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重点地区发展经验的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4-18唐青青
唐青青, 玉 泉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 广西 南宁 530022)
0 引言
我国是香精香料资源大国,是全球天然香料主要生产国之一。国内天然香料资源分布十分广泛,由南到北均有分布,而其中又以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几个南方省份产量最大。尽管产量巨大,但是产业不强,不同省份由于地域及经济环境的不同,在香精香料产业发展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开展了深入研究,如: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文昱等以江西省金溪县为例,开展了香精香料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应从强化产学研协作机制、补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填补香精香料产业链缺口三个方面予以重点提升[1]。西南林业大学杨晓英等分析了云南怒江州绿色香料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应加强产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以及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建议[2]。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高波等分析了云南高原特色天然香料产业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创新机制加强市场引导、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立知名品牌等对策建议[3]。
广西香精香料资源丰富,全区共有香料植物90科140 属约600 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是我国大宗香料的主产区。为促进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针对当前广西香精香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从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园及产业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及市场推广、财政支持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国内江西、云南和广东等几个香精香料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加快推动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当前广西香精香料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广西香精香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八角、肉桂、茉莉花、桂花、松脂和樟树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但由于各方重视不够、资源投入不足和规划布局不到位等原因,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产品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
1.1 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缺乏,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近年来,国家工信部、林草局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 年)》《香料香精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多项关于支持香料产业发展的政策。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仅在《广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等综合性产业政策中提到支持香精香料产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技术攻关、品牌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还都缺乏实质性的专项扶持政策和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
1.2 财政投入强度不够,产业技术攻关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仍未设立香精香料产业财政专项资金,没有对香料产业人才培育、财政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香料产业科研立项少,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存在已久,技术研发经费主要依靠企业、科研单位的自筹资金,只有极少部分是通过科技项目立项并获得财政拨款。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通过自治区科技项目立项的涉及香精香料产业课题仅有16 项,立项总量占比只有0.13%,而其中仅有1 个重大专项,100 万元以上的资助项目仅有4 项,其他项目资助金额多在10~70 万元之间,立项资助金额总计仅为1 305 万元。
1.3 经营主体小、散、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近年来,广西香精香料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整体上看,从事香精香料生产、销售的经营主体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和普通合作社,如玉林市虽然有800 多家经营主体,但生产加工的没有上规企业,销售的上限企业也少。从专利分析数据和市场评价角度看,区内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核心技术的知名企业数量极少。数据显示,国内香精香料产业共检索到63 033 件密切相关的专利申请,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专利申请量仅有4 195 件,占全国总量的6.65%,占比偏低,可见研发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从全国申请人排名前10 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无一单位或个人上榜。从自治区内排名前10 的申请人来看,多为大学及科研院所,只有3 家企业上榜。从专利授权情况看,区内专利授权量为930 件,仅占区内申请总量的22%。从区内地市申请量排名来看,南宁市大幅领先,而其他香料主产区如玉林、防城港等地反而排名靠后,专利量与香料主产区地位严重不匹配。另外,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 年中国轻工业香料行业十强企业名单,安徽省上榜3 家,山东省上榜3 家,广西区内仅有桂林拓普香料有限公司1 家企业上榜。
1.4 产业科技力量单薄,中高端产品开发少、产业链短
广西壮族自治区香精香料产业的专业研究机构少、小、弱,促进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产业品牌建设滞后,多以原料和粗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资源比较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如若能将八角茴油、肉桂油深加工,制成苯甲醛、蒎烯和芳樟醇,则价格能提高2~4 倍,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会更受欢迎。但广西区内香料加工企业在提取、纯化、精制和结构改造等先进加工技术方面较为落后,缺乏产品认证、分级标准等,导致产业未能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在香料高价值产品(化妆品)领域,2021 中国轻工业化妆品行业十强企业名单显示,上海市有5 家企业上榜,浙江省、福建省分别有2 家企业上榜,而广西区内无一家企业上榜。从品牌影响力来看,以香水为例,国内知名香水品牌包括南京巴黎贝丽丝、上海佰草集和广州美顿等,广西区内无一知名品牌,在香料产品高端领域几乎属于空白。
1.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香精香料产业由于涉及面广、产业链条长,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迫切需要专业机构提供产品检测认证、信息金融和市场交易等各方面的服务。但目前区内很多香料产业优势地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较少,在信息化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等服务体系建设上较为滞后,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玉林国际香料交易中心虽然配套建设了玉林国际香料科研检验检测技术中心,但牵头单位玉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是公益事业单位,人员有限、各类业务繁多,能够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2 国内重点地区推动香精香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当前,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河南五个省(市)已成为国内香精香料市场主要的竞争区域,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予以大力推动,其发展香精香料产业的经验做法值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借鉴学习。
2.1 高站位谋划香精香料产业布局
江西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香精香料产业列为重点工程,并与国家林草局共建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明确香料香精是示范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产业布局中,将金溪、吉水分别划分为樟科及松类香料香精产业基地。广东省把香料产业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组,多次进行专门调研,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4]。云南省先后发布了《云南省“十四五”林草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 年)》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的路线和目标。
