时,由于一些学生并未去过济南,所以在阅读文章时难以起到有效的情感共鸣。针对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幅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大明湖、芙蓉街、宽厚里、趵突泉……以此弥补学生对济南冬天的想象限制,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课文中多次提到的“济南的小山”,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作者那一时代济南的老城区照片,并与现代的济南都市形成对比,一方面辅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强化记忆,引发情感的共鸣。
三、联系实际,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素质教育观提倡课堂教学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语文是一门反映现实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的综合性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场景进行合理的导入,使学生在已有生活体验的带领下更形象地感知文本。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文化素养、自主实践与社会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通过举办课外社团活动、实地参观调研等方式来实现阅读课堂向实际生活的有机延伸,在拓展实践中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课文《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写一段与父母相处的生活小随笔,在课前进行展示交流,以此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乌鸦反哺的动画片段,并使学生在歌曲《母亲》中调动自身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以此实现课堂导入。随后,在讲解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作者与母亲的相处以及对母亲的情感向学生提问:“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教师可以展示相关图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有没有相似与其他特征,并找出原因,以此体会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另外,在教学拓展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母亲,还可以回忆父亲、祖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照顾,以此营造以亲情为主题的温暖的教学情境,在实现情感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互动教学是一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高效沟通与交流的动态性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师生关系,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题情感的探究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在交流过程中学习他人优秀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去分析文章的人物特征与情感色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定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拓宽自身的阅读知识层面,另一方面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完课文《桃花源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探究为何桃花源会消失,如果桃花源被外界人发现,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参与到学生探究当中,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保证其讨论的成果,以此实现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五、多元评价,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科学、及时的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措施、优化课程设计的参考依据。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主体与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意见表达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多元化理念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也应将其应用到教学评价体系当中,从评价主体、内容、形式以及解决措施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实现师生的及时沟通、互动,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核心素养在学生能力方面的体现,将其一一划分为评价模块,并设置标准与打分细则,在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贯彻落实评分标准。另外,针对教学评价,教师还应设置相应的提升策略,使学生首先认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立全面性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提升。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通过家校合作来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全面培养方案,为其提供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之,对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彻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当中,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观与新课程标准对其个人发展提出的要求,才能担得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阅读主问题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