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行道质量缺陷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2023-04-18任高杰

建筑与预算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行道坡度行人

任高杰

(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1 人行道缺陷问题

为了对市政工程人行道质量缺陷问题更好地进行了解,通过网上调查及部分路段实地考察,发现常见的质量缺陷问题有以下4 种:(1)坡度不合理、转弯半径过小、盲区大;(2)路面破损、平整度差;(3)排水不畅;(4)交通设施缺失或者设置不合理。

1.1 坡度不合理、转弯半径过小、盲区大

不合理的坡度设置不仅影响路面排水、还造成行人行走困难以及带来安全隐患。调查中发现,部分道路交叉口人行道未设置坡度或坡度设置过大;过街天桥人行道、景观人行道坡度设置过大,雨雪天气易导致行人滑倒摔伤;景观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合并设置时,道路坡度过大及转弯半径过小造成较大盲区,加之部分骑行者未及时减速,未设置减速及标志设施导致发生碰撞事故。

1.2 路面破损、平整度差

比较常见的如沥青混凝土路面骨料脱落、混凝土路面错台开裂、石材路面碎裂脱落,部分道路路面破损后长久失修或者维修不当,破损程度和面积进一步扩大;高大乔木周边路面隆起,地下管线、检查管井等周边路面凹陷。

1.3 排水不畅

部分人行道路路面泥水淤积,排水不畅,在低处形成水潭,影响行人通行;部分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性差,导致路面大范围积水。

1.4 交通设施缺失或者设置不合理

交通设施如路面标线、隔离桩等设计不合理,部分交通设施缺失或者破损失修;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实际并未完全隔离,临时占道问题较为突出,车辆长期超载行驶造成砖石等脆性较大的路面损坏,专用人行道并未实现其专供行人通行的目的,还对行人通行安全造成威胁。

无障碍设施缺失或被侵占。例如,盲道缺失、不连续,或者被其他部分无障碍设施侵占,造成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群出行困难。

照明设施存在问题。一是部分路段未设置路灯,尤其部分老城区路段;二是虽然设置了路灯,但是路灯设置分布不均匀;三是绿化苗木生长茂密,对路灯产生较大范围遮挡;导致灯光照度或者覆盖度不足,夜间行人出行不便,安全感较弱。

2 市政工程人行道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市政工程人行道产生缺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对其影响最大。

2.1 规划设计原因

人行道规划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对人行道规划设计重视度不够。城市道路整体规划设计时常重点关注机动车道及其道路拓宽,而将人行道规划设计视为零散的项目,并未视为整体交通系统的一部分,故对人行道规划设计缺乏关注,其重要性被忽视。

二是部分设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对人行道设计的专业性认识,对行人需求、通行流量增长预测、周边环境协调要求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人行道设计标准等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如特殊路基未进行有效设计处理、路面结构设计欠佳、路面材料选用不当导致后期频繁维修[1]。

2.2 施工质量管理失控

由于人行道承载能力相对机动车道普遍偏低,有些施工单位对于施工质量重视度不够或者潜意识中有意降低施工标准,导致施工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施工材料不合格。人行道施工常用主材包括水泥、细砂、砖石、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由于市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利润而忽视材料质量,或者违规使用自行生产的质量不合格产品。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失控。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结构,其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点不完全相同,如施工前未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就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质量标准不清、质量意识淡薄,加之施工过程缺乏监督,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未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最终导致质量缺陷问题产生,常见如路基、基层或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压实度不够、水泥混凝土路面未及时切缝或者切缝深度不符合要求,导致后期路面沉降、收缩开裂。

施工养护不及时。对于普通混凝土路面,夏季未及时进行养护工作或者养护方法不当,导致路面干缩开裂、实际强度不足;砖石路面采用砂浆砌筑时未完全封闭交通,养护期间遭遇重物碾压,挤揉力作用下导致砖石材料产生裂纹或与水泥砂浆结合强度不足,松动开裂。

2.3 维护保养不及时

人行道维护不及时有以下几点原因:

(1)产权单位不清。部分道路由于历史原因,人行道产权管理单位存在争议,导致长期无单位维护。

(2)重视度不够。部分人行道产权、管理单位没有意识到人行道维护的重要性,在经费支持上投入不够,或者由于缺乏资金,未及时开展维护工作。

(3)工作机制不畅通。人行道底下一般存在多个地下管线,涉及多个产权单位,由于地下管线的施工和维护可能会造成人行道反复开挖,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有时由于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工作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开挖后道路未及时恢复、未分层回填碾压或压实度不足导致后期沉陷、未按原路面材料恢复导致路面色彩不协调等问题。

2.4 其他原因

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异常强降雨、暴雪天气等自然不可控因素均会对人行道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道路损坏。另外,人为因素或交通意外事故也可能导致人行道路局部破损。