2.2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撑技术创新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组建了国家林草局木本香料(华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樟树国家创新联盟和国家林草局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香料香精产业博士工作站,并筹建金溪县香精学院。广东省组织推动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香料研究院及检测中心,如电白沉香研究院、沉香检测中心和沉香国家级区域鉴定中心等。云南省怒江州人民政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中交集团三方共同建立了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5],开展原料加工、香料产品开发以及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研究。
2.3 重视加强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
广东省建设了广东香都(电白)香精香料产业园,推动香精香料产业链条不断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创建了集种植示范、产品加工、科技研发、贸易流通、文化创意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沉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瑜丰沉香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西省金溪县是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国家林木香料生物产业基地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香料产业专业园区。同时,江西省创建3 个香精香料类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布局1 个建立森林药材(龙脑樟)科技示范基地。此外,江西省共创建香料香精类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 家,创建香料香精类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2 家,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4 注重加强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
江西省在举办的林业产业博览会中设置了香料香精展区,强化品牌营销推广,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建立了可全产业链展示的香料产业特色香谷小镇,创建了工业研学游基地,并且基地同时也是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积极申报沉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棋楠沉香地理标志[6],并通过举办沉香文化节、建立香料抖音直播基地、打造香料国家级旅游景点、建立香料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立香料博物馆、建立香料公园和打造香料品牌街区及村镇等方式,加大广东香精香料产品市场推广。
2.5 加大香精香料产业财政支持
为破解制约香料香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瓶颈,江西省林业部门对公益林进行调整,将原料林纳入造林补贴,加快香料原料林的建设步伐。广东省财政预算安排研发基金,对香料产业人才培育、财政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
2.6 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云南省采取“资源禀赋专业化+电商物流园区共享”的方式,构建出政府调控、龙头企业/基地带动、农户参与、资源信息共享四位一体的集群模式,集成种植、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实现了生产要素和产品的高效流动。江西省打造了香精香料产业链“龙头企业+林场+基地”的特色模式,助力香精香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 加快推动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增强香精香料产业发展技术支撑
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在香料良种选育、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控、高质提取、工艺设备、产品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开发等关键方向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一批香料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7]。组织推动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国际香料产业研究院、建设自治区级香料重点实验室、组建香料创新联合体、建立香料研究院及检测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香精香料产业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示范推广等环节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提升香精香料产业精深加工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产品竞争力。支持广西玉林、防城港和北海等地开展木本香料种质资源收集利用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八角、沉香、肉桂等香料种质资源基因库、采穗圃、育苗基地建设和良种审(认)定工作。支持标准化香料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推动香料产业标准制定。
3.2 实施创新主体扶持行动,做大做强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集群
设立推进香精香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实施“一业一策”[8],根据广西区内香精香料产业发展全景图和系列清单,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香精、调味品、食品和日化等方面的龙头企业、补链企业和优质项目,将产业链向食品药膳、日用日化等领域拓宽延伸,形成完整的香精香料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入桂。加快制定出台推动广西香精香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强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扶持,争取培育出一批规上企业、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对产值首次突破50 亿元、10 亿元和5 亿元的规模以上香料加工企业给予等级奖励。
3.3 实施专业人才引育行动,赋能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候鸟式”聘任[9]、“离岸式”研发和“巡回式”服务等柔性引才模式,汇集产业发展所需各类创新人才。通过人才带项目或以项目带人才的方式,引进一批知名的香精香料产业精深加工领域科学家及团队。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梳理“企业人才需求清单”,推动区内高校采取产教融合、灵活可行办学模式,加强香精香料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构建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3.4 实施产业环境优化行动,打造香精香料产业创新发展优良生态
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香料产业人才培育、财政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将八角、肉桂等林源香料新造林优先纳入中央造林补贴范畴给予补助。加大对八角低效林改造、园艺化管理技术、林下套种中药材技术、肉桂密植以及沉香结香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引进培育集聚一批技术检测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为香料市场交易各方提供检测、咨询、推介、经纪和估价等服务。建设国内国际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建立香料网上直供交易系统,形成统一交易、统一结算、统一质检和统一配送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3.5 实施品牌培育推广行动,全面提升香精香料产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10],积极培育香精香料系列产品品牌,搭建香料产销合作平台,助力更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香精香料产业在品牌的引领和赋能下高质量发展。支持举办国际香料产业博览会,并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展,在招商招展、宣传推介、办展组织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香精香料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芳香健康文化旅游业,打造香料国家级旅游景点、建立香料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4 结语
随着国际著名香精香料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国内香精香料制造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作为著名香料产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广西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香精香料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布局规划、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自主提升技术水平、加快研发高端产品和打造区域高端品牌,才能确保广西香精香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在带动广西区内林业经济的发展和山区农村经济的繁荣上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