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批判、重塑与践行

2023-04-17王澳卫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全人类普世

王澳卫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43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①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18(0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层面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道路,并在理论层面提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了对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的扬弃。深入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批判和超越,不仅可以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二者之间的界限,而且可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加坚实的价值支撑和价值指引。

一、批判:西方“普世价值”的文化基因与根本缺陷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宣扬存在超阶级、超国家、超历史,以及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体系。其实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在西方独特的文化基因下孕育产生的,本质上是为西方资本主义服务的。

1.西方“普世价值”的文化基因:抽象人性论

从阶级立场看,西方“普世价值”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资产阶级的理论工具。“普世价值”发端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普世主义”(universalism),形成于17-18 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定型于冷战结束后。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打破封建等级特权,也为了争取广大无产阶级的支持,大力弘扬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宣称其是一种超越阶级和种族的共性观念。客观来说,这些思想在当时对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意识形态,其本质仍然是为资产阶级这一统治阶级服务的,广大无产阶级不仅无法享受社会物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还要受到资产阶级的思想控制与奴役。

从方法上看,西方“普世价值”将西方社会发展的总体比较优势错误地、片面地归因为西方那套自由民主观念和制度,而选择性地忽略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资本在原始积累中的血腥暴力。例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描述资本原始积累时,总是将其描写为资本家通过辛勤劳动积攒货币财富的田园诗般的过程,但“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2.。这些学者力图把西方现代化形成的制度描述为“合理与永恒的自然存在”,把西方的现代化进程美化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范本,把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嫁接”成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让受众产生“现代化=西方化”的理论错觉。

从内容上看,西方普世价值在内容上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进过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纳更多内容。在哲学基础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杜林的“永恒真理”可以说是普世价值的最初萌芽;在现实内容上,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民主、人权”,19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20 世纪冷战过程中形成的宪政民主、反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都从不同角度为普世价值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普世价值不是单纯的一个来源、一个学派的观点,而是西方自近现代以来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继承与发展,是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意识形态的集合体。

2.西方“普世价值”的逻辑线索:形而上学世界观

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是以形式逻辑为依据,在绝不相容的对立中来思维,最终会导致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西方“普世价值”就是依据形而上学世界观推导出的一套所谓的“永恒真理”。

第一步,根据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实践,从每个具体个体中抽象出“共性”作为事物的“天赋本性”。西方“普世价值”奠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出于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和进行商品交换的需要,把每个人都预设为“理性经济人”,并把这些特质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将之表述为上帝在创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人的“自然本性”,即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不会因为不同国家、民族乃至文化习俗的差异而有所改变。

第二步,在社会领域进一步推广抽象人性论。在经济领域,人们一方面作为原子化的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私利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换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看似平等的交换实则是“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本质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意识形态幻象。在政治领域,则力图向全世界推广西方的政治模式,认为无论何种政权形式(君主制、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都必将走向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这一制度则是“人类政体的最终形式”。

第三步,把“抽象个体”组成的抽象模型奉为全人类通行的普遍法则,并以此作为衡量和评判现实世界的最终标准,把由此构造的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人类社会唯一合理的秩序。此外,少数西方国家还以普世价值为口号,对不符合这一套规则的个体进行渗透乃至打压,力图按照少数国家的价值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出整齐划一的世界秩序,使普世价值沦为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政治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

3.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缺陷:概念优先于存在

西方“普世价值”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也暴露了自身的一系列缺陷,具体体现为思维范式上的绝对主义、认识论上的独断论和社会历史观上的静止论,在其形成过程中也内在地包含一定的思维范式和理论前提。

西方“普世价值”在思维范式上体现为绝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的概念,它与社会环境、历史时期、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西方“普世价值”则将自身鼓吹为“一种为普天下所有的人共同接受并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亦即普遍适用、永恒存在的价值”③汪亭友.“共同价值”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J].红旗文稿,2016(4):8-10.,其背后是概念先于存在的理论预设。人类社会作为不断发展的社会,根本不存在所谓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体系。

西方“普世价值”在认识论上体现为独断论。西方“普世价值”以世界的自我对立和自我分裂为前提,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已经穷尽对世界历史的真理性认识,不仅默认了自身价值的先天优越性,还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绝对霸权,对其他国家文化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妄加指责,其本质是“用编造神话的办法,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是一种单向的认识独断论。

西方“普世价值”在社会历史观领域体现为静止论。西方“普世价值”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外化形式。但西方“普世价值”鼓吹的许多内容,诸如自由、民主、人权等,大多来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实践,在今天已经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当代西方的意识形态家仍然将“普世价值”鼓吹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无视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和当代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企图用形式逻辑的概念来超越社会历史现实。

二、重塑: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多维优越性与创新性

2015 年9 月28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这一理念,其现实基础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困难与挑战,其价值取向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其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1.现实基础:共同价值直面全人类共同的困难与挑战

全人类共同价值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现实难题与挑战,这一论述不仅在理论上对西方“普世价值”形成了强有力的批判,破除了单一话语垄断下的虚伪概念,更在实践层面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了新的价值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期盼。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和平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和首要之维,直接建立在人类的生存需要之上,而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质量。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却表明,资本在成为统治世界的主宰性力量后,不仅加剧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更大的战争风险,还给人类带来了“整体性的生态危机和有足够毁灭自身能力的核战争”④吴宏政.永久生存:21世纪世界历史的存在论基础[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9.两大新的挑战。因此,就当代社会而言,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所指出的那样:“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58.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西方“普世价值”所倡导的公平、正义的理念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特定利益,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而一旦将其作为“普世价值”向全世界推广,必然成为社会不公正的放大器。正义则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成为“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⑥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0.的合理制度。恩格斯对此总结道:“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3.

