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文献考据、内涵要义及实践理路

2023-04-18葛锦林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职业技能

葛锦林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通州分院, 江苏 南通 226300)

0 引言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2021 年4 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孙春兰副总理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来的。她指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为贯彻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加快完善职教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如何实现“岗课赛证”融合。2021 年10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系统阐述了如何建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出了操作层面的指导意见,阐释了其核心要义。因此,我国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国家层面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政策引领。目前,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形成了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政策推进的互相支撑的良好态势。在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多地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具体院校、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实际出发,遵循其内涵要义,探寻其实践理路,着力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落实落细、见行见效、育人育才。

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文献考据

1.1 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当前,从研究领域看,“岗”“课”“赛”“证”四个字存在多种组合方式,因而从“中国知网”中,以“岗课赛证”“岗课证赛”“课岗证赛”“课岗赛证”四种组合方式,按照“篇名”进行检索,分别可以检索到441 篇、66 篇、84 篇、13 篇研究文献,合计604 篇(检索日期:2023 年5 月7 日),具体如表1 所示。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0 篇(含“岗课赛证”26 篇),硕士学位论文2 篇。除此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组合方式的研究文献。

从文献检索结果看,对于“岗、课、赛、证”融合教学、融通育人、一体化育人,人们已经开始较长时间的研究探索。但自从2021 年全国职教大会上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后,人们更为重视研究与实践,并且将“岗”“课”“赛”“证”四者的排列顺序相对固定为“岗课赛证”,对其研究的文献大大超过了其他组合方式的研究文献,将四者的关系主要描述为“融通”或“融合”。从研究内涵看,“岗课赛证”的组合方式,以“岗”为首,强调要立足岗位需求培育人,强调了“岗”的核心地位,促进其他三者与之协同、配合,凸显了研究的侧重点。当然,从具体文献分析,还有学者提出了在“岗课赛证”基础上增加“创”“团”“项”的融合、融通,拓展了研究领域。

1.2 研究文献的指向分析

从研究主题看,人们研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不仅研究“岗课赛证”融合的内涵、方法、路径、策略、保障等,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如何”上下功夫;而且结合具体的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等事项,对于实践探索、理论总结、期待展望的研究,有深度、有力度,主动细化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教材研发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从研究群体看,以高职院校、教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主,来自中职学校的研究者明显偏少。通过文献梳理,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岗课赛证”融合中,“岗”是职业岗位,“课”是育人课程,“赛”是技能大赛,“证”是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四者围绕课程而类聚生成育人模式,其中“岗位”是课程建构的依据,“课程”是对应岗位的设置;“岗位”是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是服务岗位的支撑,相互嵌入、互动相生。“岗课赛证”融合以“课”落实育人的功能、以“赛”升华育人的功能、以“证”验收育人的功能。[1]“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展现了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建设需要,有效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复合化、标准化、透明化。[2]“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综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以课程重构实现“课岗对接”;以实践教学实现“赛证促学”;以“岗课赛证”多维度评价实现“以评促改”,力求评价赋能。

2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要义

2.1 从已有文献分析中厘定内涵要求

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国家高层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后,人们以“融通”“融合”为目标,探索四者的关系与联系,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我国高层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其中“育人”是目的,“岗课赛证”综合是手段,[3]这是我们需要把握的第一前提。人们需要以育人为目的,然后研究、探索、实践“岗课赛证”综合、融合、融通的问题。其次,“岗、课、赛、证”四者育人方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现实存在,他们作为独立的育人方式、育人途径早已存在,今天人们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将四者综合起来育人,将四种方式、途径有机连接、融通贯通起来,形成共同的育人方向、育人支撑、育人合力、育人载体。[4]人们关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意义、价值已经形成比较丰富的、深刻的理论阐述,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广泛的共识。今后,关键是如何实施、如何实现,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中,形成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内涵,形成指向操作层面的内涵把握。

2.2 从理论建构中厘定内涵要求

对于如何开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人们既要善于从一般的、普适的角度研究其内涵要义,也要善于从具体学校、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的情境下研究适切的、有效的综合育人的内涵要求。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对于这两个方面,人们都积极做了理论架构,既有一般的、普适的内涵要义阐述,也有适切的、适用于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的内涵要义阐述。理论建构增强了人们的行动信心,实践探索丰富了人们的理论认知。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人们需要从逻辑思维向哲学思维进阶,从教学思维向教育思维进阶,从技术思维向系统思维进阶。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的范式层面,更多地要走近、深化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方法理性,建构可行的标准体系。“岗课赛证”四者的综合,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不能简单地对待。对于具体专业如何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需要考量的事务已经非常多。其涉及的岗位知识技能需求、课程体系结构与设计、职业技能比赛内容、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内容或鉴定要求,迫切需要具有系统思维、系统驾驭、多方考量、综合施策。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岗、课、赛、证”四者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我完备的结构体系,发挥了自我完备的结构功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对其升华、进阶的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从实践操作中厘定内涵要求

