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地理教学融合研究的学术态势分析

2023-04-18胡义聪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思政学科文献

胡义聪 王 晶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更多的研究者以课程思政为视角开展研究,一线教师开始以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为突破点开展教学实践。自课程思政研究起步发展以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最先得到国家重视,自2017 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推进开始,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并且开展了跨专业合作研究和拓展新研究方向。中学阶段地理学科的课程思政相关性研究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未来地理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不断挖掘中学地理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促进课程思政与中学地理教学有效融合、推动中学地理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一、文献数量与时间序列

在“中国知网”上以“地理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393 篇,选取了与本研究关联性较高的文献245 篇,从文献数量与时序、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关学科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与本研究关联性较高的学术期刊文献共119 篇,特色期刊文献86 篇,学位论文共40 篇。对2018 年-2022 年发表文献进行时间序列数量分析发现,国内对于“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大致可以以2020 年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2018 年-2020 年是初步发展阶段,2018 年和2019 年每年发布相关文献2 篇,2020 年增长至20 篇,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20 年-2022 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发表相关文献数量自2020 年的20 篇增长至2021 年91 篇和2022 年的158 篇,发布数量呈大幅度上涨。由此可见,自2020 年开始,国内研究者对于“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愈发重视。

二、论文作者地域分布

对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发现,对“地理课程思政”有所研究的研究者集中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其中以华东地区研究者数量最多,共计发表论文35 篇,所占比例为33.98%;其次为华南地区,共计20篇论文数,占比为19.42%;华中地区与华北地区数量相当,发表数量为15 和14 篇,所占比例也为14.56%和13.59%;西北地区共有6 篇论文数,占比为10.68%;占比最小的是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83%和1.94%。

三、研究主题分布

通过对检索到与本研究最具关联性的245篇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发现主要研究主题有“课程思政”“思政教学”“高中地理”“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等。通过上述主题的共现矩阵分析发现,占比最大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思政”,文献数量有12 篇;其次是“地理课程+课程思政”,文献有9 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主题共8 篇;“课程思政+地理教学”主题和“课程思政+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题分别有文献7 篇;“课程思政+地理学”主题和“课程思政+GIS”主题分别有文献5 篇;“课程思政+初中地理”主题文献有3 篇。归纳起来,研究主题主要为“高校地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初中地理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等几个方面。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研究方面

2017 年6 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2017年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课程思政”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首次被提出。高德毅、宗爱东(2017)基于上海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学界许多研究者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己关于“课程思政”定义的解读。

邱伟光(2017)站在高校课程的角度,认为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2]。陆道坤(2018)从课程思政的隐性与显性特点出发,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发挥思政的隐性、显性作用,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3]。肖香龙、朱珠(2018)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看到了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是有机统一的,总结出课程思政的内涵是在教学中要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使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有正确的方向[4]。王学俭、石岩(2020)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组成部分分析,认为课程思政是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各个元素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5]。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方面

关于“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与新的教学方法的结合、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具体案例设计、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等三个方面。谢凯(2022)以主题式复习为教学方法,提出主题式复习法要从教学环节、内容、素养培养和思政目标四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思政育人为引领,以地理热点事件“汤加火山喷发”为例探索高三地理复习课[6]。吕小璇等(2022)和黄秋怡等(2022)分别以具体案例来融入课程思政,前者基于区域认知视角,从全球视野、家国情怀以及小尺度工匠精神入手,提出了高中人文地理交通主题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素材与典型案例[7];后者分析了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及地理学科课程思政的特点,以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进行案例设计,以期将地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8]。王双等(2022)以东北三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例,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进行分析,认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应合理有效地开发乡土资源,并将其融入到高中地理课程思政中[9]。

