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素养提升中的作用

2023-04-18马千珉周建萍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指导者个体情感

马千珉,周建萍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是一种融合音乐、舞动、绘画、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表达性艺术治疗强调非语言的肢体、情感表达与抒发,通过整合多种感官刺激,为参与者积极探索自我潜能、自我表达和个人兴趣提供了机会和环境[1]。从学术领域来说,表达性艺术治疗以心理学和艺术学作为理论基础,归属艺术心理学范畴。它以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作为媒介,灵活地运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的理论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艺术表达为媒介的心理治疗方式,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并以此来保障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整合性特质

1.个体内外交融的整合性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多种多样,绘画、音乐、舞动、游戏等都属于它的范畴。但它不同于专业艺术传达,不追求表达上的专业性、审美性,而是更专注于心理体验上的真实性与心理治疗上的实用性、效用性。换言之,它是艺术表达而不是艺术表演,更重于内在情感的体验和自我创造力的呈现,在表达中追求真实,并不在乎艺术结果的审美性。表达性艺术作为内在心绪与外在行为的结合体,是表达者心中所呈现出的一种意象,是一种融合情感的意境。“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2]表达性艺术作为意象的具象化具有独立的生命力,其所体现出的感知性及人性化色彩可以超越理性的认知。这种多重融合的体验是内心的展示,它“既可以在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手势中集中表现出来,也可以在人的谈吐、衣着、房间布置方式和运笔动作中表现出来,还可以进一步从人们发表的见解或对于某一事件所作的解释中表现出来”[3]。外部的表现是内在情绪的表达,内在情绪直接存在于外部艺术的动作之中。身与心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媒质,但它们在结构性质上具有等同性,且这两种等同性的特质融合为一体浑然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整体架构之中。

2.各种艺术形式和方法的整合性

对各种艺术形式和方法的整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不同于一般艺术治疗的重要特征。它不追求艺术表达的美与不美,而强调内在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这种艺术可以“从生活中摄取一刹那、一片段。给它灌注生命,给予完整的形象,从而成为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4],表现出不一般的心理意涵。在艺术治疗方面,传统的艺术治疗一般采取比较单一的艺术形式,而表达性艺术是对各种单一治疗形式的技术包括方法的整合。这种艺术疗法虽然从理论上可以细化为心理教育取向的艺术疗法、精神分析取向的艺术疗法、格式塔理论取向的艺术疗法等,但这些理论都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或侧重于问题的不同方面)所采取的不同叙述方式而已,在具体的表达性艺术治疗过程中,还是会相互融合与相互补充以最终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这种整合既体现在理论上的整合,也体现在具体治疗方法中,是全方位的整合,如个体与团体治疗的结合、多种艺术治疗手段的运用等。

3.心理资源与人格特质的整合性

表达性艺术倡导积极性关系的构建及对自我积极心理资源的发现。它体现在对大学生成长能力的培养、对情绪的体验和关注、对优势的挖掘和表达等。我国传统教育倾向于挫折类鞭策教育,而表达性艺术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借助各种艺术媒介激发大学生情感的表达,能够触发大学生对自我的发现和认同。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会面临困惑或迷茫状态,往往对自身情绪具有排斥感、回避感,希望能够自我消化。表达性艺术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的自我接纳度与认同感,将情感投射到艺术表达上,使得他们将内在情绪或意念化为艺术作品上的符号,将符号与情感结合起来,进而促使自我进行整合和缓解压力。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表达性艺术的推广空间更为多元化,既可以近距离接触,也可以进行远程辅助,更加凸显艺术表达的整合性。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化特点,指导者可设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体验主题,以达到因人利导的效果。例如,在艺术材料的准备上与表达空间的设置上,要体现出舒适性,要注重背景的配合与气氛的营造。指导者要有能力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质和心理困惑,选择不同的媒材和艺术手段。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非言语性沟通特质