对于如何开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人们更多地需要从“岗课赛证”四者单体要素内涵出发,系统地、深入地掌握“岗、课、赛、证”的既存状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教育的“课”有课程的完备独立体系存在;“证”有技能证书的完备体系存在;“赛”有职业技能竞赛的完备独立体系存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要在各自独立完备存在的体系上,主动综合、有机综合、合理综合、规范综合。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实践中,四者综合联结起来,不能为了综合联结而放弃各自单体的独立性、完备性。人们要推进四者在各自独立完备体系的基础,实现育人的质态更优、内涵更优、行动更优、成效更优。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要促进四者自我完善,达到新的层级、新的高度。同时,“岗、课、赛、证”四者不是静态不变的,岗位技能要求会随着社会技术进步而变化,课程的知识、技能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更新完善,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与竞赛内容、职业技能证书的种类及考核标准也处于不断变化、更新之中。因此,人们必须在实践中,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充分地、深入地厘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内涵要求。

3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理路

3.1 强化“岗”的方向性与引领性

职业教育要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不是做一件事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更精准地做好四件事。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指向“岗”的需求,要更主动地、更紧密地对接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要完善,不再仅仅考量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的事情。人们不仅要立足专业建好课程体系,而且要对接岗位需求建好课程体系。现实中,企业的岗位需求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革新进步而发生质的变化,这表明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多的外部要求,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体系的自我完备。所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中“岗”的方向性、引领性是必须前置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设计的内容中,否则“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成效是不充分的。职业学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事先进行人才需求性调研分析、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邀请企业、行业、高校等多方专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3.2 强化“课”的基础性与支撑性

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教师对课的教、学生对课的学,要联结到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联结到职业技能比赛的水平要求,联结到职业技能证书考核鉴定的形态、样式。实现以“岗”评价课程的育人质量,以“赛”促进课程的学习结果,以“证”评价课程的学习结果。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形成了四种样态的课:一是本体的课程,即作为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体系及学习要求;二是教师教学传授的课程,即教师自己认知的课程形态、内容体系,并积极期待教授给学生的课程形态;三是学生学习掌握的课程,即学习者真正学习、熟练掌握的课程知识、技能形态的课程;四是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的知识、技能形态的课程。从理论上讲,这四种形态课程理想的状态是一致的,而实质上往往是逐渐减弱的。对于具体专业课程,教师的主观判断会对课程本体形态进行取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叠加学生自我判断觉得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无用而自我取舍;而到了职业岗位实践,学生能够真正学会、弄懂、会用的知识、技能体系,会与课程的初始形态存在更大差距。当然,在职业实践中,学生工作以后感受到课程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会形成需要进一步深化学习的正确认知,进而会自主强化学习相关课程。所以,课程是处于育人的中心地位,对达成育人目标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主动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设计是理想的状态。

3.3 强化“赛”的示范性与标杆性

职业技能比赛具有竞技性特征,需要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技能的高水平运用,对参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赛者的知识技能本体的熟练程度、综合运用程度、灵活运用程度,超越一般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要求。所以,我国大力倡导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掌握,体现更高水平的运用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职业院校选拔、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育人体系。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如江苏省明确职业技能省赛一等奖获得者可以直升职教本科学习。职业技能比赛的育人机制,不仅表现在职业技能竞赛本身,而且融入课程教学的要求中。根据部分职业技能比赛指导教师统计,参加职业技能比赛集训的学生,在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教高考、“专升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学生。这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成效的具体体现、直接体现,符合国家倡导职业技能比赛育人的价值导向。

3.4 强化“证”的评价性与检验性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一知识、技能要求,在课程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在职业技能比赛中的呈现方式、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鉴定中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三者之间又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课、赛、证”作为育人方式、育人载体,有力指向了职业岗位需求,体现了三者的自身价值。职业技能比赛拔高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凸显了职业技能比赛的特征,彰显了比赛的目的。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表现了求职者适应岗位的内在潜质,要求求职者达到从业门槛的要求。当然,这里的“证”不仅仅指“1+X”证书中的“证”。作为评价和检验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证”也发生变化,如会计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经取消,学生主要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初级智能财税、初级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初级财务共享服务职业等级证书等X 类的证书。由于各类证书考试评价的外部性,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或专门的机构组织实施,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获证率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关注指标。

4 结束语

职业院校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善于从文献考据分析中获取经验借鉴,要善于从内涵要义分析中厘定实践本质,要善于从实践理路分析中把握行动方向。对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做明白人、思想者,必须系统回答好“为什么”去做,“如何”去做,“由谁”去做,做成“什么样”的结果;必须回答好自己想好了吗,想正确了吗,想全面了吗,想深入了吗。想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做是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想是第一步,想得对不对,在做中检验。我们应通过实践,用我国本土创造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这一新生事物,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职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