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世界人民对自由与民主的诉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国家在民主和自由理念的价值诉求下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为推动构建现今的国际政治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当代,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强权政治等不断抬头,世界政治秩序又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在这一情境下,民主就意味着世界各国可以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共同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自由就意味着世界各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同时各国和各国人民应当可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64.。

2.价值取向:共同价值立足全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是全人类共同的需求和利益,这就要求其立足于“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类个体。人类信奉的价值不是先验的自然法则或隐藏在“人类本性”之中,而是人类在各个层次的实践和社会交往中逐渐生成和共同创造的,“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特别是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个主体之间的联系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为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更加鲜活的实践场域。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利益不仅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资产阶级鼓吹的虚假利益,也将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不断扩大,随着彼此利益的交互不断凸显。

全人类共同价值并非一成不变的价值体系,其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历史发展和实践需要不断发生变化。西方“普世价值”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否认不同国家、民族、历史时期的具体差异,坚持存在着超越历史的永恒价值。这种立场不仅揭示了西方“普世价值”本身的虚伪性,更体现了某些西方国家的傲慢心态和以制度、文化标榜自身“优势”的西方中心主义。全人类共同价值则力图回应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直面“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重大时代课题,主张各国人民在充分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彼此的交往中逐步生成、逐步创造,用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来弥合价值鸿沟和价值分歧,用公平正义来主导国际政治局势发展方向。这一理念不仅契合当今的社会现实,更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衷心拥护。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取向还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世界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但随着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拓展,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④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求是,2019(9):4-10.全人类共同价值力图从各民族的交往中提炼出体现各民族普遍性的共同价值,并将其落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实践中去,为全世界的价值认同画出最大同心圆。

3.理论基点:共同价值源自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第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辩证唯物主义,超越了抽象的唯心主义人性论。西方“普世价值”认为存在抽象的人性,并否认这种人性的运动变化,认为其一经产生就具有永恒的普遍性。共同价值的起点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即“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4.人。这些“人”身上所具有的特性受到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在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也只有在社会共同体中才能得以存在。“因此,共同价值是社会命运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产物,而不是抽象的‘宇宙理性’的神秘表现”⑥鲁品越,王永章.从“普世价值”到“共同价值”:国际话语权的历史转换——兼论两种经济全球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0):86-94+160.。

第二,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唯物辩证法,超越了形而上学方法论。西方论者立足形而上学,把西方“普世价值”看作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先验共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辩证法出发,把整个世界看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事物只有在联系中才能生存,而价值则是人在社会联系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中国所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一直积极倡导面向世界人民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困境,凝聚不同文明间的共识。这不仅充分尊重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更具有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第三,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唯物史观,彻底摈弃了唯心史观。西方“普世价值”把人的价值观念、思想动机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唯物史观,认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人不仅是社会历史的“剧中人”,更是直接参与者,担负着“剧作者”的神圣使命,因此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后的社会历史发展来看,全人类共同愿望就是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一内容被我们写入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和对世界人民普遍呼声的回应。

三、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进路与世界意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这为我们进一步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旗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1.超越资本逻辑:以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

我们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走向全球,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但也对后发国家进行了血腥的殖民掠夺和侵略,造成了国际经济秩序的严重不平等。近些年来,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少数西方国家因利益的流失则主张反全球化、逆全球化。面对这一发展大势,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全球化的旗帜:“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③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5+421.

共同价值为新时代的全球化进程奠定了新的价值基础。世界各国以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难免有价值观念冲突甚至意识形态分歧。但对于全球化这一共同话题,各国应当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如公平、正义、合作、互利、包容等,并以此作为国际合作的价值基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各方主体(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企业等)不同的利益诉求乃至冲突,我们应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通过协商、合作、谈判等形式直面挑战,避免采取贸易战和经济制裁等极端对抗方式,在协商中共谋发展,在交流中化解冲突。

2.践行多边主义:以共同价值为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我们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当前国际政治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是典型的“中心-外围”的权力体系,美国的军事霸权则成为“推进这种经济全球化最后的强制性物质手段”。这种国际秩序的形成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但在其现实展开过程中越来越暴露其弊端,近年来持续爆发的地缘冲突、恐怖主义就是明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的走向,关乎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关乎全世界繁荣稳定。”④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共同发展——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7-25(01).

共同价值的出现标志着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的转变。在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下,各国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常态。共同价值作为各国和平共处与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可以有效推动世界各国超越传统的零和博弈思维。此外,共同价值的出现还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注重维护大国的霸权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的利益往往被忽视,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①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二○一三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4-08(01).,各国应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共享成果,这无疑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积极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3.倡导文明共存:以共同价值为引领应对全球困难与挑战

我们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 世纪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但这种紧密联系是以资本和霸权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资本逻辑让无数发展中国家成为资本实现自我增殖的手段,霸权则让世界各国都成为大国争霸中身不由己的棋子。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谋求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以一种文明取代其他所有文明,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能够在一个新的共同体中同舟共济。

在理论层面,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多元文明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交流,这不仅顺应各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而且可以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繁荣与发展;在实践层面,以共同价值为引领,能够强化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推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国际新秩序的实现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主导的“普世价值”以全球化为名,实则反映的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己私利,其中体现的仍然是形而上学世界观,渗透其中的仍然是高傲的西方中心主义。中国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在理论层面破除了西方普世价值的霸权话语,实现了对“普世价值”的彻底超越,也必将在实践领域凝聚起人类的新共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全人类普世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普世价值论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普世价值”的应有取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