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综述

2023-04-18刘阮悦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研究现状文化自信

刘阮悦

摘   要:乡村振兴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深化农村综合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文化是为乡村振兴“塑魂”的系统性工程,文化振兴的本质在于寻求真正有效的办法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文化自信颇为关注且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是对于从农民角度出发对文化自信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的成果进行大致梳理,从农民文化自信的内涵、现状、意义以及提升对策这几个研究命题出发寻求研究待完善点,以期为农民文化自信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文化自信;研究现状;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044-03

一、研究现状评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贯穿于经济政治发展的始终,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演进中,彰显农民的重要性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视域下研究农民文化自信对于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更好地落实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民文化自信,查阅相关文件的同时在全球学术快报APP进行了主题检索。截至目前,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词进行查找相关论文有33 384条,以“农民文化自信”为主题词进行查找则只有78条,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关键词查找有3 313条,在以“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文化自信”为主题词进行查找时,其相关文献结果也只有3条。从时间来看,2019年中下旬才出现了关于 “乡村文化振兴”与“农民文化自信”相关的论文。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使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来源为国家重要门户网站以及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论述著作,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人员主要是学者、教师、专家以及硕博研究生,他们主要是文化研究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背景的人。

由此可见,从纵面来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水平方向上来看,对于农民文化自信研究的却不是很多,因此加强农民文化自信的研究十分必要,对于农民文化自信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一)乡村文化振兴相关研究

农民文化自信是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上所细分的研究点,根据目前阅读关于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文献,相关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期刊、论文、报纸上,关于乡村文化振兴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文化建设与家风建设”“乡村公共文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乡村文化产业”“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文化与旅游”“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等问题已有许多论文、期刊进行讨论,现如今其中的一些话题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和前沿热点。对于乡村文化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细分。

1.关于“文化”的内涵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不同的学者关于文化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陈先达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是自然物与社会存在的分界线[2];费孝通认为,文化具有“人为”“为人”的特点,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又能为人服务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3];有的学者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还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的概念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2.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定义研究。对于不同的乡村文化内涵,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吕宾、余睿将乡村文化定义为以农民为主题,以乡村社会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型[4];宋小霞、王婷婷将乡村文化定义为乡村振兴的力量之“根”和发展之“魂”[5];范建华、秦会朵将乡村文化定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于村民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有力抓手[6]。

(二)关于农民文化自信的研究

农民文化自信是集优秀文化的坚定认同、自身文化的理性信仰、对民族自豪心的理想明确于一体的高尚感情。乡村的现代化与农民的意识形态具有密切关系,乡村文化繁荣的根本就是农民文化的自信,如若农民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都不认同,乡村文化振兴则步履维艰。

1.文化自信的内涵研究。作为个体的农民,从垂直方向看根植于家庭,根植于宗族;从水平方向上看,则是与自己所在的集体相连与社会相连,并且与乡土相连。文化自信是基于某一文化事项的深刻领悟与高度认可而形成的自豪感和自觉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核心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关于文化自信的概念,邵芳强、魏晓文将文化自信定义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集体精神状态[7];刘林涛将文化自信定义为一种对象性认知、反思、批判与认同的社会价值选择与建构过程[8];云杉将文化自信定义为国家和民族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9]。

2.农民文化自信内涵的相关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内涵依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是文化自信在农村地区的衍生分支,是将农民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来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秦慕兰将农民文化自信定义为对农耕文化、乡村伦理文化、乡村振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心和认同感[10];吕宾等人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将农民文化自信定义为群体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乐观的信心[4];沈一兵基于乡村文化角度将其定义为根植于农村而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共同体[11]。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

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交错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农民是文化甄选、认同、传承的原点,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从上而下赋予乡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农民文化自信则是以农民为出发点,通过依托农民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创造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农民对乡村文化自下而上的认可寻求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衔接的关键点,赋予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意义。

1.培育农民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出现不少的现实问题。夏小华、雷志佳从主体层面指出儿童群体对乡村文化缺乏兴趣、青年缺少坚守信心与决心,老年人有心无力[12];赵梦宸指出,许多农村地区面临文化体制不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不足、文化建设评估机制不合理等问题[13]。因此,培育农民文化自信是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乡村振兴不可缺位的关键。

2.培育农民文化自信是对优秀文化的坚定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农村发展的“王牌资本”,有的学者将乡村传统文化定义为现代乡村发展的“风向标”,有的学者认为农村优秀文化是现代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媒介,有的学者将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农民的精神家园。认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长远之举。

