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定实施背景下提升编辑继续教育实效的路径研究

2023-04-16白文军

传播与版权 2023年7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

[摘要]出版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提升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开展高效的编辑继续教育,是促进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手段。《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关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培养,积极推动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在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编辑继续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编辑继续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要求。因此,文章结合新规定的要求,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方式、丰富培训知识内容三个方面来提升编辑继续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新规定;编辑;继续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1]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和“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2]。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继续教育”的概念,即“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编辑作为出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需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这也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出版人才队伍的重要路径。

2010年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在规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出版业的发展趋向与任务发生改变,其中的个别要求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下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堅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培训需求和意见建议,并结合当前出版工作实际,修订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相比《暂行规定》,《规定》突出政治引领,强化政治能力就建设;明确适用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继续教育内容,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完善学时管理方式,明确计算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深化继续教育机构建设;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继续教育的学时认定折算、内容形式要求等内容。这一新规定无疑为解决编辑继续教育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培训内容单调、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成本较高、考核办法陈旧[3],以及常年低层次重复学习,人力、物力损耗大[4]等问题提供了规章制度层面的规范,对加强编辑继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定》必须成为编辑继续教育的遵循和依据,使编辑提高对编辑继续教育实效的重视度。

一、完善基于分层分类的编辑继续教育体系

目前,各级出版管理部门重视编辑继续教育工作,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严格把关,各出版单位也积极督促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要求在岗编辑人员每年必须学完90学时的继续教育,从而提升编辑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一般由中国期刊协会或省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采取集体开班授课的形式进行。这种培训模式对初入职编辑接受通识教育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兼顾到各类媒体从业人员职后教育的需求,满足不同性质刊物、不同资历编辑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但这种各类编辑集体培训模式侧重于加强编辑的基本业务素质,无法培训出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中高端人才[5]。另外,当前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侧重于传统出版,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编辑人员完善知识结构与更新工作方式的需求。

《纲要》提出,要“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

程”[6]。为了使编辑继续教育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更能适应当前编辑工作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出版单位应当考虑到受教育群体的岗位、知识储备、学力等特征和编辑工作的个性化差异,构建分层分类的编辑继续教育新体系,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编辑培训方案。例如,各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主编与普通编辑的培训就须有区分,由于各出版单位的负责人、主编等一般是出版业的法人代表或资深从业人员,他们更期望获得关于出版形势、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出版单位经营管理、机构设置、最新出版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或经验分享。普通编辑则除了对国家政策法规、出版动态感兴趣,更期望学习关于学术动态、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编辑素养等方面的课程。另外,在纸媒和融媒体的所有编辑岗位中,纸媒编辑与音像、电子、数字等融媒体编辑在继续教育内容方面的学习需求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在传统纸质出版中,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报纸编辑等在继续教育内容方面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编辑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只有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培训,才能真正提升编辑的岗位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创新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编辑继续教育方式

当前,在省级宣传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等组织的编辑继续教育集中式培训中,学员多来自本区域,授课教师多为培训组织者熟悉的学者,而课程设计者则可能为行业外人士,他们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路径等缺乏精准设计,缺少个案研究和实证分析,另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员的学习兴趣不强。如果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统一组织大型培训存在困难,那么培训组织者可以考虑基于岗位分类,将庞大的学员队伍化整为零,开展形式更为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除了国家和省级层面组织的统一培训,出版单位也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具有继续教育性质的研修活动。《规定》第十一条提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参加继续教育……的具体形式有:(七)参加所在单位或相关专业机构组织的与本单位出版范围相关的专业类培训”。

社本编研由出版单位立足自身问题、依据自身情况组织开展,与国家层面的通识性培训相结合,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出版单位发展需求的编辑继续教育形

式[7]。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社本编研既可以树立编辑乐学上进的意识,又可以在社内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另外,师范类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在充分认识自身办刊方向的基础上,可与本校的教育科学学院等相关院系合作开展学术期刊编辑的专项培训,或联系对口学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促使编辑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如果一个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或出版单位主办、主管的期刊较多,并且这些期刊在刊物性质和内部管理上具有同一性,对编辑人员的要求也具有一致性,那么这些期刊也可统一组织培训,如中国科学院所属期刊的培训[8]、上海市所属科技期刊组织的培训[9]等。

此外,除了上述集体性质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编辑个体的不断学习也可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工具促使人类生活的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相融合,催生了智能移动终端,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结构,人们的学习环境由传统的单一课堂朝向多元化、个性化和交互化的“泛在式”学习环境发展,因此编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泛在学习倡导一种时时处处都可学习的全新学习理念,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获取与分享有效的信息与资源。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资源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群建共享的平台,作为用户的编辑既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提供者,还是资源的管理者[10]。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编辑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进行碎片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发挥自身在学习分析、数据挖掘、评价反馈、学情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进度、速度、内容等数据,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做出预判,进而为其推荐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与资源。

