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2023-04-18黄展翔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数字化

黄展翔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制造企业纷纷由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转变为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及生产效率,并通过产品质量及价格优势,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及定制化需求。因此,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万物互联,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制造业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1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

1.1 是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关键举措

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平缓,促使市场环境及发展条件均发生较大改变,亟需创新经济增长模式,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有升。为了防止经济增长水平停滞不前,需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普及,社会生产及大众生活逐渐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技术、生产模式及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制造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深入融合,能够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10 年,美的集团身为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受到市场经济影响,利润水平逐渐下降,并表现出明显的资源驱动增长状态,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集团开始着手转型,创新经营模式,经过多年努力,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由过去的粗犷型资源驱动经营模式逐渐向数字驱动的精益型经营过渡。数字化转型前,美的集团市场价值不足1 000 亿元。转型后,市值快速超过6 000 亿元。

1.2 是稳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主要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不仅产业分工更加复杂,产业链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制造行业生产经营中,原材料及零部件来自于不同国家及地区,产品开发、设计及市场营销覆盖世界各国,流程更是复杂多样,上下游产业链及各个供应部门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链通过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创新改革,从而逐渐实现中高端发展目标,并且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强传统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1]。另外,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柔性化以及定制化服务,创新产品开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等业务流程,提高质量水平,扩大经营利润,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1.3 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手段

过去,国内制造业始终无法做大做强。新的发展阶段下,制造业不仅需要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长问题,而且受土地资源以及碳排放等环境问题的限制。现阶段,我国逐渐由以往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因此,亟需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生产模式代替传统制造业生产创新,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水平,由生产型发展成为服务型制造,推动数字创新逐渐延伸至生产层面,由“制造”转变为“智造”[2]。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制造业在传统的制造优势中融入智能化、网络化及虚拟化,不仅可以实现灵活生产,而且能够避免盲目生产。例如,汽车制造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优化、模拟和评估整个生产流程,能够快速实现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生产目标。通过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化、柔性化以及智能化生产模式,助力国内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助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尚存在偏差

传统行业通过与IT 行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借助数据信息传递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制造企业的业务模式受到新技术影响而不断发生改变,这就要求制造业在保证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也注定了数字化转型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完成,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但大部分制造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缺乏正确认知,不仅未进行系统规划,而且没有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甚至个别制造企业将信息化创新当作数字化转型,认为此类工作属于信息部门的业务范畴,只要具备足够的信息技术人才便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由上而下达成统一,构建新的文化认知,并且要求各部门能够紧密配合,由财务管理、客户服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以及加工生产等多个环节出发,建设数字化发展机制。假如认为数字化转型就是信息化改造,只是信息部门的工作,将导致各部门沟通不畅,甚至造成数字化转型以失败告终[3]。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技术融合创新。同时,通过战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创新升级,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技术创新理念要求,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2.2 数字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

任何企业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都需要同时具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在内的硬件及软件设施。如果企业仅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在业务流程中加以应用,缺乏合理的应用场景,必然导致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摆设。制造企业对于资产有较高的要求,若不能找准数字化转型出发点,单纯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必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资金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现阶段,国内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对于业务改进不够重视,因此,投入与产出形成较大的差距。

2.3 数字化转型缺少理论指导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离不开前瞻性理论指导,诸如核心技术、保障措施、发展战略、落实方案以及应该遵守的原则等,要通过大量实践研究,探索业务创新发展的最佳途径,总结其中最具普适性及通用性的因素及特征[4]。另外,大部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并不会进行系统性规划,没有从整体层面进行考虑,在落实途径及时间规划方面有所欠缺。现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普遍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化方法应用层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缺乏了解。假如理论指导不足,将导致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失误,不仅会增加投入成本,甚至可能导致转型失败。

2.4 “数据孤岛”尚未打通

优秀企业通常将网络作为工具、数据信息作为桥梁,构建人与机器智能融合的价值共同体。因此,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期间,不但需要实时收集数据信息,而且需要针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企业制定发展决策提供重要支持[5]。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通常存在多个信息系统应用于不同软硬件平台的情况,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缺乏联系,企业信息成为“数据孤岛”,无法在内部系统中共享,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各个系统收集到的信息不断累积,对信息进行整合面临较大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复杂,最为典型的原因便是企业使用数据信息过程中缺乏全局观。

3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路径

3.1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数字基建和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及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如宁夏、甘肃及云南地区,不断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利用数字技术为产业转型提供助力,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增长。

1)整体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完善互联网骨干直联点、5G 基站以及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工作,在当地经济发展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重要基础。

2)助力主导产业创新升级。为龙关头企业的重点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实施技改专项工作,促进传统制造技术及设备创新改革,推动主导产业逐步向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2022 年,甘肃省印发《关于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运营的若干措施》,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在兰州市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程,推进海亮集团、兰州石化以及金川集团等“智改数转”建设速度,实现超过300 个以上“三化”改造项目协同发展,通过兰州数字化工业园区建设,提升石化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

北京、安徽以及天津等城市数字化发展处于较高水平,借助科研资源优势攻克技术创新难关,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构建服务产业集群,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创新。

1)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可以通过“揭榜挂帅”或者重点项目牵引等方式,为行业龙头企业引导构建创新攻关联合体提供足够支持,解决关键技术不足的问题。

2)构建数字服务主体。加大工业软件及信息技术开发力度,吸引工业互联网平台或企业参与,强化数字化建设程度,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3 塑造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基础再造和技术应用推广

当前,我国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城市已经建立了规模完善的产业体系,在对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升级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推动众多传统产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基础再造能力。将传统企业设备联网与企业上云有机结合,借助数字技术,能有效规避企业业务的不良因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转型速度发生了质的突破。

2)充分彰显引领性价值。在加大培育产业链主力度的同时,制定可行的推广、协同机制,为各区域内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了更多力量。例如,江西省实施了制造业基础再造转向工程,打造出诸多制造业“数字领航”“小巨人”等优秀企业,为江西省谱写了全新的篇章,进一步增强了江西省各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4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高制造业全环节数字化水平

我国工业发达省份中,以广东、浙江以及江苏为最,借助先发优势稳定数字化产业基础,丰富创新资源,经过系统规划,多项举措并行,促进制造业新态势、新模式全面发展。

1)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以及区块链作为基础,深入研究新型技术,布局数字技术发展新路径,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引导。

2)组建优势产业链条。促进各地区优势产业升级转型,全面升级生产设备,并完成技术改进,提升工业土地资源价值,体现大型集团企业优势,补充千亿级企业储备力量。

3)强化产业链及供应链数字化水平。建设优质产业链系统,并持续进行优化和完善,引导产业链主企业的技术、数据及标准向上下游延伸,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合力。如广东省全面推进量子科技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发展多个亿万级别的产业集群,将“链长+链主制”作为出发点,借助行业领军企业吸引更多配套企业,体现龙头企业的优势特征。

4 结语

现阶段,世界经济下行,制造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临生存危机,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充分体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平稳过渡的主要途径,能够促进国内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领发展先机。

猜你喜欢

制造业转型数字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