1.绕过语言的防御功能

表达性艺术疗法是“一种非言语性的心理治疗技术”,主要通过艺术媒介的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介入,疏通求助者过往累积淤堵的身心情绪。这种沟通特质上的非语言性,有着语言所不具备的持久性。艺术本身具有慰藉心灵的作用,表达性艺术作品的存在可以给予人更长久的回顾并能够产生更深的洞察,能够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或情绪上的困扰,触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使得个体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在自我认知、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困扰,甚至很多学生存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焦虑等症状。有些大学生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警惕心强、安全感缺失,对语言咨询有阻抗性。另外,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抗压能力低、产生焦虑情绪快等特征更加深了语言上的抗拒感。表达性艺术治疗能够突破年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等限制,通过身体动作、感官体验、绘画、隐喻、冥想、吟诵等多种表达形式,绕过语言的防御功能,直接在负责直觉、情绪情感的右脑神经层面工作,同时指导者适时的引领与点化又强化了左脑在意识层面的觉察与整合。

2.发挥自我表达的天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但是抗压能力弱,容易迷茫、恐慌和对外界关闭内心世界自我。有些大学生不愿意用语言表达情感,却喜欢用肢体性语言或歌唱舞动或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表达性艺术作为载体,是大学生运用身体表达内心、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挖掘大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在表达、沟通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同的艺术媒介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表达自我的天性,使他们在安全的情境下进入自发性、自创性的自我表达之中。个体通过这种不需要语言的艺术表达,及其在表达中的进一步创造,能够更深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接纳自我。这种对自我的接纳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疗愈,是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的基本条件。表达性艺术使得外在之自我逐渐走向对内在之自我的探索。只有外在与内在的自我相融合,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才能建立起与他人更为亲密的关系。

3.体现自由表达的非逻辑性

“启于心,游于艺”,表达性艺术治疗是艺术对心灵世界的真正走入。它的情感性、想象性、非逻辑性以及无计划性的直接表达,实际上也在体现个体的一种线性逻辑,表象上的无序实际上是情绪上的有序释放。艺术所要传达的真正价值在于艺而不是技,而艺是创造、是真实情感的自由表达。表达性艺术治疗遵循的是艺的展现,体现的是艺术的真谛。音乐旋律的准确度、舞蹈动作的优美度、绘画笔触的和谐度等不是它关注的重点,它注重的是个体在借用艺术形式表达时情感的真实性、释放的程度性、精神的放松性、沉浸的投入性等。表达性艺术所体现出的非语言的表达实际上包含千言万语在其中,注重的是个体情绪的释放、情感的表达、人格的完善、自我的创造等,并以此体现艺术之于心理的真正价值。

4.在无意识中发现自我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用身体说话,用动作表达,用情感体验,这是个体的自由书写和思考过程。个体的身体动作和艺术创作不需要逻辑上的思维,不用刻意制定计划,不受任何外部条件的羁绊,而是处于精神的自由和情感的自如状态。表达性艺术治疗过程就是个体通过表达性艺术来展现无意识的自我,在展现中实现自我、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我内在的冲突得以舒缓,情感得以调谐,自主神经系统得以平衡,身体、心理和精神逐渐达成一致和谐。在充分放松与清晰的体感里,个体会从内在生发出真实、活力、充实与愉悦的感觉。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胜于千言万语。这不同于分析性、医学性的治疗,它是让个体从无意识中逐渐发现那个充满更高意识的自我。它既是个体的自我治愈,也是指导者参与其中的艺术心理教育。

5.以共情唤醒自我力量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非言语性共情能引导大学生体验深度的情感与联结,疗愈自我,和谐关系。指导者对大学生的深度共情是其工作的主要部分。指导者定位于自己的陪伴者身份,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是做一个安静的陪伴者,认真观察个体的表达过程,体会他的艺术体验。指导者以非语言的情感上的共鸣、体验上的感受来达到对大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被尊重的感觉。这种情境与能量能激发学生唤醒自我力量、觉察自我价值,使他们与内心的自己深层联结以达到自我悦纳的育心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指导者不是理论上的分析批评者,而是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者。面对需要帮助的个体,指导者不能窥探隐私,不要扰乱正在进行的表达和创作,要体现出对他们的信任、尊重与欣赏;在指导中要能够精神放松,发挥引导艺术想象、激发情感表达的作用,同时告知表达个体作为指导者自我的共情体验以鼓励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表达。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创造性特质