(三)“高校地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方面

高校关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主要包含“深挖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等主要内容。在“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苏筠和王静爱(2022)的研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提出了“同课异构-分类指导”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构建了“情境创设-问题驱动”的融入方式和“教师引导-学生生成”的融入路径,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作业实践、学习评价等多个环节,形成“全程融入-拓展延伸”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10]。李松涛等(2022)从自然、人文、经济、旅游、资源、生态等地理学元素与我国取得的乡村建设成果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并且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保障措施、教学评价方面不断总结和改进,创建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1]。戚玉娇和张广奇(2022)从教学方法创新,将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从转变教学思路、革新教学模式和内容、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和加强课程思政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探索,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在园林景观规划领域应用的课程教学体系[12]。

(四)“初中地理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研究方面

“初中地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研究”主要有“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案例和课程思政融入乡土地理”等几个方面。刘永强(2021)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与方法,而讲解教学法、感知教学法、实际训练法是三种最主要的方法[13];龚湘玲和许诺(2021)从义务教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梳理初中地理课程中具有思政价值的内容,以“世界的聚落”为例,说明初中地理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的具体方法[14];王玮等从乡土地理资源出发,以四川琳琅山景区为例,通过分析四川琳琅山景区丰富的乡土自然资源、乡土人文资源,创设了具体的研学专题,以期引导学生关爱家乡发展[15]。

四、相关学科分析

通过一系列总结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地理课程思政”研究从2020 年开始愈发受重视,主要是涉及到地理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教育学科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体现在学前教育学、基础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终身教育学等领域;其中,基础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多,研究水平也相对较为成熟。地理学科的研究包括多个分支学科,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学、地理生物学、地质学、人文地理学等。其中与“地理课程思政”最具关联性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地理信息系统,也有少部分文献从环境地理学入手。除了教育学和地理学这两大学科,“地理课程思政”还涉及到一些其他学科,例如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

五、结论

(一)主要结论

1.通过对具有相关性的检索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关于“地理课程思政”的研究经历一个重要节点——2020 年,研究数量自此快速增长,愈来愈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地理课程思政”研究。这一节点的出现与国家政策和课程改革动态相契合。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6]并且在2020 年还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同年新修订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首次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目标立有许多要求都体现了思政元素,研究者抓住新契机,顺应时代课程思政新潮流,开始挖掘地理课程中思政元素,促进地理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发展。

2.地理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利于贯彻“立德树人”目标。育人目标需要凝结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而在地理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还能贯彻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地理学科特性决定了地理课程更需兼顾各个学科知识和方法,因此开展地理跨学科学习是地理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将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到地理课程中,不仅符合了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还能为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对于研究者地域统计分析后发现集中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其中以华东地区研究者数量最多。首先,研究者地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实力有关,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的研究者数量会更多,基数大;地区关于国家政策和教育改革等各方面关注程度会更高,有经济基础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新研究。并且“课程思政”的试点研究是从上海开始实施和推进,华东地区“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也会领先其他地区一步。

4.通过对“地理课程思政”相关主题内容和相关学科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涉及到地理学和教育学两大学科。其中教育学科的文献占比最大,分支下的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地理相关专业,相关主题有创新融合机制、理论研究、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创新教学模式等;而基础教育学科则重视具体的融合方法、路径和策略,注重课程思政与教学的实践研究,例如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前后的现状调查、提出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遵循讲解教学法和感知教学法等方法、梳理教材中地理课程思政元素并列举具体的课程设计案例等。

(二)研究展望

1.探索跨学科的地理课程思政模式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地理课程的多样性,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又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因此地理课程思政需要进行跨学科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维度和领域探究地理课程思政可行性,利用地理和其他学科的特性,实现所有学科协同育人的模式。

2.构建地理课程思政一体化体系

地理课程思政需继续在深度和广度上向下挖掘,不仅要将研究视角放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实施、课外教学拓展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纵向研究。并且地理课程思政还需要关注学段衔接,中小学不同阶段要根据学情分析,选择适宜的手段与方法,将课程思政贯彻至每一学段并且相互衔接融洽。

3.探索地理课程思政的具体方法

地理课程思政作为新的研究热点,不仅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理清课程思政元素与地理课程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的关系,还需要将研究落在地理教学实处,例如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课堂教学、挖掘具有思政意义的地理课程资源、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政元素等。

猜你喜欢

思政学科文献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