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2023-04-18重庆市第一中学校40003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李 杰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400030)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举例、实践、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问题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解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更富有趣味、实用性,并易于理解。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结合,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及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趣味性的引入。虽然教材中包含了必要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过分依赖于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时,可能过于强调公式和定理的记忆,而忽略了通过有趣的图形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得学生难以将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减少了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足够的启发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当讲解代数方程时,教学可能过分侧重于基础的方程求解,缺乏复杂或者开放式的问题设计,这限制了学生对数学背后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相联系,可能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是一个与现实生活隔绝的抽象学科。例如,解释线性方程时,教学可能过于注重公式的推导和标准解题步骤,而忽视了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1.添加趣味元素

第一,编撰生动有趣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设计时应注重趣味性。例如,在编写平面几何教材时,可以将其打造成一本生动有趣的图画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逐渐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第二,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一般而言,学生更容易理解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比例”知识点时,可以以购物为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商品的折扣率,算出最终实际支付金额。通过与实际生活场景的联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第三,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生活场景展开小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此外,引入生动趣味的问答环节,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数学学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2.强化实用性案例

首先,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授“平均速度”知识点时,可以选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作为例子,让学生计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这样的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其次,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教材中的案例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关,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以“百分数”知识点为例,可以以考试成绩为案例,让学生计算考试得分的百分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容易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再次,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为了深化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教师可引入真实问题解决任务。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设计市场调研项目,让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并绘制图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通过这样的任务,学生将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这样的任务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也激发了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启发性思考

首先,通过教材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教材中的案例应当具有启发性,引发学生对知识具体应用的思考。以代数方程为例,在教学中可设计情境,要求学生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汽车的油耗计算、水槽的注水速度计算等。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将代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其次,主动设置实际应用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引入实际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引入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应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城市建设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实践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尝试多种途径。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问题时,教师可以赋予学生自主权,让他们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出解决策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思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4.加强互动环节

师生互动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以商品价格制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关系,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促进学习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以解决生活中的投资理财问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利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解题思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使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材中的互动性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工具等来丰富教学资源。以人口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展示动态人口统计图像,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以确定性别、年龄等因素。通过这样的生动呈现,学生将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并将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入实际生活场景中。

5.完善故事情境

第一,创造生动情境。为了让数学概念更具体而有趣,教师应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以比例为例,引入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理解优惠折扣的概念。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确保抽象的数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第二,引入有趣故事。故事是理解世界的有效工具,将数学概念融入有趣的故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代数方程时,可以编写一个关于解谜的故事,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揭开谜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第三,激发思维探索。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情境,鼓励学生亲自解决问题,以激发其思维探索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数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建一个符合特定规律的音乐节奏序列。这样的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6.加强演示示范

一是制作生动教具。通过制作生动的教学工具和模型,能够生动地展示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比例和比例线段时,教师可以使用彩色绳子表示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概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二是拓展实际应用。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实际案例,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卧室平面图,计算墙壁的面积和地板的周长。这样的实际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三是制作数字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教师可以制作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视频和交互式演示,以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角时,可以制作一个交互式的角度测量工具,让学生通过拖动虚拟角度仪器来测量不同角度。通过制作数字化资源,教师可以使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通过添加趣味元素、强化实用性案例、增加启发性思考、加强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