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2023-04-18王艳美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264300
王艳美 (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 264300)
高中技术学科涵盖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门课程,由于这两门课程的知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小部分学生可能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授课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改变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好地掌握高科技知识。
一、运用教学案例, 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是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关键要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展示成功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这些案例的启发与引导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凸显案例的适用性,教师在选择时应严格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互通性原则,确保案例内容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二是互动性原则,使学生能随时与案例中的场景进行空间和思维互动;三是创新性原则,选择新颖独特的案例,避免使用已经失去时效性或频繁使用的案例,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材中的“编程计算”知识为例。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编辑简易的计算机程序,并进一步加深对程序设计代码的认识。在接触编程计算知识之前,部分学生认为编程计算过程烦琐复杂、枯燥无味,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本单元知识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机器人拍篮球”的动画场景,再利用编程软件来演示这一场景的编程步骤。第一步是启动编程软件,建立新项目;第二步是新建一个背景——篮球场,再添加篮球、机器人的角色;第三步是为角色添加脚本。在添加脚本程序之前,先确定机器人的一些动作指令,比如,拍球的间隔时间、篮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篮球重新回到机器人手中的时间等。在这些基础程序得到确认以后,教师可以根据编程软件的各项使用功能来完成机器人拍篮球的编程任务。由于该案例将枯燥乏味的编程知识转化成了带有趣味性的动画编程场景,因此,学生容易对编程计算知识产生探究与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变量赋值、运算符与表达式等编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案例导入方法,学生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对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能迅速消除负面情绪,逐渐对所学知识产生认同感。即便之前对学科没有兴趣,学生也能在积极心态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案例导入,学生对新知识的入门难度也得到缓解,从而更愿意探索新知。尽管在案例展示过程中,学生的心态会经历起伏,但随着案例展示的加速,积极情绪逐步替代消极情绪,学生对当前知识点也逐渐产生浓厚兴趣。
二、小组协作讨论, 培养积极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除了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还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的支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引入激发问题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充满活力的协作讨论中快速改变学习态度。当前,高中技术学科涉及众多高科技技术,要想深刻理解这些技术的运用方法,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仅仅依赖教师的理论讲授远远不够。学生还需要通过小组互动合作的方式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技术学科的知识要点、操作技能,以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这种协作讨论的方法实际上是培养积极上进品质的有效途径,因为一旦学生消除了消极情绪,他们就能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多真知。
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第五章“制订设计方案”知识为例。本章节共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产品初步设计、产品深化设计、材料与制造工艺、设计的工程表达。相对于当前所学的文化课程,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但理解难度相对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面临阻力,容易陷入学习瓶颈,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表面化,也容易失去了学习兴趣。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设计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协作讨论驱动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探寻一条便捷、高效的学习路径。例如,在学习“产品造型设计过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一个与造型设计相关的驱动问题:“在设计家用垃圾桶时,应当考虑哪些基本要素?”一旦问题提出,各小组则可在小组长的组织与引导下迅速进入讨论状态。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2~3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出来。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在设计家用垃圾桶时,应考虑垃圾的使用方式,然后再考虑垃圾桶的功能性。例如,个人使用的垃圾桶可以设计成手动开盖方式,而全体学生共用的垃圾桶则可以设计成脚踏开盖方式。这样的实际案例和讨论过程将使学生更亲近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小组协作讨论方法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践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默契的合作关系。小组协作讨论营造了一种热烈的学习与讨论氛围,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在共同追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会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形成团队合作的习惯,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充实和有趣。二是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和个体问题的发现与纠正。小组协作讨论的过程需要每位学生献计献策,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不同的观点和灵感在碰撞中促进了问题的快速解决。同时,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也能够快速查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到及时的反馈。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及时纠正错误。这种及时的自我调整和纠正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减少负面情绪,使学习过程更为愉悦。
三、布置实践任务, 激活创新思维
高中技术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学科,要想熟练掌握每项技术的操作要领和理解基本原理,既需要理论知识的铺垫,也需要实践知识的配合。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课内实践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过程,引导他们探索出提升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学习方法。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这种实践任务的布置对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心态具有实质性的意义。首先,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结合当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将实践过程与相关技术原理有机整合。这一过程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当学生的实践成果得到教师的认可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升他们学习技术学科的自信心。其次,创造与创新的动力往往源自各种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的历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更多的激发。成功获取劳动成果后,学生更有可能培养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的学习意识。这种实践驱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技术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
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结构设计与制作》知识为例。教师应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以跷跷板模型结构的设计任务为例,这种任务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中理解和应用结构设计原理。学生在接收到跷跷板设计任务后,首先需要对跷跷板的功能、作用、子系统构成、受力分析、构件形式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的思考。他们需要编制一套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应该包括跷跷板的各个子系统,如支架、横杆、扶手、减幅系统、脚架、靠背和遮阴系统等,并对每个系统的受力状态与类型进行分析。例如,支架系统在设计时要考虑提高支撑力与抗压能力,通常采用立柱与三角形支撑架相结合的形式。在设计方案的指引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操作的方式进行实际的跷跷板组装与拼接。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促使他们理解结构设计原理的应用。最后,为了验证学生的实践成果,教师需要对跷跷板的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以及经济性等指标进行验证与评价,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质。
这种设计实践任务的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自主实践,学生逐渐培养了对技术学科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具有以下两个重要方面的转化成果:一是,学生在面对实践任务时,能够迅速将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通过自主实践,他们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培养了实践应用的能力。这种实际运用的过程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二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互竞争和比拼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随着竞争的加剧,学生为了在实践任务中表现出色,会充分展现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竞争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竞争中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方法在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上具有显著的效果,符合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学科学习提供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途径。
四、结语
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思想在高中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看到这种基于乐观态度培养的模式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为他们学好技术学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