3.培育农民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发展理想的明确。中华文化厚重悠远,文化发展的目标首要就是要使国民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有的学者将文化的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有的学者将乡村文化自信与国情相联系;有的学者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有的学者将文化自信与民族兴衰和国运沉浮相联系。文化事关国家发展,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需要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反思、比较、展望,正确地看待文化,做到文化自信才能着眼将来。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文化振兴是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的关键,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维持风清气正、遵德守礼的乡土文明的重要方式,也是事关全局性的重大举措,要通过人才、教育、产业、公共服务来协同发力,综合提升农民文化自信。

1.人才队伍建设与农民文化自信相衔接。大部分乡村地区的“痛点”和“难点”不在于基础薄弱,人才匮乏才是关键问题所在。杨旸认为,要通过教育培训、吸纳利用和挂职借调来对村级人才进行培养[14]。卞文忠认为,通过外部引进人才、内部培養人才来打造高素质人才[15];罗俊波认为,要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16]。

2.乡村教育与农民文化自信相衔接。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并且只有依托于教育才能稳固自信从而实现代际传递。有的学者认为要吸引乡村本土毕业的大学生扎根乡村来进行教育;有的学者认为要抓住民族特色转化为教育资源,建立个性的区域特色教育;有的学者认为要建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体制来评估农民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要在青少年心中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来为乡村振兴培养栋梁之材;有的学者认为通过建立乡村文化教育基地——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民俗馆来丰富乡村教育。

3.乡村产业与农民文化自信相衔接。农民文化自信的培育和维持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乡村文化产业是促进农民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口袋富”自然“自信足”。有的学者认为要立足于当地独特资源优势来发展产业;有的学者认为要优化乡村产业配套服务机制来整合发展资源;有的学者认为通过农民来发展好产业;有的学者认为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优化。

4.公共服务与农民文化自信相衔接。公共服务是保障群众生活,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有的学者认为通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来优化公共服务;有的学者认为通过正确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来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有的学者认为要树立“共享理念”来落实公共文化发展;有的学者强调“普惠”乡村公共服务来保障不同人群的个别化需求;有的学者从创新农家书屋的视听服务形式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文化效能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从搜集的相关文献资料来看,对于农民文化自信的研究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但依然还存在许多待完善点和可挖掘内容。首先,农民文化自信的概念在不断地被丰富,农民文化自信应包含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践行,面对与城市文化相碰撞时坚定的信念和理性的文化态度,以及对于我国未来农文化、农文化自信的常态化等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后续可进一步再做深入研究。其次,对当前农民文化自信现状的发展情况既有初步分析,但是自信度不高,少数存在文化消极与缺失的现象。针对这一方面,目前许多学者都是在从大环境进行分析,从农民自身的主观研究角度出发的并不丰富,主观的方面在后续研究中做深入讨论。最后,针对农民文化自信培育路径和对策的相关研究理论比较完善,有的学者提出的观点对于今后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一部分,后续应将深入农民文化自信本身解读,通过改革农村文化体制、加大文化普惠性供给、优化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以及文化质量供给朝着“高、精、尖”角度,甚至农文化输出等措施纳入研究行列,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研究参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2]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费孝通.费孝通全集(第17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4]   吕宾,俞睿.乡村文化自信培养困境与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18,(4):66-73.

[5]   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6]   范建华,秦会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J].思想战线,2019,(4):86-96.

[7]   邵芳强,魏晓文.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50-54.

[8]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2):56-60.

[9]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10]   秦慕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文化自信的培育[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6.

[11]   沈一兵.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危机及其文化自信的重构——基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J].学术界,2018,(10):56-66.

[12]   夏小华,雷志佳.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中州学刊,2021,(2):73-79.

[13]   赵梦宸.以农民为主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J].人民论坛,2019,(11):68-69.

[14]   杨旸.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J].人民论坛,2021,(16):72-74.

[15]   卞文忠.别让“人才短板”制约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1):76-77.

[16]   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J].人民论坛,2018,(30):72-73.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Farmer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u Ruanyue

(School of Marxism,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311, China)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major strategy of the party to deeply describ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the ne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tage. It is the general starting point for solving the “three rural” problems. Culture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sculpt the soul”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essence of revitalization is to seek real and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farmers. In recent years, academia ha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very fruitful, but the research 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is paper roughly sorts out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seeks the research points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connotation, curr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armer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farmer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farmer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research status; path

[責任编辑   文   欣]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研究现状文化自信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