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传承京剧的三重维度

2023-04-18

文化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京剧传统艺术

张 岩

引言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自强”的核心概念,并在报告中要求文化工作者“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自信”,到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的“兴文化”,再到如今“文化自信自强”,一次又一次地引领文化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之一,是国内外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统剧种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京剧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文化名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京剧艺术家和从业者要把握好时代洪流,乘着“文化强国”的“东风”,做到守正创新,推动京剧实现全方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价值观创作具有鲜明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京剧作品。

一、历史维度:传承京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传承京剧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京剧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3],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具有深远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综合性,为世界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自信和自豪,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首先,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京剧的剧本多取材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这些经典作品深受中国古代哲学、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浸润,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京剧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其次,京剧具有丰富的表演元素,综合了包括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京剧的演员需要具备音准、唱腔、舞蹈动作等多种技能,这种多元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的特点。最后,京剧的华丽服饰和精致妆发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传承至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角色服饰和化妆在京剧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令观众沉浸在古代中国的文化氛围中,也传递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

通过弘扬京剧,中国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使世界各国的戏剧爱好者,甚至普通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传承京剧是文化自信的现实表现。在国际舞台上,京剧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这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京剧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同时,我国政府不仅大力支持京剧的传承和发展,还鼓励京剧的国际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积极的态度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京剧独特魅力是百年历史的沉淀

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认同[4]。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从地方性的表演形式逐步演变成为在当今时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信与魅力的一面旗帜。

京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1790年)。在当时的北京,各种地方戏曲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戏剧风貌。这个时期,梨园戏班成为了当地最受欢迎的演艺形式之一,其中的元曲和南戏等元素对京剧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虽然京剧在北京诞生,但是由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固定的名称,或称二黄、皮黄、乱弹,最终京剧之名在上海初定[5]。到了19世纪中期,京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最为显著的是来自四大名旦之一的程派,它对唱腔、表演技巧进行了独特的发展,为京剧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此外,杂剧、昆曲等元素也逐渐融入了京剧的演出中,丰富了其表现形式。

20世纪20年代左右,京剧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以梅兰芳、尚小云等为代表的一批表演艺术家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使京剧在表演、音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进入20世纪60年代,京剧剧本也开始引入一些现代题材,如耳熟能详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这些剧目使得京剧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与时俱进,更好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京剧在国际上也开始受到瞩目。一些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京剧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高峰的代表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艺术特色以及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京剧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二、现实维度:传承京剧的现实挑战

(一)社会变迁对京剧的影响

京剧艺术在当代社会遭遇的挑战,不是京剧自身的艺术内涵贫乏化所致,而是由于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6]。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现代化进程,许多乡村和小城市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这使得京剧的传统观众群体逐渐缩小,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由于受到现代生活的影响,许多年轻人更喜欢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此外,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京剧被视为高雅艺术,是社会上流的象征。然而,随着流行文化的兴起,京剧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被视为“老土”或“过时”的艺术形式。虽然也有部分京剧爱好者对京剧进行再加工后,在短视频平台播放,但其受众往往是年纪中等偏上的居多,无法吸引当代青年。最后,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也对京剧产生了影响。随着消费者对娱乐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京剧的经济价值逐渐下降,导致许多京剧团体面临经济困难,甚至解散。

(二)现代科技和媒体对京剧的冲击

首先,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京剧的传播。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媒体形式丰富多样,观众的注意力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吸引,而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种环境下难以发挥其独特魅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观众可能更偏爱轻松、易消化的娱乐形式,这使得京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观众流失问题。其次,现代科技和媒体的便利性也使得观众对京剧的接触减少。以前,去剧院看一场京剧是很普遍的娱乐方式。而现在,科技媒体的发展让人可以在家就能观赏各种节目和电影,使得到剧院观看京剧的人数有所减少。在人们习惯即时满足的新时代,会选择在剧院看一场耗时长、节奏慢的京剧演出的人越来越少。