3 市政工程人行道质量缺陷预防措施

3.1 重视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时,一是要加强对人行道规划的重要性认识,将其视为整体交通的组成部分,根据道路所处环境,合理预估交通增长量,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维护成本、使用年限,科学分析其全寿命周期成本,选用较为经济适用的方案。二是应重点关注道路各交叉口坡度、坡宽以及无障碍设施、交通标志等规划设计,如道路交叉口单面坡坡度不大于5%,三面坡坡度不大于7.5%,坡道口最低处应与机动车道齐平;隔离设施间距设置合理,不能阻碍轮椅通行;过街天桥的侧面应设计轮椅坡道,将坡道的宽度控制好,不得小于2 m,而且坡道的坡度应小于8%,同时要做好坡道的防滑处理,尽可能地减少雨雪天气对出行的影响[2]。人行道自行车道合并设置且坡度较大、转弯半径过小的路段应合理设置减速带、标识牌等设施,人行地道、隧道等地面较低位置设计时宜应增设救生逃生设施。三是道路规划设计时,还应做到与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理念一致,节能环保。例如,人行道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将人行道与绿化景观结合,推广使用装配式预制构件并选用透水路面结构材料,设置立缘石、截水沟等以防止雨雪天泥水流淌阻塞透水路面空隙;对周边景观绿植如高大乔木采取抑制根系生长措施,防止植物根系生长造成道路凹凸,并根据周边构筑物情况合理设置座椅、凉亭等设施,以方便行人休息及遮阳避雨,提高行人舒适感。路灯设置时,除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满足夜间行人观察环境以及面部识别的需要,保障行人安全基本要求外,设计时可以合理选用照明节能材料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如选用5G 多功能智慧路灯杆不但能提高灯具的使用年限,达到智能节能的目的,而且在线检测各项设备设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立马发出警报,以便相关人员进行有效调控与管理。此外,还能比较分析灯具消耗状况、故障发生率、亮灯率等,然后结合分析结果优化节能管理策略[3]。

3.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人行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采购管理。材料采购时不能仅将价格作为比选因素,应在满足材料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厂家规模,类似项目业绩及市场评价等,择优选择合格供应商;对于施工透水混凝土等特殊路面的劳务公司比选时应重点关注施工队伍类似项目业绩及作业班组技术水平。

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首先,对于施工材料,应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查等,合格后方能进场。其次,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施工前书面进行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熟知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重点以及合格标准。再次,要优化施工工序,尽量避免天气因素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及受影响后的质量补救处理措施,对于曲率半径过小或其他机械无法摊铺压实时的普通或透水沥青混凝土人行道路,采用人工摊铺时应分层作业并防止材料离析,人工夯实时避免漏夯、过夯,保证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符合要求。最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和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砖石水泥砂浆结合层等路面结构层都有相应的养护标准要求,养护未达到标准要求前禁止开放交通。道路结构各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工作,压实度等主控项目应100%检验合格,一般项目偏差不能超过规范相应规定[4]。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

为了保证人行道的安全、整洁、平整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日常及时清除人行道上的障碍物,如杂物、落叶、积水等,确保行人的通行畅顺,特别是在冬季,要及时清理冰雪,以防行人滑倒。二是安排专人定期巡视和检查,及时维护。例如,定期对雨箅子等排水口进行掏淤,防止排水不畅;对于人行道上的绿化带和景观装饰修剪和养护,保持其良好的景观效果并防止对路灯照明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人行横道线、标识牌、交通信号灯等,应确保其清晰可见、完好无损,隔离杆、隔离墩等设施移位或者损坏时,应及时进行复位或修复,并视情况将移动隔离墩更换为固定式;对发现的路面损坏、松动、裂缝、坑洼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对于经常损坏路面,可以通过增设监控或者实地调查分析其破坏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5],必要时可对面层进行加厚或者加铺面层进行处理,甚至整体改造。定期维护时可以使用新材料、新工艺防止质量缺陷问题频繁出现。对于花岗石路面,如产生松动或损坏修复时,可以将普通水泥砂浆更换成环氧树脂水泥砂浆重新铺筑花岗石面砖,利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强度高,粘结力强、抗蠕变性能优越、耐腐蚀以及防水等优点,有效解决道路面砖松动脱落问题[6];定期检查和维护前,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确保检查和维护工作的时间、频次和内容都得到合理安排。

3.4 加强公众参与、增强行人意识

人行道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人行道的规划设计、维护等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交通出行。人行道规划设计时,应该公开征求并合理采纳市民尤其是周边群众的意见,施工和使用期间建立相应投诉及损坏维修渠道,接受市民关于人行道问题的意见、投诉和报修事宜,并及时处理和解决,保持公共满意度。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行为等措施,倡导市民共同维护人行道的干净整洁、通畅,形成良好的公共意识和行为习惯。

4 结语

通过对常见人行道质量缺陷问题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合理的人行道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步行环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行人的通行需求;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对于保证人行道的良好状态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再次,定期检查和维护是保持人行道功能和美观的必要手段;最后,加强公众参与、增强行人意识对于提高人行道管理重视度及工作改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研究为市政工程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以创造更安全、便利和舒适的人行道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人行道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人行道坡度行人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跟踪导练(一)
关于公路超高渐变段合成坡度解析与应用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我是行人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坡度在岩石风化层解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