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据协同的重大项目用地“一张图”信息化监管实践的探讨
2023-04-16◎李茜,朱剑
◎ 李 茜,朱 剑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压舱石”。一直以来,广西自然资源厅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创新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举措,从政策、要素、审批、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5 759 个,累计保障重大项目3 131 个、保障新增建设用地114 579 公顷,极大推动了广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由于广西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人工统计跟踪,存在信息掌握不精准、不及时的情况,对项目的落地实施情况缺乏后期的跟踪监测,使得项目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难以掌握项目批后实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无法及时提供项目和用地保障服务措施;部分项目以重大项目为名,圈而不用、圈多用少、低效利用、改变用途等问题长期存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了其他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因此,有必要打通对涉及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相关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以数据协同的方式,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起针对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的“一张图”监管机制,提高重大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体系
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体系是整个监管机制构建的基石,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流程,打通用地环节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将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农用地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用地规划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数据有效地串联起来建立数据模型,为整个监管体系提供安全、稳定、全面的数据支撑体系。
(一)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及数据来源
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立项、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农用地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条件核实、不动产登记等9 个生命周期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来源。
(1)项目立项环节。该环节主要由发展改革委通过系统数据交换的方式提供当年的重大项目清单。
(2)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环节。该环节通过建设项目用地三级联审系统提取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数据,以及获取项目用地审批坐标,再叠加用地审批批复图层分析关联用地审批数据。
(3)土地征收和土地供应环节。由于两环节暂无业务系统支撑,无法通过系统关联自动提取数据,因此该环节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数据填报形式提供数据。
(4)用地规划审批环节。该环节通过数据库对接的方式,共享规划综合审批系统数据,同时提供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条件核实环节的数据信息。
(5)不动产登记环节。该环节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API提取项目不动产登记环节相关数据。
在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需要统筹各个数据来源,制定统一的标准,整个管理过程以项目用地监管编号为纽带,链接项目用地各环节审批系统和数据流,实现对全区重大项目各个审批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自动提取。
(二)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模型
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模型的建设,需要建立项目立项、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农用地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条件核实、不动产登记共9个环节的数据和坐标范围模型。通过项目用地监管编号将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9 个环节串联起来,可以动态了解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状态。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的状态分为业务阶段模型状态和地图模型状态。其中,业务阶段模型通过点亮图标的形式进行标注,可以更直观地显示重大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项目用地审批的进展情况;地图模型按顺序显示地图影像,通过地图影像更为直观地显示项目用地的进展情况。
二、重大项目用地“一张图”信息化监管实践
(一)系统总体构架
系统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业务层、用户层、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层次。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主要为网络运行环境,同时还包括了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存储等。
(2)数据层。数据层为构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该项目所涉及的业务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对接其他业务系统的中间库等。
(3)业务层。业务层主要是指该项目建设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专题分析、二三维展示、重大项目监管、统计报表、数据查询、权限管理、系统接口等。
(4)用户层。用户层即为该项目的使用用户,包括厅级用户、市级用户、县级用户等,每个账户只有该行政区范围内项目数据的权限。
(5)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化安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标准要求,以等级保护各项要求为基础,按照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平台层、应用层等划分层次,构建核心数据库和整个应用环节的安全保障体系。
(6)标准规范体系。为了实现数据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加强各项业务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实现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在自然资源标准编码规范体系框架下,建立数据整理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规范。
(二)系统主要业务功能
开发建设重大项目用地服务监测“一张图”信息系统,以实现重大项目信息采集、用地情况填报、各审批环节系统数据库关联及数据查阅、综合统计分析、二三维图形浏览分析、重大项目用地情况监测等功能。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包括重大项目信息采集和各用地审批环节数据库数据采集。其中,重大项目信息采集通过单项目手工录入、Excel 表导入、API 数据接口3 种方式采集重大项目基本信息;各用地审批环节数据库数据采集通过API 接口,实现信息系统与预审系统、用地三级联审系统、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等各用地审批环节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实时采集更新各环节数据库。
(2)项目用地数据分析填报。设置项目拆分功能,将跨行政区项目拆分到各行政区,各级行政区管理部门根据账号登录系统进行项目用地信息填报。同时,系统可通过匹配项目监管编号获取用地报批阶段的重大项目坐标,将项目范围分别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判断项目合规性,并获取项目占用地类、用地批复及土地供应情况数据,并将其填入项目用地信息表中,减轻市、县填报工作量。
(3)综合查询。提供重大项目查询和各审批环节数据库查询。通过输入项目名称、所在行政区、项目监管编号、批准文号等关键字,查询重大项目或各审批环节数据库项目信息。
(4)数据导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按固定模板选择年度导出Excel 格式的重大项目用地情况月报表及Word 格式的重大项目用地情况月报表。
(5)二三维图形浏览。构建重大项目管理“一张图”,图层包括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影像、永久划定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提供图形浏览基础功能,包括放大、缩小、平移、定位、距离面积量算、图层叠加浏览等。同时提供三维场景,实现二三维叠加视图。
(6)重大项目综合监测。强化重点项目用地监测,实现对项目用地预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全过程实时跟踪管理,提供各环节项目图形展示和审批信息浏览。设置异常项目清单和重点督办清单。通过遥感监测、地面巡查,发现未供即用、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项目;通过数据监测,发现未按期开(竣)工、未达到约定投资(产出)强度的项目,并将其列入异常项目清单进行管理。
(三)系统快速统计分析功能
为实现重大项目用地情况的快速统计分析,系统采用预先分析和预先存储分析结果的方式。在所有的分析中,通过GeoScene GeoAnalytics Server 进行项目坐标空间分析非常耗时,项目坐标范围越大,分析时间越长,因此系统将项目空间坐标分析提前,将分析到的项目用地地类数据预先缓存,在进行统计分析时直接调用查询统计。
统计分析功能通过月份、行政区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项目用地保障情况统计。统计分析所有重大项目用地全部保障、部分保障数量和面积。
(2)重大项目分布情况统计。统计分析各个市、县的重大项目数量和面积,通过地图分布情况展示出来。
(3)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情况统计。分析最近6 个月内各月项目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书批复数量和面积。
(4)农用地转用审批情况统计。分析最近6 个月内各月项目用地农用地转用审批数量和面积。
(5)三级联审受理情况。统计最近时间内三级联审系统受理重大项目记录情况。
(6)行业分类用地保障情况统计。依据重大项目行业分类分别统计分析各种行业的已保障数量和面积。
(7)各市用地保障情况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各市的重大项目保障数量和面积。
三、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为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用地“一张图”信息化监管机制,满足覆盖全区、要素齐全、动态更新、标准统一的监管要求,当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沉淀厚重,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业务系统依旧相对独立,业务系统之间项目用地数据尚未完全建立硬性的直接关联关系;二是项目用地数据来源复杂多源,在实践过程中,仍需对项目用地数据进行多方审查,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项目用地监管时效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与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体系相结合。
四、建 议
重大项目用地“一张图”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实践,初步解决了对项目在用地保障阶段的跟踪、监管和服务保障问题,消除了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对于支撑广西重大项目用地“分级分类”服务保障机制有效落地,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提高重大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将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持续增强服务效能、强化要素供给,全力以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撑作用。
下一步建议:一是做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关应用系统的深度对接,确保项目用地全环节全生命周期纳入整体性的监管体系;二是加大涉及项目用地的应用系统统筹建设和整合力度,纳入自然资源业务中台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数据获得效率;三是加强涉及重大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间的数据协作,提升项目源头数据质量;四是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和用户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使用舒适性。