例如,全国宣传干部学院主办的网络培训平台基于互联网而设计,具有开放性、多层次、多类型等特点。该平台的现有课程类别包括综合课程、知识拓展、党政课程、政策法规专题、出版基础、版权贸易专题、出版管理专题、“四史”课程、出版发行人员职业资格培训等共22个大类,学员注册后可以进入“选课中心”按类别选课。网络培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仅能够容纳众多学员共同参与培训,而且课程模块设置种类多样,还兼具考评功能,既注重培训过程,又能检验培训内容。但是这种培训也存在互动性不强,学员没有教师、专家的指导,不能根据个体的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等缺点。因此,平台管理者可以考虑赋予上述平台以培训、管理、信息发布、互动等功能。例如,具备相应资质的出版机构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平台申请举办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班,有关部门批准后再发布相关授课信息,供广大编辑人员有目的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平台可设立论坛、留言板,为用户提供反馈意见的渠道,由聘请专家、学者即时性地与编辑人员进行线上交流[11]。

伴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微学习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因为“相对以往的学习媒体,这些移动终端具有便携性、移动性、无线性等特点和优势” [12]。基于此,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部门可以设计开发App软件,将培训课程化整为零,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学员推送课程,由编辑人员自由选择时间与地点并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开展学习,编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碎片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解决一些出版部门编辑人员时间成本高、经济压力大、脱产学习难度大等问题。

综上所述,不管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还是各种新形式培训的探索,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培训形式也都不是孤立的。编辑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应针对教育对象、内容、目的等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使编辑继续教育更有实效性,真正发挥提高编辑人员专业素养的作用。

三、丰富新时代背景下的编辑继续教育内容

在信息时代,媒体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信息的呈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该形势下,编辑继续教育组织部门也应顺应新时代对编辑继续教育的新要求,不断丰富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规定》第十条提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包括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第十三条也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每年参加不少于90学時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媒体融合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也极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编辑工作也从纸质媒体的时代跨越到了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其中,数字出版体现与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等截然不同的工作特点。“新型的数字化编辑出版产业需要既了解出版专业理论又掌握现代数字化技术, 既懂专题策划又懂数字化经营,既熟悉媒介性质和受众市场又熟悉版权贸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2]虽然近几年我国不少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但更多的数字出版编辑人才还需要依靠职后教育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因此,编辑继续教育组织部门要正确认识与定位数字编辑岗位及其发展趋势,在培训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数字出版方面的内容来满足编辑工作的现实需求,保证每一个受训学员都可以初步了解数字出版,使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

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同时信息也越来越庞杂,需要人们精准判断和识别,这就给编辑的选稿、选题、判断等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数字化媒体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侵权、版权纠纷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更需要编辑强化版权保护意识,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学习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新时代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完善,学习贯彻有关部门在规范新媒体发展方面的政策与指导方针[13]。面对媒介融合时代的这些突出矛盾,编辑继续教育组织部门应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进行解答。另外,《规定》等法规也应根据当前编辑出版业态发展的新形势,考虑丰富编辑继续教育的形式,扩大受教育面和培训主体,真正使培训产生效用。

编辑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出版事业。但是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采用各种培训手段以外,出版单位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鼓励编辑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终身学习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4-22.

[2]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08)[2023-01-02].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彭艳梅.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传媒论坛,2021(02):101-102.

[4]付一静.注册责任编辑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J].出版参考,2016(10):38-40.

[5]曹明倩.编辑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9(02):101-104.

[6]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

[EB/OL].(2010-06-06)[2023-01-02].https://www.

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6-06/2326040.shtml.

[7]付一静.试论学术期刊开展社本编研的形式和途径[J].中国编辑,2017(04):29-31.

[8] 李翠霞,田宏,梁永霞.浅谈中国科学院院属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5(01):107-110.

[9]杨璐,彭建,侍茹,等.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12):1181-1185.

[10]原昉,乜勇. 泛在学习下的碎片化阅读及其优化策略[J].数字教育,2021(04):20-25.

[11]周骥.“互联网+”背景下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J].青年记者,2017(26):89-90.

[12]秦贵芳.移动学习、微学习与移动微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6):38-40.

[13]唐静.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14):279-280.

[作者简介]白文军(1978—),男,山西平定人,太原师范学院期刊中心编辑。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慕课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积极影响及发展策略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及转换规则的思考
对继续教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探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