(三)教育体系中京剧传承的问题

虽然有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认识到京剧的文化价值,积极开展京剧教学和普及活动。通过组织京剧表演、讲座和研讨会使学生了解并欣赏这一传统艺术,但京剧在教育体系中的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别是实用主义的盛行,部分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学、成绩、升学率,而漠视京剧以及其他传统文化艺术,这样很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课程设定上,传统文化艺术被边缘化,京剧的学习教育往往被忽视。教育体系中更多的是注重应试教育,而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这样的体系设置使得学生接触和理解京剧产生了难度。另一方面,即便在一些学校开设了京剧课程,但往往受限于师资和设备等条件,京剧教育的质量和深度仍有待提高。很多时候,京剧教育局限在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上,而对于京剧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理论等深入内容探讨不足。由此,京剧在教育体系中的传承问题不仅可能导致年轻一代对京剧的了解程度不高,甚至可能形成对京剧的误解或偏见,从而影响京剧的长期发展。

三、实践维度:传承京剧的路径探析

(一)教育推广:将京剧融入校园文化和课程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传承与推广离不开教育体系的支持与引领。将京剧融入校园文化和课程是实现京剧传承的有效路径。首先,应在中小学阶段将京剧纳入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开展校园京剧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京剧。例如,在音乐或艺术类课程中加入京剧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艺。其次,可以通过校外合作,邀请京剧专业团体或艺术家来校进行演出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通过互动和实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认知。再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的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文化活动。如可以组织京剧社团,举办京剧主题的文化节,开展京剧知识竞赛等,形成校园内外共同参与的京剧文化推广氛围。此外,高校也可以在艺术和文化类专业中开设京剧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的京剧人才。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社会输送一批有专业素养的京剧传承者和推广者。

(二)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京剧的传播和保护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京剧的传播和保护,也是实现京剧传承的重要路径。科技可以为京剧的传播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京剧的线上传播。如京剧从业者、爱好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平台,发布京剧的视频、音频和相关资料,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京剧。其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开发京剧相关的应用程序和游戏。例如,可以设计VR京剧表演,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京剧的表演艺术,在娱乐的同时深入了解京剧的历史与发展。再次,数字技术也可以用于京剧的保护和研究。可以对京剧的经典剧目、表演技艺等进行数字化记录和整理,为京剧的研究和传承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保证京剧剧目、技艺不会遗失。此外,也可以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京剧的表演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例如,可以尝试将现代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京剧的表演中,丰富其表演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方面,早在1963年艺术工作者就做出了大胆创新,创作者将西方芭蕾语汇与中国武术的多种元素、中国南方民间舞相结合,并将京剧动作“倒踢紫金冠”巧妙融入进去,创作出了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红色娘子军》。

(三)市场开拓:探索京剧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

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要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就必须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首先,京剧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京剧演出主要依赖于剧院和票务收入,但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和观赏需求,可以考虑与其他商业模式结合,例如开设京剧主题餐厅、京剧体验馆等,为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让观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京剧特色。其次,京剧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可以邀请当红明星参与京剧的演出和宣传,提高京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制定更为精准的市场策略。同时,京剧可以开拓线上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线上演出和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京剧要把握时机,利用“互联网+”趋势,开设线上直播平台,为观众提供实时的京剧表演,同时也为京剧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此外,京剧还可以开发周边产品和文创商品,如京剧面具、戏服、化妆品等,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同时也为京剧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渠道。

(四)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

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京剧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繁荣和发展。首先,京剧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例如与现代舞、流行音乐、时装设计等进行融合,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这样既可以保留京剧的传统元素,也可以引入现代的创意和设计,使京剧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其次,京剧要加强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组织京剧海外巡演,将京剧带到国际舞台,与世界各地的观众分享京剧的魅力。同时,也邀请外国艺术家来华参与京剧的演出和创作,实现艺术的互鉴和交融,在思想和审美的碰撞中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剧目。此外,京剧还可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如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探讨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路径,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和支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成功经验,为京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现实启示

猜你喜欢

京剧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京剧表演开始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我的京剧之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