表达性艺术治疗将娱乐性、象征性与隐喻性等多种特征集于其内,创造性地营造出一个有趣的、真实的场域,在为大学生内在心理的冲突提供释放途径的同时也能够激发起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素质与心理素养。

1.促发生命原有的创造性

人类的创造能力与生俱来就拥有,创造性与心理治疗之间存在着共性关系。人作为最深刻了解自我的个体,其自身内部具有无限的潜力用于自我理解,而创造力是使得这种潜力被开发出来的主要因素。表达性艺术是对自我内心深处曾经迷失部分的找寻和唤醒,从而促发生命原有的创造性,并进一步解决内在心理的冲突,达到治疗的效果。对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在关注他们独特性的同时,要相信大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画”说自己、“图”表自我、“唱”出情感、“舞”动情绪中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性,使其成为心理治疗中主动的参与者、自然的自愈者。创造力能够使得内心深处的情绪状态得以表达,自我的情感体验得以激发,避免了心理状态失衡。

2.克服自我缺失的安全感

成长过程中的不安全感会在成人后不自觉地向外部投射,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容易在外在行为层面体现出过度敏感、过度在意别人的言行、对外界的过度期望和焦虑等,阻碍了心灵的自由与学业上的深入与创造。艺术表达过程中,对潜意识层面的导入、对深层人格的发现,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安全感缺失的状况。如舞蹈治疗通过身体的律动,会达到身体的自然性、心灵的释放性和环境的社会性的整合;绘画治疗通过手部的自由创作、脑部的无限想象,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享受创作所带来的美好情趣;音乐治疗通过声音、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融入,愉悦身心,培养美好的情感与情操,获得身心自由;游戏活动、心理剧等的团体治疗能够使得大学生自我在一个相对放松、好玩的环境中,通过团体的配合,释放心理压力,整合人际关系。这些表达性艺术激发了大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与内在的创造性生命活力,能够真正走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3.在理解与尊重中自我创造

在激发大学生内在自我的创造性上,指导者起到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指导者在辅导中主要以人为本,不以治疗为核心,重点关注的是对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的信任、尊重与启发。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指导者首先要评估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形成根源、呈现状态等。然后,指导者会创设一种平等、尊重、开放、共情的氛围,引导大学生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将自我困扰展现、解脱出来。他们是合作者与共创者,彼此信任与开放,同时保有界限。指导者对艺术表达中的大学生要发自内心地理解与尊重,接受他的各种形式的情绪宣泄,使得其能够释放自我和保持心理的畅通感。指导者在提问方式上要尽可能开放化,还可以播放适合于表达语境的音乐,使得个体能够在放松中发挥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以达到心理状态重建的效果。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大众面临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融、网络空间等多维元素的影响,尤其是智能手机的使用,使得他们在享受现代化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的人”与“真实的互动”,人类本能的感官之间的联结、互动被虚拟的网络空间所替代,这必然给大学生带来诸多的心理冲突、失衡与挑战。表达性艺术治疗所具有的丰富功能,适用于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广。这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身心发展的特定阶段与关键时期,高校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也为其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表达性艺术治疗充满隐喻性的个性表达,具有降低大学生的防范性、提升自我认知性、强化思想上的开放性等特点,所体现出的非言语性实际上是一种超语言的力量。在与指导教师相互体验、感悟、感动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状态不仅能逐渐趋于平和有序,而且能绽放活力、振奋自我、追逐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指导者个体情感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①
——基于目标理论
表达感谢的方式与时机对高职学生朋辈群体指导互助效果的影响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善倾听会提问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