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对策
2023-04-18天津市第三中学300091
刘 强 (天津市第三中学 300091)
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不仅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用化学眼光观察世界,化学思维思考世界,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一、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使教育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以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目标,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应具备化学知识和技能,建构化学思维和态度,养成科学探究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构成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其内涵分析如下:“宏观”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以及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具体现象,“宏观辨识”是指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化学实验或借助实验器材,根据物质的形态辩证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具体现象能够辨识和识别物质。“微观探析”是从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角度探讨分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指向不同物质相互转化的层面,“变化”与“平衡”并非两个并列的概念,变化过程是体现平衡的过程,变化是平衡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以及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具有证据意识和模型概念,依据有关事实与材料推出新的结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在对化学现象探究中实现理论创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应在动手实验等化学教学环境中养成安全意识和谨慎态度,处理环境和能源问题时,能时刻牢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核心素养基于学生整个化学学习过程,各个维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化学课教育及化学实验活动,理解化学的本质特征,形成整体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物质观,建构化学观念,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通过运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习得结构化的核心知识,形成问题解决思路,发展科学思维,内化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对学生高考成绩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宏微观意识、守恒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等,还有助于开阔学生个人视野。
三、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对策
1.革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能动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有的老师习惯“满堂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化学,激发学生能动性。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应深刻领悟核心素养内涵,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时刻发挥教学指导者作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用心学,并鼓励他们勇于提问,大胆质疑,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未知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激发他们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
2.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高中化学知识晦涩抽象,单纯的讲解并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合理的生活情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将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灵活思考问题。以讲解“粗盐提纯”为例,教师可以以“你认为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是什么?”“常见的食盐有哪几种?”等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讨论,进而引出“你知道如何进行粗盐提纯吗?”这一教学主题。讲解完粗盐提取知识点,指导学生通过过滤、溶解杂质、蒸发水分等方法开展实验。最后,针对此次实验进行总结,并把知识点适当迁移到其他相关生活情景中,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内化。
3.加强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用科学思维理解生活现象,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灵活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反应”时,运用化学知识讲解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教给学生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并讲解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气体升到空中,这些酸性气体与空中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水滴,使雨水酸化,形成酸雨。再结合温室效应和雾霾的成因,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思考,使学生意识到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意识,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4.重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高中课程压力较大,有的老师为追求课堂效率,忽视了化学实验。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培养动手能力逐渐成为高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化学实验是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化学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明确开展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将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利用实验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验现象。在实验开展前,教师应带领学生再次复习课本知识,为学生详细讲解化学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实验效率。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实验,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扩展实验,以掌握课本知识点作为基础条件,逐步提高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如可以举办化学实验大赛,以“酸碱中和的滴定反应”作为实验主题,学生可以采用不同于课本提供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观察,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但不可亲自动手帮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纠正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引入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力
有的化学实验现象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较难理解。有的实验反应较为危险,伴随剧烈发光、发热、带有火花等实验现象,不适宜在教室进行操作。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应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观察实验现象,使抽象、深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讲解“化学键断裂”知识时,教师先借助视频在课前展示实验,再利用显微镜帮助学生观看化学键断裂现象,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观察旧键的断裂和新物质的生成。关于“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前展示烟花燃烧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伴随剧烈的发光放热现象”,播放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相关视频,同时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将学生得出的观察结果与烟花燃烧现象结合讲解。
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必备能力之一,而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较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辅助者角色,巧妙运用教学手段加强学生间交流,通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启迪学生智慧。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实验开展课前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发现探究性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实验主题,自主设置实验方案,并进行动手实验。例如,在讲解“电解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时,教师通过提出“还原产物是什么?”“如果去掉电解条件会怎么样?”“如果换成铁与浓硫酸反应会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科学探究,发散思维,进行实验求证。学生为了完成实验进行分工合作,有的小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小组负责操作实验,有的小组负责撰写实验报告,有的小组负责汇报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应意识到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把握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引入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